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行换瓣手术。结果发现:术后发生低钾血症31例,频发室早14例,室颤7例,因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死亡11例。讨论了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围麻醉期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
重症心及地瓣膜置换术49例围麻醉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产现人行换瓣手术。结果发现:术后发生低钾血症31例,频发室早14例,室颤7例,因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原因死亡11例。讨论了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并对围麻醉期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住院死亡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死亡与否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病死率是13.6%,主要死亡原因分别是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低心排,恶性心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后监护室护理的经验。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8例,均于体外循环(CPB)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术后重点给予神经心理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心包及纵膈引流管护理等,记录术后护理效果。结果死亡5例(13.2%),术后发生低心排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余33例症状均改善,痊愈出院。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术后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早期干预,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6年2月-2011年3月共2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10.7%;并发症: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8例,其中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其中1例因顽固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心包、纵隔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或(和)延迟关胸3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注意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时机选择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5月1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135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7例进行左房折叠术,围术期采用营养支持疗法。结果:182例患者中在院死亡5例,死亡率2.7%。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5例,随访151例,死亡1例。结论:科学的应用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明显地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科3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等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低心排15例,严重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9例,肾功能衰竭3例,死亡3例,死因低心排2例,肾功能衰竭1例。29例术后随访,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多,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的手术方式选择是外科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00年5月~2005年5月1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135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7例进行左房折叠术,围术期采用营养支持疗法。结果:182例患者中在院死亡5例,死亡率2.7%。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5例,随访151例,死亡1例。结论:科学的应用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明显地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措施,以此评定其临床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行瓣膜置换术患者12例,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行术后常规的呼吸系统测定、循环系统监测、电解质测定,对患者ICU术后进行严格护理。结果本次研究的12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并发性低心排患者1例,术后出血1例,严重性的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患者1例,未出现死亡的患者。结论对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护理指导,加强ICU护理措施,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27例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二尖瓣置换术1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1例(44.4%),死亡2例(7.4%),死亡原因1例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为恶性心律失常。结论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切当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术后处理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10例术后7d内死亡,死亡率为4.5%.其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6例,心室纤颤3例,呼吸衰竭1例,手术早期并发症:低心排综合症42例,心律...  相似文献   

12.
陈婷婷  王刚  周琪  张凌 《北京医学》2013,35(1):22-25
目的 探讨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选择126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均采用全凭静脉方法,持续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保证BIS< 50.结果 全部患者麻醉诱导平稳,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6例(36.5%),多器官功能不全26例(20.6%),低心排综合征14例(11.1%).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3.2%.2例死于继发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室颤.结论 巨大左心室危重心脏瓣膜病应积极采取左心功能辅助,以及加强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总结大左室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集375例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二尖瓣置换术8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06例,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81例;225例患者同时接受三尖瓣成形术。对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死亡原因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375例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97例次(25.87%),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6例(12.27%),肾功能不全18例(4.80%),肺部感染17例(4.53%),低心排综合征12例(3.20%),因出血再次开胸4例(1.07%)。术后早期死亡12例(3.20%),死亡原因分别为术后早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室性心律失常和肾功能不全各3例,肺部感染2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期内(2~12个月)无死亡病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术前准备完善、术中操作精确迅捷、心肌保护充分及术后严格的监护室治疗等是大左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30例重证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7~75岁,心功能Ⅲ级18例,Ⅳ级12例,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8例,联合瓣膜置换术(DVR)10例。同时行三火瓣成形术18例,左房血栓清除术10例,左房折叠术8例。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5例,其中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2例为低心排综合征,2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注意例于术期的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术后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围术期的处理策略。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19例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及策略。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18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术中左心室破裂死亡;1例术后因低心排综合征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死亡率10.5%。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例,心律失常 4例,肺部感染6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切口感染 1例,均给予相应的处理。出院后随访 17例,随访时间为 8~44个月,均正常存活。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 Ⅱ级 7 例。心脏彩超提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6.5±5.4)mm,射血分数 48%~75%。 结论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患者,临床症状严重,一旦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术后极易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及室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术前积极维护心功能、纠正全身情况,术中正确决策手术方式,术后加强监护、合理应用缩血管药物及适当补液纠正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积极处理心律失常,可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重症换瓣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病病人换瓣治疗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对近 5年来 2 5例重症心瓣膜病病人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 3例 ,结核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 1例 )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和 (或 )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三尖瓣置换术 ,心功能Ⅲ级 8例 ,心功能Ⅳ级 17例。结果 术后因低心排并肾功能衰竭死亡 1例 ,术后 4 5天因脑出血死亡 1例 ,1例反复右心功能不全 ,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 ,随访 1~ 4年 ,均恢复良好。结论 降低危重换瓣病人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关键在于良好的围手术期治疗。  相似文献   

18.
周冬梅  吴婷婷 《当代医学》2014,(27):124-125
目的:分析观察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循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间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患者分为循环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n=30),统计2组患者心律失常、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等情况。结果循环护理组患者有1例(3.3%)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2例(40%)心律失常,无死亡案例,其余患者均治愈。常规护理组患者8例(26.7%)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1例(70%)心律失常,1例(3.3%)死亡,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差异显著(P<0.05),死亡差异无显著。结论循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刘治元  吴东信  欧斌  蓝远敏 《河北医学》2010,16(9):1084-1086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对4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换瓣手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低心排。1例于术后第9天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余病例全部治愈出院。死亡率7.32%。随访35例,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28例,Ⅲ级3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量保留二尖瓣部分装置,术后严密的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1983年3月-2006年1月102例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心脏瓣膜病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围术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02例临床资料,其中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停跳下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101例,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人工瓣膜置换术1例。结果术后出血2例,心肌梗塞1例,脑梗塞1例,纵隔感染1例,切口感染7例,均治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6例(5.9%),室性心律失常3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空气栓塞1例;术后三月突发室颤死亡1例,并发肺霉菌感染死亡1例。结论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提高手术技术、加强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