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佳维  鲁严 《中华医学杂志》2021,(20):1458-1462
自1964年在非洲儿童Burkitt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病毒之后,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致瘤性及其与一系列皮肤病的关联。这篇文章介绍了EB病毒感染人体的过程,总结了EB病毒相关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通过收集病例报道,总结常见皮肤病(银屑病、皮肌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副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编码基因BARF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BARF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EBV阴性鼻咽癌细胞系CNE,杀稻瘟菌素筛选稳定感染细胞克隆,RT-PCR鉴定目的基因表达。以不含目的基因的慢病毒感染细胞为对照,进行MTT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检测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转染BARF1基因的细胞增殖能力和增殖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是迁移能力显著增强(t=9.71,P<0.05)。结论 EBV BARF1基因可通过增强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而增强其肿瘤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和人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在药疹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药疹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 DNA;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HV6 DNA,并对HHV6阳性标本进行酶切分型;采用ELISA法检测EBV VCA-IgM;采用RT-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EBV即刻早期基因 BZLF1 mRNA.结果 药疹病人EBV DNA阳性率(77.42%,24/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χ2=77.84,P<0.01),但HHV6阳性率(32.26%,10/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3.00,P>0.05).10例HHV6阳性药疹病人全部为HHV6A 亚型,未检测到HHV6B亚型;而正常对照组73例HHV6阳性标本中有13例为HHV6A亚型.药疹病人EBV VCA-IgM阳性率(19.34%,6/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4.61,P<0.05).10例HHV6阳性药疹病人中有9例检出EBV DNA,5例BZLF1 mRNA阳性病人中有4例检出HHV6 DNA,药疹病人BZLF1 mRNA检出率与HHV6有明显的相关性(r=0.45,P<0.05).结论 药疹病人存在EBV的活动性感染,且EBV和HHV6可能有相互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T-ce ll Lymphoma,TCL)中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同CD56表达关系.方法:对15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33例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ERs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面抗原CD56的表达.结果: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中EBERs和CD56表达率分别为63.6%(21/33)和24.2%(8/3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EBERs和CD5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15)和26.7%(4/15).EBERs和CD56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表明EB病毒高度感染淋巴结外T细胞性淋巴瘤,可能是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EB病毒感染同CD56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0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病毒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后的EBV-DNA转阴率.比较EBV-DNA阳性及阴性患儿的T细胞亚群分布,分析EBV-DNA未转阴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过治疗后,67例(83.75%)患儿EBV-DNA转阴.治疗后,EBV-DNA阴性组CD3±和CD8+比例低于EBV-DNA阳性组,CD4+比例和CD4+/CD8+高于EBV-DNA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EBV-DNA未转阴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性别、白细胞计数(WBC)及淋巴细胞计数与EBV-DNA转阴无相关性(P>0.05),干扰素的使用、年龄及初始Ct与EBV-DNA未转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可以引起IM患儿T细胞亚群的紊乱,临床上应采取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EB病毒相关生物学标志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远见  罗志强 《医学综述》2008,14(20):3075-3078
鼻咽癌与EB病毒密切相关,可通过检测EB病毒抗体与EB病毒DNA,为鼻咽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提供辅助性指标。不仅如此,还能预测治疗的效果、是否有病灶残留、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小等。特别是EB病毒DNA,在鼻咽癌分期与预后预测方面是更好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50 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ng/mL)诱导脐带血单核细胞向DC分化,将DC分为3组:①4G组:细胞分离当天单独加入rhGM—CSF和rhIL-4;②4G+0dEBV组:细胞分离当天同时加入rhGM—CSF、rhIL-4和B95.8细胞上清;③4G+5dEBV组:细胞分离当天加入rhGM—CSF和rhIL-4,培养至第5天后加入B95.8细胞上清。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凋亡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结果培养至第6~14天,4G+0d EBV组DC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4G组(P〈0.05);第7~14天,4G+5d EBV组DC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4G组(P〈0.05)。EBV在不同感染时间点感染DC,对DC凋亡百分比的影响不同。经EBV感染的DC,XIAP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EBV感染促进了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DC的凋亡,这种促进作用与DC的分化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50 ng/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 ng/mL)诱导脐带血单核细胞向DC分化,将DC分为3组:①4G组:细胞分离当天单独加入rhGM-CSF和rhIL-4;②4G+0d EBV组:细胞分离当天同时加入rhGM-CSF、rhIL-4和B95.8细胞上清;③4G+5d EBV组:细胞分离当天加入rhGM-CSF和rhIL-4,培养至第5天后加入B95.8细胞上清.Annexin V-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DC的凋亡百分比;Western Blot检测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结果 培养至第6-14天,4G+0d EBV组DC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4G组(P<0.05);第7-14天,4G+5d EBV组DC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4G组(P<0.05).EBV在不同感染时间点感染DC,对DC凋亡百分比的影响不同.经EBV感染的DC,XIAP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EBV感染促进了脐带血单核细胞来源DC的凋亡,这种促进作用与DC的分化成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在诊断小儿多种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20例小儿多种EBV感染相关性疾病EBV-IgM抗体与EBV-DNA。