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醒期谵妄(ED)最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是小儿麻醉医师较棘手的临床问题。ED持续时间虽短,却增加了小儿身心伤害的风险,而且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额外的医疗费用。诱发ED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手术方式、麻醉方法及用药、疼痛刺激等。在麻醉用药方面,丙泊酚作为单一麻醉剂时发生ED的风险最低。目前防治小儿ED的措施包括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常用药物主要有右美托咪定、芬太尼、氯胺酮、可乐定、丙泊酚等,非药物干预包括适合年龄的术前教育、以家庭为中心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时父母陪伴、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等。药物与非药物干预措施联合,可以更好地防治小儿ED的发生,这将成为未来防治小儿ED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小儿七氟烷麻醉的苏醒期躁动及其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亮  徐志新 《医学综述》2009,15(21):3308-3311
随着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现象日益增多,其引致的不良后果亦受到人们重视。但是,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因素和机制非常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许多学者采取了各种措施预防和处理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可能机制,及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处理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的护理。方法选取34例全麻术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麻醉苏醒期内,通过观察记录各患儿的临床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出现、有无死亡等,评价小儿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的必要性。结果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内,发生呼吸道梗阻5例,心率异常3例,呕吐1例,经过积极救治,均转危为安,顺利苏醒。结论术后麻醉苏醒期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成功苏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麻醉期处理.方法 本院对54例患儿行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全身麻醉手术,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治疗组和芬太尼对照组,每组27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需要全面掌握有关小儿麻醉的特征性,加强对患儿护理.结论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是多因素协同作用形成的结果,采用术前干预及术中术后的综合处理,可以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5.
吸入麻醉药相关的儿童苏醒期谵妄和躁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效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等已广泛用于儿童疾病诊断及手术操作,然而接受吸入麻醉的儿童在麻醉苏醒期常会出现吸入麻醉药相关的苏醒期谵妄(emergence delirium,ED)和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儿童出现ED/EA时,易对身体造成伤害,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引起了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文中就吸入麻醉药相关的ED/EA的定义、发生率、影响因素、评估方法、预防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胡洁  张马忠 《上海医学》2012,(6):469-472
苏醒期躁动是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的一个常见问题,近年来随着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的普遍应用,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小儿临床麻醉医师和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师的难题。本文将简要描述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诱因、可能机制以及减少其发生的干预措施。1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1.1概述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并不是一个新的临床现象。早在上世纪60年代,Eckenhoff  相似文献   

7.
40例小儿麻醉苏醒期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例小儿麻醉,对不同麻醉苏醒期进行Steward苏醒评分,观察麻醉苏醒期不同Steward苏醒评分时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小儿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特点,总结麻醉苏醒出室时机。结果:Steward苏醒评分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提示Steward苏醒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可安全出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 加强对小儿手术氯胺酮复合麻醉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68例麻醉患儿苏醒期的观察及护理,进行经验总结.结果 加强对麻醉患儿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可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结论 在患儿术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麻醉苏醒期,护士密切的监护观察,加强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玉铭  王伯钧 《华夏医学》2009,22(6):1164-1165
小儿唇腭裂整复术在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但由于小儿年龄较小,诸多生理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在治疗中容易发生并发症,特别以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最为危急,不及时发现或处理可造成死亡[1].因此,对小儿唇腭裂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科自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共行小儿唇腭裂整复手术393例,其中11例在术后麻醉苏醒期出现并发症,因发现处理得当无1例发生不良后果.现将对小儿唇腭裂术后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的措施.方法 对110例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与手术、麻醉、治疗药物等有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麻醉苏醒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32/110).其中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110),与麻醉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25/110),无苏醒延迟和呕吐,与治疗药物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10).结论 术前控制感染、术中精细操作、气管导管拔出时机的恰当选择,可预防或减少小儿扁桃体腺样体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具有镇痛作用强,对呼吸循环功能抑制较轻,苏醒较快的优点,常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由于小儿不同年龄段的生理解剖特点,易在苏醒期发生一些危险和意外,因此麻醉苏醒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总结我院麻醉科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小儿氯胺酮麻醉6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12.
