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分6个年龄组对180具有正常小儿尸体的输尿管、膀胱和女性尿道进行了观测,主要结果(1)输尿管腹段呈“S”型(2)输尿管的起点分3型,以肾门型多见,占50.14%±2.65%;(3)输尿管长度均为左侧长于右侧;(4)输尿管狭窄部位以小骨盆入口管;(5)膀胱形状与其充盈度有关;(6)输尿管口至尿内口的距离以左、右两侧不等的占多数占72.22%±3.34%;(7)女性尿道呈凹向前的弓形。  相似文献   

2.
妇科手术中,输尿管的损伤并不少见。我院于1999年4月~2004年7月间,共收治26例医源性损伤输尿管患者(16例外院来诊),均为妇科手术中造成。本文对此做了临床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盆腔手术对输尿管下段损伤的预防及诊治的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报告12例输尿管下段损伤的临床资料。1例为剖宫产,9例为单纯子宫全切术,1例为宫颈癌根治术,1例为直肠癌根治术。损伤后确诊时间为:术中3例,术后1w内2例,术后1~2w3例,术后2w~6月4例。经亚甲蓝试验及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加逆行造影而确诊。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一期成功,随访6~24个月,无漏尿、腹痛及发烧,肾功能正常。2例轻度肾积水。结论输尿管下段损伤后,依据确诊时间、病情及损伤类型的不同而确定手术时间,治疗以输尿管膀胱吻合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5.
随着对盆腔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尤其盆底解剖,在近二十年中有了突破性发展,我们面临着一个理念的转变。解剖学已细化分类为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比较解剖学、临床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发生解剖学。对女性盆腔解剖的掌握和新知识的更新,有利于正确诊断和处理各种疾病。1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适应症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尿管上段结石14例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5例;左侧8例,右侧6例.均行后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结果] 14例均取石成功.手术时间40~105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20~90 mL,平均35 mL;术后随访2~10个月,均无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发生,肾积水明显好转.[结论]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作为ESWL、URL的补充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并掌握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方法 对3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6min.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ESWL失败患者尤为适用.可部分取代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情况。方法:收治7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LS)36例,开放手术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OS)43例。LS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OS组采用腰硬联合麻。两组病例均放置双J管。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剂运用情况、腹膜后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LS组65~210min,平均106 min;OS组40~105min,平均60 min(P<0.01)。出血量LS组15~40 mL,平均24 mL;OS组35~130 mL,平均90 mL(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LS组15~30h,平均23 h;OS组40~58 h,平均49 h(P<0.01)。术后止痛剂运用例数LS组9例;OS组38例(P<0.01)。腹膜后伤口引流管留置时间LS组72~120 h,平均96 h;OS组60~126 h,平均92 h(P>0.05)。术后住院时间LS组6~8d,平均7.0 d;OS组9~13 d,平均11 d(P<0.05)。两组病例术后均留置导尿管6~7 d;均在术后4w...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减少某些妇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20例成人女性标本用于观察盆腔脏器旁结构的内容、分层;盆丛的组成和分区定位;子宫韧带与盆丛的关系.结果盆腔脏器旁结构大致可以分为3层,盆丛分为3部,骶子宫韧带中含盆内脏神经.