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的分离纯化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方法。方法:选择子宫全切育龄妇女的新鲜子宫内膜组织,经单酶消化、二次筛网过滤及贴壁纯化技术分离纯化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光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纯度。结果:腺上皮细胞漩涡状生长,细胞呈蝌蚪形或类圆型,细胞角蛋白19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可达92%。基质细胞呈平行状生长,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波形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纯度达95%以上。每例子宫肌瘤切除标本可获得(10~25)×106原代基质细胞和(4~6)×106原代腺上皮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可获得高产量的纯化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相似文献   

2.
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改良人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方法将选择的子宫内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ndometrial stromal cell,ESC)及上皮细胞(endometrial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EEC)进行鉴定。结果培养的子宫内膜细胞均有ESC和EEC两种形态细胞。EEC和ESC经角蛋白单抗体和波形蛋白单抗体染色,凡是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人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通过挤压法获取小鼠子宫内膜组织,胶原酶Ⅰ消化,过滤法,进行单层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间质细胞(ESC)及上皮细胞(EEC)进行鉴定。结果:EEC和ESC经角蛋白抗体和波形蛋白抗体染色,胞质被染成棕黄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结论:成功培养了原代小鼠子宫内膜细胞,方法简便有效,获得细胞成活率高,生长稳定。成功建立子宫内膜细胞原代体外培养体系,为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方面研究子宫内膜的各种功能及干预调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谯建  令狐华  姚珍薇 《重庆医学》2007,36(24):2540-2543
目的从子宫内膜组织分离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方法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良性疾病的在位子宫内膜,采用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进行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以及传代培养。观察两组细胞形态,SABC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MTT法绘制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高浓度胶原酶消化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大部分在48h内都能贴壁;腺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6周;间质细胞平均生长时间为15周。腺上皮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渡形蛋白(vimentin)为阴性;间质细胞角蛋白染色为阴性,而波形蛋白为阳性。两组生长曲线接近。结论高浓度胶原酶消化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体外多细胞模型简单、易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的形态、生长和正常内膜细胞无明显差异。可以用作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基因型特征、及其他因素对异位内膜细胞的影响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建立人子宫正常内膜、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的基质及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1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在位子宫内膜及10例异位内膜经胶原酶消化、筛网过滤、差时贴壁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光镜观察,应用鼠抗人波形蛋白抗体、鼠抗人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间质及上皮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标本分离、培养均成功;5例异位内膜标本获得成功.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纯度均可达95%以上,并均可传代。结论:采用酶解、筛网分离及贴壁能获得纯度较高的基质与腺上皮细胞。人子宫内膜细胞分离体外培养的成功,有助于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实验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模型。方法:胶原酶消化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光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证实细胞纯度达95%以上。 结论:胶原酶消化法简便易行,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冬花  张晓玲  陈美红 《重庆医学》2015,(15):2084-2086
目的: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实时观察间质细胞形态变化。方法胶原酶消化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二次筛网过滤结合低速离心法分离纯化间质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并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细胞形态差异。结果培养成功率91.3%,间质细胞纯度达95%;异位间质细胞9代内、在位及对照组间质细胞11代内,细胞形态及活性并无明显改变。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提供较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方法将离体子宫内膜组织立即放入无菌瓶中,冲洗、剪碎,0.1%Ⅰ型胶原酶消化2h,100目和300目细胞筛分离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分别离心(前者700r/min,离心5min,后者1000r/min,离心10min),应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并通过免疫细胞染色进行鉴定。结果胶原酶消化及细胞筛过筛后离心可以完全分离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并分别经角蛋白单抗和波形蛋白单抗组化染色为阳性。结论该方法简单,费用低廉,能达到完全分离子宫内膜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和纯化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用于宫腔粘连发病机制的研究。方法通过二次酶消化、一次网筛和差时贴壁等方法,分离和纯化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细胞表型鉴定。结果基质细胞在接种后30 min开始贴壁,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这2种细胞具有波形蛋白免疫反应性,反应率可达95%以上,而细胞角蛋白无免疫反应性,提示其为来源于内膜基质的基质细胞。分离出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增殖。结论采用二次酶消化、一次网筛和差时贴壁纯化等方法,可成功分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且基质细胞可以有限的传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从而建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选择因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例38例,术中取其子宫内膜,通过酶解、过滤、贴壁纯化等技术,分离培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进行传代。