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24例严重的下肢创伤病人运用损伤肢体严重度评分系统(MESS)进行评分。经统计学处理,肢体保留MESS平均值4±0.42,截肢MESS平均值8.25±0.62,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提示当MESS≥7时可作为判断下肢创伤截肢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体挤压伤严重程度MESS评分、Open Fracture分类及Gustilo分级系统对挤压伤患者预后的评估意义。方法分别采用MESS评分和Gustilo分级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4例挤压伤患者进行肢体挤压伤严重程度分级,应用Open Fracture分类对其中19处伴有开放性骨折的挤压伤患者进行分类,并追踪患者的预后,统计分析3种评分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MESS评分和Gustilo分级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对挤压伤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MESS评分优于Gustilo分级,而Open Fracture分类不适用于临床伴开放性骨折的挤压伤患者预后的评估。结论对于四肢挤压伤患者预后的评估,MESS评分和Gustlilo分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特别在保肢与截肢早期评估方面选用MESS评分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43例下肢截肢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张炜  李琳 《新疆医学》2007,37(2):145-146
尽管现代矫形外科发展迅速,但是对于一些下肢严重创伤、肿瘤、感染及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保肢治疗后出现的问题反而比截肢更多,对这部分病人截肢术仍是其治疗选择,然而不论病因如何,截肢从心理和生理上对患者都是一种巨大打击,因此其术后护理及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1997年1月~2004年4月共行下肢截肢术4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钟甫华  郭峭峰  林炳远  陆建伟  张晓文 《浙江医学》2015,37(17):1443-1445,1452
目的 探讨创伤控制理论在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急诊收治的35例肢体损伤患者,以创伤控制理论为依据进行分期治疗,早期急救控制出血、污染、临时固定,转ICU进一步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最后二期再行确定性手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结果35例患者中,保肢成功32例(91%),各骨折部位达到骨性愈合,创面闭合良好,肢体恢复满意;因骨与软组织缺损伴严重感染、骨髓炎伴窦道长期不愈合、骨鳞癌变等原因而行截肢术3例(9%)。结论采取创伤控制理论进行分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保肢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预测保肢指数(predictive salvage index,PSI)在评价严重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血管损伤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3例56肢膝关节周围骨折伴血管损伤患者年龄、病史、治疗时间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10例患肢除严重下肢损伤外,且伴有其他复合伤,其中伴有颅脑外伤合并脊柱外伤的患肢5例(8.9%),伴胸部外伤2例(3.6%),伴腹部外伤3例(5.4%)。结果 根据PSI评分:3~6分10肢,无1例截肢;7-10分27肢,截肢5例(18.5%);11-14分19例,截肢13例(73.2%)。总共56肢中截肢18肢,截肢率32.4%。结论 PSI≥11,截肢率明显增高。PSI是临床判定预后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雷春芳  韦平欧 《海南医学》2009,20(3):146-148
目的探索下肢严重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00年-2007年下肢严重创伤患者28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吻合技术、复合组织瓣移植技术、复合骨组织瓣移植技术抢救下肢严重创伤肢体。结果除1例死亡和1例延期截肢外,其余26例获2—8年随访,26例肢体成活、等长。功能评定结果:Ⅰ级(优)17例,Ⅱ级(良)7例,Ⅲ级(可)1例,Ⅳ级(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严格掌握好保肢指征,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抢救下肢严重创伤是可行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高洁 《黑龙江医学》2014,(7):861-86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儿童孤独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6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 CARS)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CARS评分相对干预前均下降( 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儿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儿童孤独症的症状,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截肢术后残端坏死合并感染、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四肢严重创伤行截肢,术后残端坏死合并感染、骨外露,设计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其中急诊截肢7例,保肢失败而2期行截肢5例,创面面积最大50cmx45cm,最小10cmx7cm,肌皮瓣面积最大9cmx26cm,最小8 cmx12 cm。结果:术后12例肌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无功能障碍,受区外形满意,安装假肢后功能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截肢术后残端坏死合并感染、骨外露,抗感染能力强,成功率高,避免再次截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自身关节,改善假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血栓闭塞性疾病高位截肢的最佳手术方案,旨在降低残废程度、避免并发症、保证创口愈合、术后能装配和运用假肢;方法:根据肢体坏死范围、感染程度、血液循环的状况,41例(42侧)作膝下截肢,5例膝上截肢;针对患肢血液循环差的特点,从截肢平面的选择、皮瓣的设计制作及术后固定等诸多方面,施行有别于一般截肢术的操作规程;结果:创口I期愈合37例(38侧,占80.85%),Ⅱ期愈合7例(占14.89%),Ⅲ期愈合2例(占4.26%),无一例死亡;结论:对截肢术进行适当改进,选择适当的截肢平面,术中不用止血带,对以瓣、肌肉合理处理、适当的术后引流与固定等,均是提高血栓闭塞性疾病高位截肢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措施。方法该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34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胫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该研究中18例患者获得成功保肢,16例患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足趾、小腿坏死发生,并给予截趾、截肢手术治疗。胫前、后动脉合并损伤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其截肢评分为(6.25±1.10),保肢患者为(5.05±0.7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处理有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重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下肢血供并降低截肢平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10 月-2016 年6 月该中心收治的36 例拟截肢TAO患者(36 条患肢),采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结果干细胞移植4 周后27 例患者下肢疼痛、冷感评分、皮温及踝肱指数(ABI)均优于移植前(p <0.05),肢体溃疡、坏死处得到控制,呈干性坏疽;9 例患者无明显好转行截肢手术,移植前9 例截肢患者拟截肢平面:大腿下段2 例,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3 例;实际截肢平面:膝关节4 例,小腿中上段2 例,小腿中段3 例。截肢率25%(9/36),降低截肢率75%,降低截肢平面率77.8%(7/9)。术后3 个月36 例患者行下肢DSA 检查,均形成不同程度的新生侧支血管,27 例保肢患者坏死范围局限,且呈干性坏疽;9 例截肢患者截肢处已愈合。36 例患者随访6~20 个月(平均12.2 个月)病情平稳;其中3 例保肢患者移植6 个月后因患肢疼痛、溃疡坏死加重,再次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3 个月患肢症状好转。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TAO 患者可促进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并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2.