结论搞清楚盆腔脏器旁结构的复杂关系对于指导某些盆腔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输尿管支架管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预防输尿管损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术前在膀胱镜下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对照组按照正常程序实施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尿管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结束后,研究组未发生输尿管损伤情况,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损伤,经治疗后痊愈;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46.2±18.3)mL和(185.3±11.5)min,对照组为(320.4±26.3)mL和(185.3±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可有效减少术中对输尿管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成年女性尸头标本的冠状面和水平面以及离体成年女性干燥下颌骨上,测量相关数据,以期为成年女性下颌骨整复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1)选取国人成年女性无器质性病变尸头标本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分别固定在自制的头颅固定器上进行切片,其中10例行冠状面切片,另10例行水平面切片,观察测量下颌骨在相应层面的有关数据;2)在50例离体成年女性干燥下颌骨上观测与下颌骨整复术有关数据后,于下颌牙槽平面和下颌升支前缘断开下颌升支和下颌骨体,测量下颌管的管径和位置,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尸头标本冠状面上,下颌角间距离(103.53±2.47)mm,左、右侧下颌管到下颌下缘的距离(12.27±0.84)mm、(12.36±0.75)mm;在水平面上,左、右侧下颌管到下颌角的距离(20.01±0.74)mm、(19.94±0.69)mm,左、右侧下颌管到颊侧骨皮质的距离(6.33±0.21)mm、(6.26±0.24)mm,左、右侧颊侧骨皮质的厚度(3.27±0.15)mm、(3.26±0.13)mm,左、右侧平口角平面咬肌厚度(13.07±0.14)mm、(13.45±0.20)mm。在离体成年女性干燥下颌骨上,左、右侧下颌角角度(118.27±6.84)°、(117.99±6.94)°,左、右侧下颌支高度(66.97±4.54)mm、(67.09±4.83)mm,左、右侧下颌角厚度(5.27±1.84)mm、(5.30±1.78)mm;在下颌升支前缘断面上,左、右侧下颌管的内外径(2.47±0.24)mm、(2.47±0.23)mm,左、右侧下颌管的上下径(3.27±0.35)mm、(3.25±0.37)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内侧面的距离(3.36±0.58)mm、(3.41±0.54)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外侧面的距离(6.27±1.40)mm、(6.29±1.37)mm,左、右侧下颌管至牙槽嵴的距离(15.24±1.64)mm、(15.33±1.59)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下缘的距离(11.77±1.63)mm、(11.74±1.70)mm;在下颌牙槽平面断面上,左、右侧下颌管的内外径(2.55±0.33)mm、(2.58±0.29)mm,左、右侧下颌管的前后径(4.01±0.83)mm、(4.03±0.79)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内侧面的距离(1.77±0.63)mm、(1.75±0.65)mm,左、右侧下颌管至下颌骨外侧面的距离(5.71±1.43)mm、(5.69±1.44)mm。结论通过对下颌骨的断层解剖及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为详尽准确的参考数据,有助于下颌骨整复术的术前设计;行下颌骨整复术时,应当尽量向下颌升支及下颌体外侧去除下颌骨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带血管神经蒂游离移植股薄肌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64侧成人下肢股薄肌的主要血管支配、神经来源、血管蒂长度和入肌部位等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股薄肌的主要血管起于股深动脉占90.63%.神经支配为闭孔神经前支。入肌部位在股薄肌中上1/3交界处前缘深面。结论:股薄肌动脉、静脉、神经的行程较为衡定和集中.肌肉位置表浅,便于切取.是临床上理想的供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给鼻内窥镜手术提供详细的解剖学数据。方法:测量80例头颅正中矢状切面标本的鼻腔、鼻窦及有关结构,并进行与鼻内窥镜手术有关的测量。结果:①上颌窦口前缘至鼻泪管后缘的距离为(8.69±3.58)mm;小于上颌窦口后缘至蝶腭孔前缘的距离[(19.99±3.25)mm];②泪囊后缘与钩突前下缘很接近,有23例其距离小于1.0mm;③蝶腭孔与后组筛窦、上颌窦、蝶窦等鼻窦的相邻骨壁间的距离分别为(2.39±1.37)mm、(3.50±1.20)mm及(3.03±1.60)mm。结论:在施行鼻内窥镜手术时,术者须对其解剖相当熟悉,并随时了解器械伸入术腔的深度和角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蝶腭动脉以及相关解剖结构的观测,探讨治疗鼻腔后部出血时蝶腭动脉结扎术的影响因素,为减少术中出血以获得满意的手术视野、选择合适的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方法:干性半侧颅骨标本30侧,观察蝶腭孔的位置,测量蝶腭孔的相关数据,测量筛前孔至前鼻棘的距离、筛骨嵴至下鼻甲水平部的垂直距离及筛骨嵴至腭骨水平板的垂直距离。手术显微镜下对15具(30侧)外观无异常、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未区分性别)的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及翼腭窝进行详细解剖,观测蝶腭动脉及其相关解剖结构。结果:筛骨嵴和蝶腭孔是经鼻腔定位蝶腭动脉的重要的标志;上颌动脉在翼腭窝内走行,分支类型有个体差异,其翼腭窝部分为Y型、中间型、M型3型。上颌窦后壁入路可以对蝶腭动脉进行主干结扎,不会损伤上颌动脉下颌段和翼肌段分支。结论:蝶腭动脉的相关解剖对于蝶腭动脉结扎术具有重要意义,手术前必须熟悉与其定位有关的解剖结构。经中鼻道上颌窦后壁进路进行蝶腭动脉主干结扎术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经鼻腔可结扎蝶腭动脉的分支。上颌动脉翼腭段在翼腭窝内变化较大,手术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引起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16.
