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观察治疗后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包括Ⅰ~Ⅱ度骨髓抑制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未发生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显示,5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40例,疾病进展7例,疾病控制率为86.0%.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金龙胶囊减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作用。  方法  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后第1日, 试验组患者开始口服金龙胶囊, 对照组不服用, 其余治疗措施相同。  结果  试验组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的例数较少(P < 0.05), 两组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谷丙转氨酶、白蛋白、钾、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试验组患者术后5 d的食欲、精神、睡眠、疲乏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 腹痛、腹胀持续时间较短(P < 0.05)。  结论  金龙胶囊能减少TACE患者术后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 缩短不良反应持续的时间, 能提高TACE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 减少TACE对患者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腹腔循环热灌注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将102例解放军309医院肿瘤科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胃癌合并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所有患者均应用多西紫杉醇75 mg/m2静脉点滴, d1, 每3周重复一次。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同时腹腔内给予顺铂注射液40 mg/m2热灌注化疗, 每周重复一次, 连用3次。单纯化疗组给予顺铂注射液40 mg/m2腹腔热灌注化疗, 每周重复一次, 连用3次后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联合组与单药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9.23%和46.00%(P < 0.05), 治疗后两组KPS评分提高率分别为63.46%和40.00%(P < 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率类似, 主要为恶心、呕吐和白细胞下降。  结论  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所致恶性腹腔积液疗效确切, 同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且不良反应较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内皮素抑制剂灌注对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疗效分析。方法经组织学或临床诊断确诊为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捏皮塑抑制剂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的观察组和单纯TACE的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至少2个周期相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液AFP水平、疗效、不良反应发生以及肝外转移情况。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CT灌注参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疗效、血液AFP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上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肝动脉灌注值(ALP)、血流量(BP)、肝脏灌注指数(HPI)参数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内皮素抑制剂治疗乙型肝病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在术后CT灌注参数变化以及术后1年肝外转移发生率上均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拓僖联合用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共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1 ~ 4次。灌注药物:拓僖10 ~ 30 mg、吡喃阿霉素(THP)30 ~ 40 mg、卡铂100 ~ 200 mg,与超液化碘油5 ~ 18 ml混合交替注入,最后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按WHO标准评价。结果 CR 6.7 %,PR 52.5 %,NC 31.7 %,PD 9.2 %,近期有效率(CR+PR)为59.2 %;AFP下降50 %以上占63.6 %,其中12例AFP一度降至正常;有轻中度毒副反应。结论 拓僖联合用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及胰腺动脉局部灌注化疗对胰腺癌肝转移的反应率、生存时间以及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  方法  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25例胰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了265次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联合胰腺病灶放疗)。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胰腺动脉灌注化疗220例次, 桡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胰腺动脉灌注化疗45例次。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对介入治疗的反应, 分析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 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调查患者临床特征、肿瘤大小和治疗等各种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  结果  125例患者进行了265次介入治疗, 对其中105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 12例患者肿瘤对治疗有部分反应, 17例患者对治疗有轻微反应, 68例患者肿瘤无明显变化, 8例患者肿瘤进展。平均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6.7个月和3.8个月。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肿瘤>肝脏体积的75%和乳酸脱氢酶浓度影响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若患者对介入反应良好, 则生存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结论  介入治疗可以使胰腺癌肝转移患者肿瘤缩小, 病情稳定。其中肿瘤大小、乳酸脱氢酶浓度和对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性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与静脉辅助化疗对照, 观察经肝动脉灌注联合静脉辅助化疗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 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治疗组, 术后给予肝动脉灌注FUDR联合静脉应用草酸铂化疗, 同期对照21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 术后给予草酸铂联合CF/5-FU静脉化疗。主要观察终点为肝转移率及DFS, 次要终点为OS和用药安全性。   结果  中位随访65(9~119)个月, 治疗组肝转移发生率较低(9.5%vs.28.6%, P=0.109), 肺转移发生率略高(28.6%vs.14.3%, P=0.256)。2组5年DFS(38.1%vs.42.9%, P=0.671)及OS(47.9%vs.45.0%, P=0.784)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副反应多为Ⅰ~Ⅱ度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障碍。   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给予经肝动脉联合静脉系统化疗, 与静脉化疗相比, 可能会降低肝转移的发生率, DFS及OS无统计学差异, 化疗副反应较轻, 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的疗效、毒副反应、生化改变以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肝动脉造影(DSA)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先给予碘化油15ml-20ml 平阳霉素8mg混合液栓塞,然后灌注顺铂60mg 健择800mg/m2,最后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全身化疗:TACE治疗2周后开始给予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800-1000mg/m2 d1,d8,顺铂75mg/m2 d2,外周静脉滴注,21天为1周期,共4周期.