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与末梢指血监测观察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北京妇产医院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式即末梢指血血糖监测,观察其血糖控制情况、孕期并发症情况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妊娠期低血糖发现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与末梢指血监测相比,更易发现妊娠期低血糖的发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对照组(CISS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手指血糖;治疗组(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两组治疗模式对比分析。结果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夜间明湿;CGMS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与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应用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双C组、单纯CSI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双C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3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1)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3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双C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3)血糖漂移:双C组MAGE显著低于CSII组及MDI组(P〈0.05),而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血糖达标时间:双C组和CSII组明显短于MD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双C组少于CSII组及MDI组(P〈0.01),CSII组与MDI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6)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双C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3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胰岛素需用量少,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24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MD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联合治疗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三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联合治疗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三组对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G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初诊G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治疗组18例(观察组)及短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组15例(对照组),两组均通过胰岛素泵注射,疗程自确诊时至分娩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三餐后2h及睡前末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孕妇和婴儿围生期并发症。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空腹及三餐后2h及睡前血糖、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三餐后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空腹、睡前血糖、HbA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平均日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孕妇和婴儿围生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较诺和灵R能更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较少,达标时间较短,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治疗GDM安全有效,为GDM患者控制血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刘清爱 《大家健康》2016,(11):164-165
目的:研究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31)和观察组(n =32),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剖腹产和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黄疸和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母婴结局,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先佩戴CGMS3d,对照组进行血糖监测,3d后两组均植入胰岛素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快,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糖,但联合治疗组有快速、平稳、精细降糖的优点,不仅可使血糖达标,而且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6例GDM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均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其中观察组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照组使用血糖仪常规监测指血血糖,比较两组患者72 h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以及血糖控制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为6.35%(4/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24±2.08) d、(11.17±3.18) d和(20.63±3.42)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29±2.99) d、(13.65±4.25) d和(23.86±5.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时应用24 h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够更准确的提供血糖数据以指导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水平得到良好的控制,并可减少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卢乐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50-5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G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持续皮F输注胰岛素组为治疗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达标时间、低血糖的发生及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糖控制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天数较对照组缩短,低血糖发生较对照组少,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早产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并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减少妊娠并发症,优于传统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0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50例2型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指端监测护理,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护理,比较两种血糖监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常规组与CGMS组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例次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GMS组监测到的例次和检出率与常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Х^2=11.50,P〈0.05)。尤其是对于无症状低血糖的监测检出率,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Х^2=21.47,P〈0.01)。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CGMS监测低血糖反应的检出率高于常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雷开容 《重庆医学》2015,(7):967-968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外周血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及其在 GDM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 GDM 患者56例(GDM 组),正常糖耐量孕妇61例(NGT 组),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RBP4、TGF-β1等指标,先比较 GDM 组各指标的变化,再分析指标改变与胰岛素抵抗(IR)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 NGT 组比较,GDM 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升高(P <0.05);与 NGT 组比较,GDM 组RBP4、TGF-β1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GF-β1与 HOMA-IR 呈正相关(r =0.714,P <0.05)。RBP4与TGF-β1水平呈正相关(r=0.623,P <0.05),与 IR 相关性不明显(P >0.05)。结论RBP4与 TGF-β1协同表达成为 GDM 危险因子之一,可为 GDM 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 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划分为 GDM组和糖尿病合并妊娠组各61例,利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结果:GDM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最低血糖值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GDM组的血糖波动系数、持续高血糖时间比及持续低血糖时间比均低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组(P <0.05)。结论:GDM与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动态血糖变化存在差异,为了掌握糖代谢异常孕妇的血糖波动情况,利用了 CGMS 技术监测,并为患者提供了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治疗的降糖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各50例),CGMS组佩戴3d CGMS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CGMS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行手指法测血糖(SMBG),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SMBG每日8次连续3d的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用CGMS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24h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小于对照组[(6.6±2.3)mmol/L与(7.5±2.1)mmol/L,(3.9±0.9)mmol/L与(5.1±0.6)mmol/L,均P〈0.05];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0.64±0.21)U/kg与(0.82±0.41)U/kg,P〈0.05];低血糖发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0±3)min与(40±9)min,P〈0.05]。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武晋晓  陈彬  吕肖锋  许秀萍 《西部医学》2014,26(11):1457-1459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Ⅱ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CGMS组采用连续72小时监测血糖.对照组给予每日7次指尖血糖监测方法,两组均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2次/d,并根据各自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均采用CGMS监测血糖72小时,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前后的血糖波动情况,分析CGMS组的CGMS监测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病例的空腹血糖(FBG),治疗前和治疗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餐后2小时血糖(2hBG)降低,治疗前和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CGMS组和对照组低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8.5%和17.9%.HbA1c水平两组治疗前较随访3个月后均有明显降低,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的平均血糖水平(M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CGMS组MBG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 采用CGMS监测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波动幅度,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健康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李红霞  晏燕  李超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22-22,24
目的46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较差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预混胰岛素组,疗程16周,以两组空腹血糖〈6.5mmol/L为治疗目标,观察两组血糖控制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降幅度及糖化血糖蛋白迟标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使更多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期血糖控制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GDM孕妇根据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结局,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除剖宫产外,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低对照组(P〈0.01)。结论GDM患者孕期血糖控制水平与母婴结局密切相关,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可有效降低生产风险,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7.
陈弢 《中国伤残医学》2014,(12):165-16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方面的优势。方法:住院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给予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2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4例,年龄60~75岁,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组(甘精组)33例,予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那格列奈每餐前口服;精蛋白预混人胰岛素组(预混组),31例早晚餐前20min皮下注射精蛋白预混人胰岛素;共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凌晨3:00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前后行动态血糖监测(CGMS)。结果治疗12周后,甘精组与预混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空腹血糖较预混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动态血糖监测显示:甘精组血糖标准差、空腹血糖标准差小于预混组(P〈0.05),夜间(21:00~次日6:00)血糖≤3.0mmoL/L时间百分比(TPG≤3.0mmol/L)少于预混组(P〈0.05)。甘精组低血糖发生率少于预混组(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降糖效果好,较预混人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回顾性与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使用,对比2种CGMS在血糖监测中的优缺点。方法:将确诊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回顾性CGMS组(31例)和实时CGMS组(17例),观察24h平均血糖水平(24hM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波动系数(GV)、高血糖时间及低血糖时间等指标。结果:(1)所有患者d3的24hMBG、LAGE、GV、高/低血糖时间等均较d1显著降低,而低血糖时间较d1增多;(2)2种监测方法上述各指标在d3均有显著差异(P〈0.05);(3)与指尖微量血糖仪相比,CGMS可检出更多的无症状性低血糖。结论:2种CGMS均可提高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并检测无症状性低血糖,其中实时CGMS更有利于及时调整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胰岛素治疗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重及BMI增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GDM的孕妇556例,其中23例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组),533例未予胰岛素治疗(非胰岛素治疗组)。对比两组妊娠结局,分析胰岛素治疗与孕期体重增加及孕期BMI增加的相关性。结果胰岛素治疗组子痫前期、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非胰岛素治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56例患者孕期体重增加与GDM不良结局均呈正相关(r=0.0919,P<0.05);胰岛素治疗组孕期体重及BMI增加明显低于非胰岛素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胰岛素治疗与孕期体重增加及孕期BMI增加呈负相关(r=-0.1452、-0.1339,均P<0.01)。结论胰岛素治疗可使GDM妇女孕期体重及BMI增加幅度降低,可能是改善GDM妊娠不良结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