肾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第一骶椎骶前区周围结构,为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安全性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16具成年女性尸体,对其骶前区血管灌注后,对S1骨盆面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及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减检验分析数据。结果:骶正中血管43.75%通过骶岬中点,而18.75%通行于右侧;在S1椎体前面,12.50%的骶正中血管行走于S1椎体中线,31.25%行走于中线偏左,而56.25%行走于中线偏右。位置变异的第一横干静脉位于骶岬下方10mm之内。在骶岬水平,骶正中血管与左右输尿管的距离分别为:(33.73±9.53)mm、(33.43±7.00)mm,其左侧距离最近的血管是左髂总静脉(22.00±10.60)mm、左髂内静脉(25.06±9.23)mm,右侧距离最近的血管是右髂内动脉(21.33±6.91)mm、右髂内静脉(23.76±7.04)mm;两两比较,P〈0.05,在第一骶前孔水平,骶正中血管与左右输尿管的距离分别为:(44.05±11.70)mm、(43.08±6.23)mm,而距离最近的血管是左右髂内静脉(31.85±11.89)mm、(27.50±14.60)mm,两两比较,P〈0.05。结论:S1的骶前区解剖结构复杂,特别是骶正中血管及第一横干静脉位置变异较大。对于骶前血管异常分布的患者,进行阴道-骶前固定手术可能增加骶前区血管损伤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用手术显微镜对50例成人的颈阔肌作了观察和测量。将每侧颈部分为9个区,颈阔肌位于前6区。肌的内侧界约相当于颏舌骨连线中点稍下到锁骨胸骨端稍外侧处的连线,左右侧肌夹有40°角;外侧界为下颌角稍后到锁骨肩峰端内侧3cm处的连线;下界在第一肋间隙平面,有的肌下份出现一些较宽的裂隙;上界在下颌骨体,并与某些表情肌相连续。肌的面积约150cm~2,锁骨上部约占120cm~2。后份肌纤维略呈S形弯曲。肌与深层结构联系较松。本文还对面神经和颈丛与颈阔肌有关的分支,进行了观察。对和颈面部临床应用等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跟内侧神经、跟下神经应用解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避免足部手术时损伤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 ,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 :在双目放大镜帮助下 ,对成人 3 6例下肢的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3 6例标本中均存在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跟内侧神经来自胫神经的 2 7例 (75 .0 % ) ;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 7例 (1 9.4% ) ;来自胫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的 2例 (5 .6 % )。跟内侧神经发出部位在“ 0”点 ,即内踝中心和足跟中心连线上方 (1 .90± 4.7)cm。跟内侧神经有 2个主要分支的 2 9例 (80 .6 % )。多数分支位于展肌浅层脂肪垫内及皮下。跟下神经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 3 1例 (86 .1 % ) ;来自胫神经的 3例 (8.3 % ) ;来自足底内侧神经的 2例 (5 .6 % )。跟下神经发出部位在 0点下方 (1 .7± 4.5 )cm。跟下神经有2个主要分支的 2 4例 (6 6 .7% )。跟下神经大部分分布于足底方肌内侧缘的浅层。结论 :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较恒定 ,跟下部手术时可避免损伤两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