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海市辖区连续三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北海市辖区连续3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效果评价,探讨控制麻疹措施。方法利用该市辖区2007-2009年对8月龄~10岁儿童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麻疹发病情况及现场调查资料和法定麻疹报告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辖区2007-2009年MV强化免疫报告疫苗接种率和现场调查接种率达95%以上,零剂次儿童接种率达96.5%以上,2007-2009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3.00/10万、1.30/10万、0.17/10万。结论该市辖区经连续3年MV强化免疫后,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麻疹流行现状 ,评价麻疹疫苗预防效果。方法 根据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实行计免运转后麻疹年均发病率 1.11/ 10万 ,比MV接种前期和MV普种期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下降 99.0 0 %和 94.48% ,麻疹年均死亡率从麻疹疫苗接种前期 0 .11/ 10万和MV普种期 0 .0 5 / 10万 ,下降到 0 .0 0 1/ 10万。结论 实施计免运转 ,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控制和消灭麻疹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江津区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方法]综合分析MV强化免疫报告数据及现场调查资料,对比MV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数变化。[结果]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95730人,报告接种率和随机抽查接种率均﹥95%;江津区2009年网络直报麻疹病例10例,发病率0.67/10万,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显著降低。[结论]江津区2009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明显,需加强常规免疫接种来巩固成果,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消除麻疹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县麻疹流行特征指导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2005年~2006年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陕县2005年~2006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42/10万,明显高与往年。病例以14岁以下儿童居多,发病高峰在(3~5)月份。发生乡级麻疹爆发一起,罹患率为5.49%。结论儿童MV基础全程接种率低;MV接种质量;免疫空白和免疫成功率低是造成发病增多和出现局部流行的主要因素。对降低麻疹发病,控制局部流行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0~ 2 0 0 1年全市共上报麻疹 3 138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4.93/10万。麻疹疫苗 (麻苗 )使用前麻疹发病呈自然流行状态 ,年均发病率达 12 2 2 .46 /10万。麻苗使用后 ,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进展 ,特别是实现计划免疫“三个 85 %”目标后 ,接种率和接种质量不断提高 ,麻疹发病率呈明显的阶段性下降 ,年平均发病率从 12 2 2 .6 /10万下降到 2 2 6 .7/10万 ,直至上个世纪末进一步下降到 4.93/10万。说明麻苗接种 ,提高和维持较高的接种率水平 ,是预防和控制麻疹发病流行的主要措施。麻苗普遍免疫后麻疹的发病流行特征 :①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获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获嘉县2005年-2007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麻疹发病资料及2007年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50例,2005年-2007年各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4.53/10万、4.74/10万和27.93/10万。疫情呈散发和局部暴发并存,2007年3月-4月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暴发疫情病例占总病例的49.33%,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龄段。麻疹发病以散居儿童、小学生、托幼儿童发病为主,〈10岁病例占总病例的74.67%;另外,〈8月龄和〉20岁的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14%和16.67%。8月龄-14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祥占63.64%。实施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分别为96.38%、98.10%,应急免疫后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无MV免疫史致使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造成麻疹疫情回升和暴发流行的根本原因。保持高质量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MV复种,同时在3年-4年后开展MV后续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醴陵市2005-2009年麻疹疫情流行特征,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发病情况对比,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05-2009年报告麻疹453例,年发病率分别为7.55/10万、1.98/10万、14.22/10万、8.23/10万、12.32/10万,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数较多,占总发病数的79.03%(358/453),以农村发病为主,农村与城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P〈0.01),2009年发病128例,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发病率为11.84/10万,强化免疫后发病率为0.48/10万,免疫前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P〈0.005)。结论加大薄弱地区儿童(尤其是计划外儿童及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管理力度,提高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宣威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对宣威市1952~200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通过市、乡、村三级卫生防疫人员的努力,计划免疫规划的实施,冷链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麻疹发病率及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发病率从2 254.94/10万(1965年)降到0.09/10万(1988年),死亡率从5.24/10万(1957年)降至0(1987年),计划免疫后,年平均发病率比未接种麻疹疫苗时下降了97.56%,接种率与发病率呈高度负相关(r=-0.91,P<0.01)。1990~2004年麻疹病例中,74.08%无免疫史,未接种和未及时加强接种MV为发病的主要原因。计划免疫前后相比,流行强度降低,削平了季节高峰。1978~2004年进行了4次监测,结果阳性率为88.8%~100%。结论实施计划免疫对控制麻疹疫情效果显著。加强监测,保持MV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并适时开展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评价2008年麻疹疫苗(MV)免疫强化的效果,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有效措施,同时分析昭通市麻疹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强化免疫资料、疫情监测系统资料及麻疹IgG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1310172人,报告接种率98.34%,快速评估接种率96.98%。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96.0%,麻疹发病数由2008年的731例降到2009年的32例,发病率由14.92/10万降到0.69/10万,发病范围由111个乡镇缩小到26个乡镇,季节高峰不明显,麻疹疫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结论]2008年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阜阳市2009 -2011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效果进行分析,为2012年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1年MV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免疫状况,并根据麻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1年MV强化免疫平均报告接种率达98.45%;麻疹发病率由强化免疫前5年(2005-2009年)的8.96/10万迅速下降到2010-2011年的0.27/10万,下降了96.99%;麻疹发病高峰依然是4~5月;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实施前后发病年龄均集中在8月龄~4岁和5~14岁两个年龄段.结论 MV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大幅度降低麻疹的发病率,使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大力加强常规接种工作,将麻疹发病控制在低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脏测信息专报系统,对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麻疹发病率开始下降,报告麻疹病例1 456例,发病率为6.03/10万,15岁人群发病数占48.21%,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25.34%。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全区强化免疫活动,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Measles vaccination at ages 12-15 months is a routine part of standard health car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Nonetheless,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easles outbreaks remain a challenge, owing to incomplete or variable compliance with immunization programs and primary vaccine failure (approximately 5%). In Israel, vaccination coverage against measles is high, yet sero-epidemiological studies conducted in the early 1990s showed that 15% of 18-year-olds were unprotected. METHODS: 1994 there was a countrywide epidemic of measles, which spread to the military. 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 Medical Corps immediately launched a wide-scale vaccination campaign, targeting primarily field units and training bases, where crowded living conditions are the rule. RESULTS: The immunization campaign led to an abrupt cessation of morbidity in the military. In the civilian sector, where no intervention was undertaken, the epidemic continued for another 4 months. CONCLUSIONS: Institutional measles outbreaks, especially in the presence of crowded conditions or high contact rates, may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mass vaccination.  相似文献   

13.
