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后抗凝患者围术期的抗凝方案.方法:选择心脏介入(PCI)术后3~12月患者30例,植入药物支架1~3枚不等,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7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3例接受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均于术前2天停服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予以肝素泵入,术后2~3日恢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M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PCI术后接受常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观察组PCI术后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疗效、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体积分数(LVE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3.81%(3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1个月,两组LVEDD、LVEF、SV、LVESD水平均较术后1 d改善,且观察组LVEF、SV均大于对照组,LVEDD、LVES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魏永娜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97-1098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丰县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5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6例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组27例采取血府逐瘀汤+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E峰与A峰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DD、E/A较对照组低,LVEF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K、CK-MB、LDH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采取血府逐瘀汤+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能改善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河北省第八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部收治的老年PCI术后患者2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全部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3...  相似文献   

5.
宋松根  陈魁  李涛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22-252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83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按治疗方案分组,参照组41例采取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试验组42例采取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MACE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62%)较参照组(80.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试验组MACE发生率(2.38%)较参照组(19.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5).治疗前两组WHOQOL-1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05),两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WHOQOL-100评分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1,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采取替罗非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降低MACE发生率,且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411-141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2月服用维持剂量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达到稳态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胰岛素组43例(A组)和口服降糖药组42例(B组),另设ACS非糖尿病患者40例(C组)为对照,分别比较PCI术前、术后2月、4月血小板功能指标CD62P、CD63、MPAR。结果:A、B组患者临床特征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FPG、HbA1C、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月A、B组FPG、HbA1C、血小板功能指标仍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月A组FPG、HbA1C、血小板功能指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比较血小板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62P、CD63、MPAR互为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PCI术后在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期间血小板功能的抑制有协同作用,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CI术后使用胰岛素强化方案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7.
PCI术后1年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随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状况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连续3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接受PCI并植入支架的547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  相似文献   

8.
<正>血小板活化、聚集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1]),故抗血小板治疗贯穿冠心病治疗始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标准用药方案。他汀类药物作为重要的调血脂药物,近年来在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应用逐渐广泛。研究表明,PCI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及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2])。但也有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和氯吡格雷代谢途径相同,可能会由于药物相互竞争而导致抗血小板疗效降低~([3])。本研究旨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术后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近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不同依从性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4年在我院被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180例进行随访,由临床药师负责,详细记录每例患者用药情况及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根据随访抗血小板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依从性好(n=138)及依从性差(n=4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好组主要不良事件及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发生率低于依从性差服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好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基层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已经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标准治疗,无论是单纯球囊扩张、植入金属裸支架(BMS)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ES),DAPT均已被证实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和死亡风险。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因其作用直接、有效,被各大指南推荐为首选DAPT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临床可能引起自发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1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并登记257例冠心病行PCI治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住院诊治资料,待PCI治疗后1年采用Morisky问卷调查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257例患者PCI术后1年依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148例,依从率仅57.6%,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支持、接受健康教育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种类"均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年龄≥6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离异或丧偶、服用两种及以上药物是影响冠心病患者PCI后用药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良好家庭支持、接受健康教育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依从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内科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施行干预措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接受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n=57)和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n=51).比较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冠状动脉血流灌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脏超声指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2 h、1 d、3 d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PCI术后冠脉血流TIMI 3级比重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8~20 h CK-MB水平和CK-MB达峰时间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4周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随访6个月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13.
目前,联合阿司匹林和P2Y12抑制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其中P2Y12抑制剂可以有效增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率。但是,双联抗血小板的应用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且有约10%的患者在随访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故单纯的抗血小板治疗似乎不能有效防止术后血栓形成。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案的治疗时间目前尚未统一。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不断进展,未来新型口服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可能是改善CABG后患者结局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病患者需不中断地终生使用阿司匹林.植入裸金属支架后6周、心肌梗死后3~6个月及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至少12个月必须使用氯吡格雷(Clopidogrel)治疗.持续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支架植入患者,由于手术导致的易凝状态,早期停用用作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使术后心肌梗死及死亡风险增加5~10倍.血运重建与手术间隔时间越短,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风险就越高.择期手术应迟于这些时段,挽救生命的、半紧急或紧急手术需在连续使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情况下完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使手术出血风险增加约20%,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使手术出血风险增加约50%.现有的临床数据提示,除了密闭腔(如颅内、眼后房)或大出血及止血困难的手术,围术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要高于继续使用这些药的手术出血风险[1].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和分析患者接受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的用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87例PCI术后患者,双重抗血小板依从性好的在术后3个月占89.9%,术后1年降至82.3%.药品副作用、患者的用药知识、对冠心病的了解及医师指导等因素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依从性不理想,药师和医师应共同肩负起提高术后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6.
替格瑞洛是一种直接作用、可逆结合的新型强效P2Y12受体拮抗剂,其适应证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是ACS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对接受药物治疗和PCI的患者,规范实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未来,临床应选择更有效、更安全的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固原市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固原市医院及其下属5个县级医院住院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0例资料进行现况调查,观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种类、停药原因、是否复发,分析住院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种类、停药原因。结果 住院期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单独口服阿司匹林患者最多,双联抗血小板次之。患者出院后12个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单服阿司匹林为主,出院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拒绝或中断服药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认为没必要服药和担心不良反应而不愿服用。结论 固原市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围术期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与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不停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对其中血栓高危患者术后囊袋血肿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476例患者植入或更换起搏器,有14例出现围术期囊袋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服用阿司匹林者6例,双联(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者5例,华法林者1例。进一步分析,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者血肿发生率较未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者、单用阿司匹林者为高(发生率分别为17.9%,0.7%和4.3%,P<0.05)。所有囊袋血肿经适当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较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明显增加起搏器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手术经验和恰当的术中操作有助于减少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时机:PCI术前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 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MI)治疗指南推荐:行直接PCI的患者,应在血管造影前尽早接受阿司匹林与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以及一种口服抗凝药物治疗.2011年ESC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MI)治疗指南推荐:应尽早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加入P2Y12抑制剂;2012年AHA/ACCF UA/NSTEMI指南指出:对于确诊的中高危且选择初始侵入性治疗策略的UA/NSTEMI患者,应在入院时即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 STEMI指南推荐:在直接或非直接PCI时或之前,尽早给予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治疗.2012年AHA/ACCF/SCAI PCI指南指出:在PCI前给予阿司匹林;PCI时应给予负荷剂量的P2Y12受体抑制剂.此外,早期的CRODO研究也提示:PCI术前尽早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PCI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为了减少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术后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得到了各国指南推介。氯吡格雷是最常用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研究显示,部分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仍有较高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即存在血小板抵抗(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对于这部分患者,增加氯吡格雷剂量或改换药物能否改善HTPR,目前研究结果仍有争议。本文从HTPR的筛查方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预后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