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1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不同病变血管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49)、双支病变组(n=84)、三支病变组(n=81)。选择3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入院时血浆 Hcy及NT‐proBN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 Hcy及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三支病变组Hcy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的增加,血浆 Hcy及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Hcy、NT‐proBNP水平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简称胱抑素C,cystatin C)、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总结三者在慢性心衰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119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Ⅱ组( n=49)、NYHAⅢ组(n=47)和NYHAⅣ组(n=23),其中109例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房室腔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并根据LVEF分为LVEF<50%组(n=61)和LVEF≥50%组(n=58)。选取心内科无慢性心衰症状的同期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20)。测定血浆hs-CRP、cystatin C、NT-proBNP 水平。结果NYHAⅢ、NYHAⅣ组hs-CRP、cystatin C、lgNT-proBNP水平较NYHA Ⅱ组明显升高( P<0.01), NYHA Ⅲ、NYHAⅣ组LVEF明显低于NYHAⅡ组(P<0.01)。 LVEF<50%组hs-CRP、cystatin C、lgNT-proBNP明显高于LVEF≥50%组和对照组(P<0.01)。 cystatin C、hs-CRP、lgNT-proBNP均与LVEF呈负相关(r=-0.28、-0.22、-0.48,P<0.05)。 LVEF≥50%组hs-CRP、lg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但cystatin C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ystatin C、hs-CRP 均与lgNT-proBNP呈正相关(r=0.407、0.283,P<0.01),hs-CRP与cystatin C 呈正相关(r=0.261,P<0.01)。结论慢性心衰随着NYHA 分级增高和LVEF降低,血浆hs-CRP、cystatin C、lgNT-proBNP值升高,三者结合更有利于评价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杨寿艳  杨坤  潘波  代静澜  牟海刚  梁伟  覃策 《重庆医学》2015,(15):2065-2067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PAF)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相关性。方法将5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n=26)及窦性心律组(n=30),并选取年龄和性别与入选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计算PtfV1。结果阵发性房颤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复律后NT‐proBNP水平显著减低。阵发性房颤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与LVEDD呈正相关(r=0.543,P<0.05),与LAD呈正相关(r=0.606,P<0.01),与LVEF呈负相关性(r=-0.750,P<0.01),与PtfV1绝对值呈正相关(r=0.513,P<0.01)。结论测定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及PtfV1,有助于综合评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小儿川崎病(KD)中的变化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KD患儿91例(KD组),以同期住院的80例呼吸道感染伴发热并排除心肌受累的患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KD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不同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的关系。结果 KD组NT‐proBNP水平为(1042.38±528.7) p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458.6±412.3)p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KD患儿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 r=0.442,P<0.05 ),与血细胞比容、血钠及血清蛋白呈负相关(分别为 r=-0.216,P=0.045;r=-0.204,P=0.041;r=-0.315,P=0.0003)。NT‐proBNP诊断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诊断界值530 pg/mL ,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70.1%、84.0%。结论 KD急性期NT‐proBNP明显升高,可作为诊断KD的一个可靠指标,并且高水平的NT‐proBNP与系统性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变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8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检测入院后血浆hs—CRP,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n=32),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n=69)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n=97)。比较不同组间hs—CRP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分别为(0.89±0.73)、(1.51±0.62)、(1.82±0.8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浆hs—CRP水平不同,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血浆D-二聚体在ACS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及其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ACS患者103例治疗前后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cTnl、NT—proBNP及D-二聚体,并比较各组血清cTnl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对7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功能Killip分级,分析AMI患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的相关性。结果STEMI组和NSTEMI组血cTnI、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组,U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血清cTnI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417,P〈0.01);经治疗后STEMI组和NSTEMI组及UA组血cTnI、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MI患者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401,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NT—proBNP及D-二聚体对ACS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早期快速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N端脑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Tei指数,探讨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心功能动态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ACS急症患者来该院后立即检测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同时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TDI技术测定所有患者Tei指数,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心脏功能Killip分级。ACS患者共12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8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30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58例,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各组血浆NT—proBNP水平及cTnI的相关性,分析80例AMI患者NT—proBNP水平与LVEF、心功能Killip分级和Tei指数的相关性。结果NP—proBNT水平uA组高于正常对照组,sTEMI和NsTEMI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UA组(P值均〈O.01);各组NT—proBNP水平与cTni呈正相关(r=0.428,P〈O.01);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0.389,P〈0.05),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36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1,P〈0.01)。结论NT—proBNP与cTnI、心功能危险分层和Tei指数呈正相关,早期快速检测NT—proBNP可以作为ACS早期诊断和动态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进行危险分层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介入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CHD患者13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55例),PCI组(Ⅱ组,75例),测定入院即刻(T1)、PCI(或药物治疗)后24h(T2)、72h(T3)、7d(T4)及1月(T5)的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同时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两组hs—CRP水平在T3、T4、T5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hs—CRP在T3、T4高于Ⅰ组,而在T5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s—CRP在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Ⅱ组hs—CRP在T3、T4高于T1,而在T5低于T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NT-proBNP在T2、T3、T4高于Ⅰ组,而在T5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在T2、T3、T4高于T1,而在T5低于T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术后1个月的LVEF较术前明显升高,也明显高于Ⅰ组治疗后的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虽可短期导致hs—CRP和NT—proBNP升高,但可使患者近期的血浆hs—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能够有效改善CHD患者的心功能。