结果:EBV-IgM检测阳性率和EBV-DNA检测阳性率在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气管炎及肺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病毒性心肌炎等EBV相关性疾病患儿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在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BV-IgM检测阳性率(P<0.01),而在支气管炎及肺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两种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BVIgM和EBV-DNA检测对小儿多种E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EBV-DNA检测在某些EBV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上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病人外周血中EB病毒(EBV)各种抗体的表达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和荨麻疹)病人和40例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应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EBV早期抗原(EA)-IgA、EA-IgM、EBV衣壳抗原(VCA)-IgG、VCA-IgA和VCA-IgM抗体水平。结果过敏性疾病病人外周血EA-IgM、EA-IgA和VCA-Ig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3.18~5.74,P<0.01),VCA-IgG和VCA-IgA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BV抗体EA-IgM、EA-IgA和VCA-IgM可能参与过敏性疾病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EB病毒脑炎(EBVE)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断。方法:对36例脑脊液(CSF)EBVCA-IgM阳性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小儿EBVE呈明显季节性分布,4~6月17例,7~9月13例,4~9月30例(83%)。(2)34例呈急性起病(94%),2例慢性起病(6%)。(3)发热36例(100%),头痛、呕吐16例(44%),嗜睡14例(39%),抽搐6例(17%),惊厥16例(44%),昏迷8例(22%),肢体麻木6例(17%),颅神经受累5例(14%),脊髓炎3例(8%),巴彬斯基征阳性14例(39%),脑膜刺激征阳性12例(33%)。(4)CSFEBVCA-IgM均阳性。脑电图检查:30例中26例异常(87%)。脑血流图检查:26例中22例异常(85%)。脑CT/MRI检查:22例中19例异常(86%)。结论:CSFEBVCA-IgM阳性是确诊小儿EBVE的主要依据。小儿EBV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多为急性起病,少数呈慢性发病,但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3.
树突状细胞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组分布广泛的、由骨髓来源的、具有迁移能力的免疫细胞,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DC在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和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DC已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将基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傅涓涓 《医学综述》2012,18(2):177-179
树突状细胞在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可以清除病毒,另一方面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也会造成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减少和功能的削弱,从而逃避免疫清除。研究树突状细胞与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基于树突状细胞的人免疫缺陷病毒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高发于中国华南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区。虽然目前采用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的方法可提高NPC病人的生存率,但大多数NPC患者就诊时就已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由于该病原灶病变隐蔽,易漏诊误诊,不易早期诊断,所以,筛选对诊断疾病、判断预后等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EB病毒(EBV)相关胃癌中大量EBV诱导的甲基化沉默基因,为EBV相关肿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gilent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4×44K)芯片,检测去甲基化药物Aza作用前后的EBV阳性和阴性胃癌细胞株,筛选出EBV相关胃癌特有的甲基化沉默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亚硫酸盐测序(BGS)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去甲基化药物作用前后的EBV阳性细胞系差异基因与EBV阳性与阴性胃癌细胞系差异基因的共同基因共68条,此为EBV相关胃癌甲基化沉默特异性基因。在差异倍数为1.5和2.0时,分别检测到19和3条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BGS验证结果显示,筛选基因在EBV阳性胃癌细胞系中处于低表达、高甲基化状态。结论筛选和鉴定EBV阳性细胞株甲基化沉默的抑癌基因,对明确EBV相关肿瘤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人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原位分子杂交法对130例人大肠癌标本中EB病毒小分子RN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130例标本中有6例(4.48%)癌组织呈阳性反应,其中4例为男性,4例有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与我国部分大肠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细胞间质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EB病毒感染的重要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蛋白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 方法:从人脐带血分离获得纯化的B细胞,用UV灭活和热处理EBV处理培养的B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UV灭活EBV组细胞CD5,CD3,CD4和CD8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IL-8的产生. 结果:细胞培养14 d时,未检测到T细胞,CD5 B细胞占43%;28 d时, CD5 B细胞占47%. UV灭活EBV组2, 18, 22和26 d时间点TNF-α有显著变化(P<0.05), 18, 22, 26和30 d时间点IL-8差异有显著性(P<0.05). 热处理EBV组TNF-α和IL-8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EBV蛋白可诱导人脐带血B细胞产生TNF-α和IL-8,EBV蛋白对炎症因子的产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EB病毒(EBV)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及胃动蛋白1(GKN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EBV感染的关系,为EBV相关胃癌的治疗、控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胃腺癌患者104例,分析EBV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KN1在慢性胃炎组织、肠化胃黏膜、慢性胃溃疡组织、原位癌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GKN1 mRN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BV感染与胃癌Lauren’s分型和年龄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GKN1 mRNA在胃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GKN1 mRNA 的低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12)、发生部位(P=0.022)及 EBV 感染(P=0.034)密切相关。结论 GKN1可能是EBV相关胃癌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3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及20例鼻腔鼻窦粘膜组织中EB病毒的DNA(EBV-DNA),探讨EBV与鼻腔鼻窦鳞癌间的关系。研究发现EBV-DNA在鼻腔鼻窦鳞癌和鼻腔鼻窦粘膜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EBV可能在鼻腔鼻窦鳞癌的发病机理上无重要作用。T2~4N0M0的EBV-DNA的阳性率高于T1N0M0(P<0.05),而EBV在鼻腔鼻窦鳞癌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