对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肝功能、AFP进行比较,随访生存时间.结果:化疗联合TACE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AFP下降者25例,恢复正常者12例.1年生存期80.9%、2年50.O%、3年31.0%、4年以上16.7%.结论:化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8例肝脏恶性肿瘤随机分为联合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联合组采取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治疗,对照组仅行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通过影像学及相关肿瘤标志物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0.8%和41.6%;两组患者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和转阴率分别为66.7%、33.3%和30.7%、0。[结论]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加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治疗的腹膜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风险,研究术后早期主/被动活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对VTE的预防效果。  方法  对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0例胃肠道及妇科肿瘤等来源的腹膜癌患者行CRS+HIPEC治疗,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VTE风险,所有患者采取早期肢体主/被动活动及间歇充气加压按摩治疗,记录分析VTE相关事件。  结果  患者中位Carprini评分为12(10~16)分,均为VTE极高危组,在3个月的随访中仅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经药物治疗后痊愈。  结论  腹膜癌患者VTE风险极高,术后早期足背曲/跖曲及扩胸等主/被动运动联合间歇充气加压按摩,可有效预防VTE。   相似文献   

11.
碘化油阿霉素肝动脉及门静脉支分期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in hepatic surgery, management of unresectable carcinoma of the liver is still a challenging problem. From September 1988 through March 1989, 10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hepatic artery embolization (HAE) using lipiodol-adriamycin with or without hepatic artery ligation (HAL). One of them received HAE twice in seven weeks. In two of these patients, following right HAE and HAL, right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PVE) by catheterization via the ileac vein was performed. Transcatheter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 via the ileac vein was simple, easy and safe even it was impossible to expose the hepatic hilum. All patients are alive from 7 to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except one who died of hepatic failure after having survived for 54 days. There was marked alleviation of symptoms and tumor shrinkage was observed in 9 out of 10 patients. HAE and PVE using lipiodol-adriamycin may have the potential of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寻直肠癌伴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直肠癌姑息性切除加肝动脉多次栓塞化疗的26例直肠癌同时伴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患者均于术前1月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1次,1月后再行直肠癌姑息性切除,术后1月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以治疗后CT复查肝转移瘤全部碘化油沉积为标准,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区域性持续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对口腔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53例口腔癌患者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 微量注射泵持续动脉灌注卡铂、5-Fu。观察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灶和颈淋巴结大小, 评估化疗后标本的病理学分级, 记录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  结果  前3次化疗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8.49%、76.60%和84.62%;化疗后分级中, Ⅲ+Ⅳ级的百分比分别为:33.33%、61.90%和80.77%;部分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 不良反应轻微。  结论  经颞浅动脉插管持续灌注化疗的完全缓解率高, 且多次化疗的疗效优于单次化疗; 有利于对原发灶的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B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共222例BCLC B期、Child-PughA级HCC患者的生存资料, 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采用Cox模型分析危险因素, 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总生存率。  结果  222例患者中, 肝切除术治疗118例, TACE治疗104例。肝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6%、37%, 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 TACE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3%、19%、7%, 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P < 0.05)。Cox回归模型提示治疗方式TACE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可能更能提高BCLC B期、Child-Pugh A级HCC患者的总生存率。BCLC B期HCC的治疗方式应该按不同的亚组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132例原发性肝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影响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1993年1月 ̄1997年10月,对132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行选择性插管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597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者122例,单纯灌注化疗10例。结果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8%、36.4%和18.2%,疗效较治疗初期有显著提高。肿瘤分期、栓塞剂及其用量、侧支循环的形成以及肝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合理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含卡培他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63例使用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或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治疗的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探讨两种方案的不良反应及疗效。  结果  全组共纳入163例患者,接受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治疗109例(66.9%),长春瑞滨/卡培他滨组54例(33.1%)。