福州市55年麻疹疫情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方法对1950~2004年麻疹发病资料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0~1984年福州市区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每隔2~3 a出现1个高峰,1985年以后发病呈散发和局部爆发形式出现。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发季节;1950~1965年市区发病率高于8个县。结论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MV)的常规免疫,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个别薄弱地区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防止麻疹爆发,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1990~1997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贵州省1990~199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及接种率与发病率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90年代本省麻疹发病率仍停留在较高水平上,下降幅度较慢,每隔4~5年出现一次流行;发病地区分布广泛(91.24%),但主要流行区为山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发病季节高峰期延长,2-7月病例数占66.67%;发病年龄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86.56%),但7岁以下儿童占多数(59.02%).麻疹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常规免疫工作不扎实,麻疹疫苗(MV)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点较多,引起易感人群的快速积累.提示我省麻疹的预防工作仍处于控制阶段,必须狠抓MV免疫接种工作,确保MV的高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才能使麻疹发病率快速下降,保证我省麻疹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保山市2轮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为该市尽早消除麻疹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保山市2008、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报告、调查接种率,麻疹发病情况,2009、2010年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和法定麻疹报告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率之间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并用趋势检验对麻疹发病率、抗体阳性率趋势变化进行分析,检验水准均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保山市强化免疫报告、调查接种率均在98%以上;2轮强化免疫后,麻疹IgG抗体水平较第1轮强化免疫后得到明显提高(χ2=55.943,P<0.001),人群抗体阳性率达95.02%,且随着年龄段的增长,抗体阳性率无变化(rs=0.500,P>0.05);同时,麻疹发病率由2007、2008年的平均发病率5.99/10万下降至2009年的1.08/10万、2010年的0.12/10万,发病率分别下降了81.97%、98.00%,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无麻疹病例报告。结论 2轮强化免疫后,保山市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该市尽早消除麻疹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海门市1956~2001年麻疹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新 《职业与健康》2003,19(1):62-63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规律及相应对策。方法 对1956-2001年麻疹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海门市1956-2001年麻疹疫情共出现9次发病高峰,间隔时间3-6a;随着麻苗的推广使用和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麻疹的年平均发病率从疫苗前时代的146.34/10万降至近10a的0.53/10万;近20a麻疹的流行特征发生变化。表现为发病高峰年龄段和季节性高峰的双“后移”,成人发病现象开始相对凸现。免疫史调查表明无免疫史或免疫史过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防治策略应注重接种质量,提高接种率,同时应加强麻疹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合肥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合肥市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合肥市麻疹监测系统确诊的841例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合肥市麻疹发病率为18.46/10万(841/4 556 978),较2004年上升了720.44%,全年共发生学校暴发5起,其他以高度散发形式存在,呈流行态势。发病高峰集中在3、5两月;发病年龄呈双相移位现象。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占25.6%和45.3%;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40%左右。结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低,易感人群积累及流动人口比例增多是造成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接种质量并针对薄弱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麻疹疫苗(MV)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沈剑波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01-2102
目的了解宜兴市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麻疹发病为散发,年发病率为2.76/10万。发病高发季节为2—4月。该地人口发病以15岁以上病例为主;流动人口发病以7岁以下为主,该地人口发病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结论应加强在初来宜兴市的流动人口中麻疹疫苗接种的宣传,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保持高水平的实际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该地15岁以上人口麻疹接种率与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是宜兴市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户县1970~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户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加速控制麻疹。方法 对户县 1 970~ 2 0 0 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病有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 :1 970~ 1 984年麻疹发病呈高发状态 ,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每隔 2~3年出现 1个发病高峰 ,整个流行呈阶梯形下降态势 ;1 985~ 2 0 0 3年发病呈低发状态 ,其发病率波动在 0. 35/ 1 0万~ 7. 71 / 1 0万 ;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 ,以爆发为主 ,局部麻疹爆发影响着全县的发病水平 ;3~ 6月为麻疹高发病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 ,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 ,30 %未接种麻疹疫苗 (MV) ,24%免疫史不详。结论 今后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MV的常规免疫 ,提高MV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 ;在全县范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 ;重新调整或制定现行MV免疫程序 ;加强麻疹监测与报告 ;对疫点及时应急处理 ,防止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