结果:36例标本获得成功,分离纯化得到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经角蛋白、波形蛋白染色证实纯度达95%以上,活性较强,可以有限传代,传代培养的细胞形态特征与原代细胞一致。结论:该方法可以高效简便地分离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得到的间质细胞产量及纯度高,可以作为 EMs 的体外细胞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式筛网法在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高浓度胶原酶结合不同浓度、时间消化、过滤及贴壁纯化等技术,应用筛网分离法培养各15例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细胞,并传代。结果改良式筛网分离法培养中的15例标本中,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3.3%;分离出的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可体外培养,经分离纯化后腺上皮细胞纯度>90%,间质细胞纯度>98%;两种细胞经传代后间质细胞成功率92.9%;腺上皮细胞传代培养后活力下降,成功率14.3%。结论通过改良式筛网分离法能获得纯度较高的腺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间质细胞可行传代培养;腺上皮细胞传代培养后活力下降,不宜传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室温酶解结合改良式差速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效果及细胞活性评估.方法 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在位增殖晚期及分泌期内膜10例,所得内膜分为两份,一份采用室温酶解结合改良式差速离心法(改良组)分离,一份采用37℃水浴消化结合筛网法(对照组)分离,通过细胞计数、细胞免疫化学及MTT法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分离培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数目、纯度及细胞生长活性.结果 两组中10份标本均获得成功;改良组每g内膜组织可得到(9±1.7)×10^7个腺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角蛋白表达阳性,纯度达(97.8±0.002)%;对照组可得到(3.9±0.78)×10^7个腺上皮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纯度达(88.6±0.006)%,改良组分离的腺上皮细胞数量和纯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TT结果显示改良组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生长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室温酶解结合改良式差速离心法可高纯度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并且细胞数量多,活性好,可用于子宫内膜疾病的药物干预及机制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高纯度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在体外建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原代分离和培养的方法,以获得高纯度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方法:选择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通过消化、过滤、选择性贴壁和二次消化等技术进行体外培养。结果:采用胶原酶二次消化法和选择性贴壁法成功实现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高纯度分离和原代培养。结论:采用胶原酶二次消化法和选择性贴壁法可高纯度分离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14.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法  杨建英  秦翠丽 《重庆医学》2011,40(22):2236-2237,2240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方法,为子宫疾病的发病机制或治疗药物筛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比较理想和有价值的的实验模型.方法 用酶消化、过滤、离心与差速贴壁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以上皮细胞角蛋白为抗原的免疫荧光法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纯度鉴定.结果 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  相似文献   

15.
人子宫内膜细胞的纯化和培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和贮存传代的方法,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抗原组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胶原酶消化和铜网过筛法分离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进行单层培养。结果: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分别经角蛋白单抗和波形蛋白单抗组化染色为阳性,腺细胞可持续培养4~6周,传代2~3次。结论: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培养方法的建立为减少外科来源的子宫内膜抗原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取胎龄为17~19d的昆明鼠的小肠,通过3种不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原代培养。结果体外培养出圆形、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核周可见许多小空泡并且CK18、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应用中性蛋白酶Ⅰ和粗胶原酶Ⅺ消化可获满意的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良好。小肠上皮在体外的增殖分化有赖于分离的细胞器中干细胞及短暂分裂细胞的多少以及一些间质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内耳再生毛细胞前体细胞的可能来源。方法取出生1d大鼠的椭圆囊,嗜热菌蛋白酶处理,消化法原代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对椭圆囊感觉上皮细胞(USEC)的形态、生长特征进行观察;透射电镜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法及RT—PCR检测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记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Vlla mRNA的表达,进而鉴定USEC上皮细胞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的USEC呈扁平、多角形、核大而圆的上皮细胞形态,细胞问连接紧密,形成单层时呈“铺路石样”外观,可见“dome”结构;表达细胞角蛋白,但不表达波形蛋白,细胞微绒毛丰富,细胞问连接紧密。原代培养的USEC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p27kipl mRNA及毛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Brn3a、Calretinin及AchRa9、Myosin Vlla mRNA。结论原代培养的USEC可以产生毛细胞样细胞,而且能表达支持细胞标记物,表明其来源为支持细胞。椭圆囊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可能是毛细胞再生的前体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蜕膜移植建立NOD-SCID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采用蜕膜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早孕期蜕膜组织种植于NOD-SCID鼠腹部皮下,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2、4、6、8周,取出其皮下移植物送病理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其形态学、增殖活性方面有无改变。结果 16只小鼠均存活,有15只小鼠皮下病灶经HE染色可见明显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成功率为93.75%。腺上皮细胞角蛋白、ki67染色均阳性,基质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8周移植物中一些基质细胞减少区域的腺上皮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采用人蜕膜建立NOD-SCID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高,模型形状显著且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