NT—proBNP是反应心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对评估治疗后的心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人 B 型利钠肽(rhBNP)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21例,心功能Ⅲ~Ⅳ级,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61)和 rhBNP 治疗组(rhBNP 组,n=60),记录病史,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脏彩超、心功能状态、血浆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和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rhBNP 组 NT‐proBN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1周时,rhBNP 组 LVEDd 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33),两组LVEF 均升高,rhBNP 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1周后 rhBNP 组的总有效率(91.6%)与对照组(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rhBNP 组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41);两组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结论 rhBNP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急性失代偿期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3组;根据冠状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58例),双支组(49例)与多支组(25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BNP 与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UAP及SAP组( P<0.05);UAP组患者BNP与hs-CRP水平较SAP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升高( P<0.05);SAP组患者与对照组BNP 与hs-CRP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支组、双支组与多支组患者制剂BNP 水平及hs-CRP 水平差异显著( 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与血浆BNP(r=0.543,P=0.004)及hs-CPR均呈正相关(r=0.358,P=0.003)。结论:血浆BNP与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差异显著,其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均能独立作为预测斑块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入组的157例ACS患者依据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分为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病变组、中度狭窄病变组及重度狭窄病变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CS患者的血清VEGF浓度的变化,采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BXC8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HCY浓度。比较不同组之间VEGF及HCY浓度的差异。结果轻度狭窄病变组、中度狭窄病变组及重度狭窄病变组之间比较,VEG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P=0.00);UA组患者与NSTEMI组及STEMI组患者比较VEG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3,P=0.00)。重度狭窄病变组与轻度狭窄病变组及中度狭窄病变组比较 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7,P=0.00);UA组、NSTEMI组及STEMI组比较 HCY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2.65,P=0.00)。轻度狭窄病变组、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组及不同临床诊断组患者血清VEGF及HCY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23,0.716)。结论 ACS患者血清VEGF、HCY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心肌坏死程度相关,并与Gensini积分相关。  相似文献   

12.
潘锋  邓少丽  张志成  马海航  陈鸣 《重庆医学》2015,(9):1184-1185,1188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铁蛋白(SF)与ACS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1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0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4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检测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比较组间SF的差异并分析SF与hs-CRP及各血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组、NSTEMI组、STEMI组与对照组比较S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NSTEMI组、STEMI组明显高于 UA组。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hs-CRP、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 SF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hs-CRP、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SF检测有助于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变化,观察其对评估ACS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ACS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4例,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将其分为高 NT-proBNP 组(≥474 pg/mL)和低 NT-proBNP 组(<474 pg /mL),心脏超声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射血分数;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测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血清学检测两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和 NT-proBNP ,计算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结果 ACS 患者血清 NT-proBNP 和射血分数呈负相关。高 NT-proBNP 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高于低 NT-proBNP 组;高 NT-proBNP 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度方面均高于低 NT-proBNP 组;高 NT-proBNP 组 TIMI 血流分级低于低 NT-proBN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 作为判断 ACS 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4)及对照组(n=36),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4)及三支病变组(n=10).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高敏CRP浓度,同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 ACS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SAP组及ACS组循环EP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双支、三支)组EPC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高敏C反应蛋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 -0.429,P<0.05).结论 CRP和EPCs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CRP和EPCs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提示CRP可能通过抑制EPCs数量从而减弱EPCs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介素(IMD)的水平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至2016年的ACS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IM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Gensini积分进行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以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评价IMD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IMD与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MD水平与Gensini积分以及hs-CRP水平均保持正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IM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与冠脉病变病情进展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ACS诊断以及预后评价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程道金 《中原医刊》2011,(14):54-5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0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GDF-15血浆水平与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单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以冠状动脉正常101例作为对照,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血清GDF-15检测.比较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对照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同时在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中将不同亚组患者的血浆GDF-15水平进一步比较,明确血浆GDF-15水平与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冠脉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GDF-15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GDF-15水平明显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1).结论 血浆GDF-15水平是冠心病非ST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生物标志物,且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