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瓣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在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共 2 6例 ,其中行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 16例 ,未行肌瓣移植 10例。结果 肌瓣移植者中有 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 ;非移植者中有 2例发生切缘皮瓣坏死深部感染 ,3例切口脂肪液化浅表感染。 19例术后平均随访 38个月 ,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 ,≥ 2 3分 6例 ,15~ 2 2分 8例 ,<15分 5例 ,优良率为 73.7%。结论 胫骨近端骨恶性肿瘤保肢术中采用带血管蒂腓肠肌、比目鱼肌肌瓣移植可重建软组织缺损、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retrospective review, 19 diabetic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lower-extremity pathology were assessed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limb salvage in cases of varying complexity. The patients were either scheduled or at risk for below-the-knee amputation before intervention. After the limb-salvage procedur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for 4 months to 9 years. Eighteen patients went on to have successful procedures, avoiding below-the-knee amputation; one patient had an above-the-knee amput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benefits of an aggressive team approach with limb salvage as a go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影响四肢血管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报告近10年来治疗的78例血管损伤伴随肢体损伤.其中车祸29例,工伤19例,累及(?)动脉为首20例.结果:31例重建损伤血管在6h之内,骨折采用髓内针方式固定26例,53例肢体存活具有良好的功能,一期截肢 10例,二期截肢 1例。结论:挽救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肢体缺血时间,神经损伤的程度,骨折严重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其他主要脏器损伤情况等因素。肢体损伤严重性可用“创伤肢体估计评分(TEAS)”来估计.可用TEAS来决定那些肢体需要一期截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骨肉瘤的疗效。方法??选取 2002 年 7 月—2010 年 1 月新 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骨肉瘤患者 78 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9 例。观察组接 受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保肢手术治疗。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术 中肿瘤组织的 microRNA 表达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 ; 随访记录无进 展生存时间(PFS) 、总生存时间(OS)及 5 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肿瘤标本组织中的 microRNA-145、 microRNA-101、microRNA-335、microRNA-365 表达高于对照组( P <0.05) ; 术后 4 周,观察组血清碱性 磷酸酶(ALP) 、乳酸脱氢酶(LDH)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含量低 于对照组( P <0.05) ; 随访期间,观察组 PFS、OS 时间长于对照组,5 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可抑制骨肉瘤组织恶性分子表达, 增强手术治疗效果, 优化远期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6.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成校 《医学综述》2013,19(11):1979-1982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期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发生转移早,病死率高,其治疗一直都是世界难题。既往骨肉瘤仅限于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为20%左右。随着对肿瘤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针对骨肉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从传统截肢手术到保肢手术,从新辅助化疗支持下的保肢综合治疗到分子水平的基因治疗,从骨肉瘤细胞端粒酶靶向骨肉瘤干细胞治疗等,均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新辅助化疗下的保肢综合治疗在临床顺利、成功地开展,有效提高了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可使患者免受截肢的痛苦,保肢手术已成为肢体骨肉瘤外科治疗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张婷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514-1517,1522
目的:探讨综合阶段性护理干预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高乌甲素贴片治疗对外伤性下肢截肢术后病人短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外伤性下肢截肢病人1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综合阶段性护理干预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高乌甲素贴片治疗组(观察组)90例和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高乌甲素贴片治疗组(对照组)90例。病人入院时,详细询问并记录其临床资料及损伤数据。比较2组病人在术后30d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简化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30 d,观察组在术后疼痛指数评分、疼痛模糊评分、疼痛程度评分、90项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30 d,观察组在简化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的精神健康、活力、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0d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干预,综合阶段性护理干预联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高乌甲素贴片治疗更有利于外伤性下肢截肢术后病人短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部骨肿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膝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32例,其中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14例,分别是骨肉瘤17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3-4个疗程正规化疗。观察术后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假体松动;1例术后出现肢端麻木:1例术后出现感染;股骨下端组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平均24.7分;胫骨上端组平均24.1分。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正安  潘祖德 《右江医学》2012,40(2):171-173
目的观察舒血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评分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hs-CRP及IL-6均显著下降(P<0.01),MESS及ADL评分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TNF-α、hs-CRP、IL-6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MESS及ADL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能明显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炎症反应,临床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