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应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1日-2017年3月31日间在我院开展以"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以提高自主咳痰患者的痰标本采集质量,并与活动实施前的痰标本送检数以及送检合格率相对比。结果痰标本不合格因素主要有痰标本量不足、痰标本污染以及送检时间过长等,品管圈活动中改善前痰检不合格率为40.7%,改善后为1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显著降低自主咳痰患者检验前痰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肺结核住院患者痰标本采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肺结核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8月之后对所有患者样本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采集样本的送检率和合格率。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痰样本送检率以及合格率对比实施前组间数据比较显著且P0.05,统计学表示存在意义。结论在采集肺结核住院患者痰标本过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分析,可以显著提升痰液的留取,改善痰标本采集质量以及送检质量,对于及时送检样本有着重要意义,是值得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临床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重留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重留率为活动主题,对我科痰标本的重留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痰标本重留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我科痰标本重留率从27.1%下降为15.53%。结论:品管圈在降低肺结核患者痰标本重留率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9月住院需留取中段尿培养患者188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前期数据,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住院需留取中段尿培养患者169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期数据。通过自愿原则,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并选定圈员,同时通过发动头脑风暴和5、3、1评分原则,最终选定降低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对病区中段尿培养留取不合格率高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设定目标将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不合格率降至5.81%,采用鱼骨图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冰山图及真因验证查找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后实施,并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效果评价与改进。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住院患者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不合格率由活动前的18.62%降至活动后的4.14%,目标达成率为113.04%,进步率为77.77%。结论:品管圈活动既规范了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的操作流程,也有效地降低了中段尿培养标本留取的不合格率,同时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亦提高了圈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圈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团结凝聚力,提升了护士工作成就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正确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留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错误率降到27.8%,较活动前(65.6%)明显提高(37.8%)。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合格率。方法:组成品管圈,设计活动计划表,进行现状把握,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与未执行品管圈活动前的痰液标本合格情况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后,痰液标本合格率由原来的49%提高到82%,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痰液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讨论应用品管圈对于住院患者在检验以前尿标本发生不合格概率的降低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起我科品管圈的小组成立,对于住院患者尿液标本从采集到送检的过程开展调查,用以分析使尿液标本出现不合格的因素,并对比实行品管圈前后患者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发生的改变。结果实行品管圈以后,不但尿液标本的不合格率明显降低,且护士的综合素质也得以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品管圈开展能够对住院患者的尿液标本出现不合格概率明显降低,在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保证了送检的尿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检验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自2017年10月9日至2018年3月31日进行两次标本采集运输进行调查,每次时间为2周,时间分别是2017年10月16日至2017年10月29日,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2月25日,各216例动脉血气标本,总共432例动脉血气标本。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其不合格标本的进行调查,找出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比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不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2个月后,对呼吸内科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并送检后,其不合格率低于活动前,活动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呼吸内科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不合格率有着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传染科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率低的原因。方法由九名护士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患者痰培养标本留取率为活动主题。收集活动前痰标本留取率低的原因,并设计各种查检表,进行现状分析,采取整改措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我科患者痰培养标本未留取率较活动前的34.8%下降至16.5%改善幅度达到了18.3%;结论品管圈活动期间也培养了护士们的沟通能力,使医护、护患、医患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使得工作流程更顺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以品管圈手法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的送检率。方法由9人组成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痰送检及时率"为活动课题,调查527例患者痰标本留取、送检过程。分析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低的原因,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使呼吸内科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由82.3%上升至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平均留取天数由5.5 d减至2.5d。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品管圈管理手法,可缩短标本留取时间,提高标本送检合格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预防中,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活动前的0.71%下降至0.33%.结论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对活动前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跌倒率较活动前下降5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中的效果。方法开展品管圈,选定"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对尿标本留取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留取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尿标本留取错误率由21.28%降低至6.15%,降幅为71.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留取错误率,并提升了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坚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0):123-124,127
目的探讨在危重患者中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方法对入住ICU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病原体检测情况进行监测,将372例需要进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且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患者标本质量及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痰培养标本合格率为90.86%,病原菌检测阳性率为84.94%,假阳性率为0.53%,假阴性率为3.76%,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应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采集痰培养标本,可提高痰标本采集质量,使标本的合格率、阳性率增高,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降低,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降低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不合格率。方法:通过2013年11月开始组圈活动,调查品管圈活动前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清洁情况,并运用品管圈活动手法进行分析及制定对策并实施,对比活动前及活动后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的口腔情况,统计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不合格率。结果:所有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活动后(观察组)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不合格率较活动前(对照组)明显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科品管圈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实施持续改进,降低了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消化内科标本送检延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没有实施实施品管圈管理的住院患者取血标本2564份,2015年1月-12月选取实施品管圈管理后住院患者取血标本2516份,比较活动前后标本送检延误情况。结果:活动后标本送检延迟率显著低于活动前。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24 h 尿标本留取缺陷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确定以“降低24 h 尿标本留取缺陷率”为活动主题,比较活动前后患者24 h 尿标本留取缺陷率。结果:患者24 h 尿标本缺陷率由改善前28.9%降低到改善后的7.1%,缺陷率明显下降(P <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24 h 尿标本缺陷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血标本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品管圈途径,成立QCC小组,采集临床护理组送检的血标本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查找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改善措施。结果:通过QCC活动,住院患者血标本的合格率由96.36%提高到98.98%,规范了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流程,并制定了护士采血手册,增强了护士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沟通能力,积极性,手法运用,医患和谐程度,自信心等七方面无形指标。利用5.3.1评分方法进行评分,结果各项总分都比活动前明显量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临床护理组血标本准确率中效果显著,进一步规范了静脉血标本采集流程,完善静脉采血相关知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管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IDWG),收集70例患者IDWG增加值,2014年6月数据为活动前组,2014年10月数据为活动后组,比较IDWG增加不合格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DWG增加不合格率为34.4%,活动后为18.1%。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IDWG增加不合格率明显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患者透析间期体重进行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值。  相似文献   

20.
廖翠红 《大家健康》2016,(11):23-2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围绕科室患者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跌倒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0.55%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3.76%(P <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良好,进一步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大幅度的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