七氟烷作为一种无刺激味、气道刺激性小、诱导迅速的吸入麻醉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儿外科手术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中.但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烦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对手术效果及苏醒室医护人员配备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文章系统回顾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研究进展,探讨对该现象的合理干预措施,以便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因其诱导迅速、刺激性小、溶解度低与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并且吸收和清除迅速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科的全麻诱导和维持。但是人们发现七氟醚麻醉后伴随着苏醒期躁动的高发生率,在小儿尤为严重。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却不明,目前对于小儿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与治疗目前大多采用镇痛镇静等方法,并由此结合临床观察进一步探讨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氟烷作为一种无刺激味、气道刺激性小、诱导迅速的吸入麻醉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小儿外科手术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中.但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烦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成人,对手术效果及苏醒室医护人员配备等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文章系统回顾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苏醒期烦躁的研究进展,探讨对该现象的合理干预措施,以便提高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小儿全身麻醉患者410例,按照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儿,对余下165例患儿的相关病史及麻醉病历分别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史?手术大小?术后疼痛?麻醉维持方式?右美托咪啶?氯胺酮?曲马多?术后镇痛与躁动的发生相关(P < 0.05) ?多因素分析发现: 年龄?术前焦虑?手术大小?术后疼痛?麻醉维持方式?右美托咪啶?留置尿管?术后镇痛等与躁动发生相关(P < 0.05)?性别?性格?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时间?拮抗?吸痰和腹腔镜手术与躁动发生无关(P > 0.05)?【结论】 小儿麻醉患者中学龄前儿童?术前焦虑?中等以上手术?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留置尿管及术后疼痛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董琼虹  蔡骅 《吉林医学》2010,(35):6612-6612
由于小儿的解剖生理及心理与成人不同,对麻醉的反应也有差异,加之小儿呼吸功能储备差、变化快,患儿在苏醒过程中随时可出现呼吸、循环、代鲥等方面异常。因此,患儿麻醉期间苏醒期的观察和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从2006年2月~2007年10月共完成小儿手术156例,经医护人员精心护理,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10岁、择期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诱导和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停药至气管拔管、苏醒、清醒的时间,观察患儿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或屏气、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瑞芬太尼麻醉术中循环波动小,苏醒及清醒快,恶心呕吐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和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苏醒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8.
杨琰 《医学综述》2014,(23):4388-4390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脐以下手术(时程>30 min)或行骨手术或泌尿手术的患儿(年龄18岁)共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评定为Ⅰ8岁)共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评定为Ⅰ级,按患儿实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患儿全麻术后不同的通气装置,分别是一定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ETT-A)组、一定麻醉深度下移除喉罩(LMA-A组)、清醒下拔除气管导管(ETT-W)组和清醒下拔除喉罩(LMA-W)组。观察和记录成功插管的次数,患儿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情况(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喉痉挛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TT-W组的苏醒时间较ETT-A组、LMA-A组、LMA-W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W组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TT-A组、LMA-A组和LMA-W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气装置的选择为危害性因素,年龄及拔管(喉罩移除)时麻醉状态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选择气管导管更易引发小儿全麻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需重视和加强手术前后的监护,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小儿围术期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对预防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小儿麻醉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需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实施小儿麻醉,实验组则于麻醉后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有1例患儿发生苏醒期躁动,对照组患儿有7例发生苏醒期躁动,实验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6.67%),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X~2=4.9737,P=0.0257)。结论:应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方法实施小儿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助于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且有助于维持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术后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604例小儿腹腔镜术麻醉病例的苏醒期资料,总结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呼吸空气下,苏醒期有287例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7.89%。其发生时段以拔管后5min内最明显;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梗阻,占70.73%;与3岁以后患儿相比,新生儿、婴幼儿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P0.05);PARS评分≤6分的患儿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而术中不同气腹压力、不同气腹时间与苏醒期低氧血症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低氧血症仍然是小儿腹腔镜术后苏醒期常见并发症,术后要充分复苏,正确评估呼吸功能,严密观察呼吸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吸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