多西他赛/卡培他滨组可评价疗效病例中CR 4例、PR 55例、SD 25例、PD 22例,不详3例,客观有效率为54.1%(59/109),临床获益率77.1%(84/109);长春瑞滨/卡培他滨组可评价疗效病例中CR 1例、PR 26例、SD 11例、PD 13例,不详3例,客观有效率为50.0%(27/54),临床获益率为70.4%(38/54)。在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长春瑞滨/卡培他滨组发生率为42.6%(23/54),3~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手足综合征1例(18.9%)、胃肠道反应2例(3.8%),均高于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治疗组。多西他赛/卡培他滨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8个月,中位肝转移后生存(overall survival after liver metastases,LMS)为26个月,中位转移后生存(post metastasis survival,MSR)为30个月;长春瑞滨/卡培他滨组中位PFS为6个月,中位LMS为20个月,中位MSR为28个月。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在PFS、LMS以及MSR均较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含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应用乳腺癌肝转移治疗耐受性良好,其中多西他赛/卡培他滨方案在疗效和耐受性方面可能优于长春瑞滨/卡培他滨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泽  周云丽  张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16):971-974
  目的  探讨血清学检测指标在鉴别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时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测定1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组,135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组及135例无肝转移的癌症患者组血清中ALT、AST、ALP、TBIL、DBIL、GGT、CHE、5'-NT、AFP、CEA、CA199的水平,采用方差析和Scheffe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ROC曲线分析AFP、CEA和CA199对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结果  1)原发性肝癌组与转移性肝癌组之间血清AST、ALP、GGT、5'-NT、AFP及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根据原发性肝癌组和转移性肝癌组AFP、CEA和CA199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判断,AFP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一定的准确性,CEA、CA199对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  结论  检测血清AST、GGT、5'-NT、AFP、CEA、CA199水平可对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肝转移进行初步诊断,亦可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王珍  郑松  徐锡枫  钱元  张健 《中国肿瘤临床》2018,45(14):735-740
  目的  标准治疗失败后,评估改良FOLFOXIRI方案后线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杭州市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共13例患者在标准疗失败后应用了改良FOLFOXIRI方案(5-氟尿嘧啶或卡培他滨、亚叶酸钙联合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治疗,并接受了随访。  结果  1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4(41~68)岁,接受了中位化疗周期为4(1~8)个周期的改良FOLFOXIRI方案治疗,并进行了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估。其中10例(76.9%)患者接受了超过4个周期的方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为4.5(95% CI:2.5~6.5)个月。由于观察时间较短,4例未达到观察终点,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4(95% CI:5.7~22.3)个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为30%,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为90%。最常出现的3~4级不良发应事件为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周围神经病变。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  结论  本研究中,患者体力状况允许的前提下,标准治疗失败后应用改良FOLFOXIRI方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获得mPFS与mOS的获益。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与"单纯最佳支持治疗"姑息治疗伴有疼痛症状的弥漫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弥漫性肝癌伴随肝区疼痛症状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最佳支持治疗联合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 对照组仅采用单纯最佳支持治疗。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0天内和60天内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简明记录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BPI)评分减少>2分或日吗啡消耗量减少>25%]、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基于WHO-QOL-100标准)、患者生存差异及实验组放疗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26例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13例(原发性肝癌12例, 转移性肝癌1例), 对照组13例(原发性肝癌11例, 转移性肝癌2例)。治疗后3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 实验组有10例疼痛明显缓解, 对照组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 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60天内进行疗效评估, 实验组10例疼痛明显缓解, 对照组仍无疼痛明显缓解病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9例生存质量改善, 对照组仅1例生存质量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治疗后30天和6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77% vs.64%和54% vs.3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放射治疗中的耐受性良好, 未发现3~4级不良反应。  结论  对于弥漫性肝癌(原发或转移性), 出现肝区疼痛症状患者, 在最佳支持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单次大剂量肝区照射(7.5~8.0 Gy), 患者耐受良好, 可明显缓解疼痛, 并提高生存质量, 但对延长生存期尚无获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金龙胶囊先期干预联合肝动脉栓塞介入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单纯TACE组36例(对照组), TACE+金龙胶囊组34例(治疗组)。对照组进行E-ADM+5-FU+DDP TACE治疗1次;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于治疗前7天始口服金龙胶囊1 g/次, 3次/日, 连续服用5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肿瘤病灶大小、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及Th1、Th2细胞因子漂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结果  在肿瘤病灶大小变化、肝功能评价指标数值变化、KPS评分值、中医症状评分及Th1、Th2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等多方面, 单纯TACE组与金龙胶囊先期干预组比较, 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研究资料显示金龙胶囊先期干预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抑制肿瘤、减毒增效保肝、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功能等疗效, 且经证实无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