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惭肝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心得安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肝源性溃疡45例,观察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溃疡部位、HP感染率、合并出血率及溃疡愈合率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用心得安+泰胃美口服治疗;对照组22例,用维生素B6+泰胃美口服治疗。另外选单纯性消化性溃疡22便,作为对照2组,治疗方法与B组相同。结果:肝源性溃疡发病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10年,溃疡部位以  相似文献   

2.
心得安辅助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心得安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肝源性溃疡124例,观察其发病年龄、溃疡部位、腹痛情况、临床表现、合并出血率、溃疡愈合率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心得安+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B6+奥美拉唑治疗。另设单纯性消化性溃疡为对照2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肝源性溃疡发病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10年,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合并出血率高,心得安可明显提高肝源性溃疡愈合率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肝源性溃疡临床特点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 研究乙肝后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小剂量心得安对肝源性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 肝源性溃疡45例,观察其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溃疡部位、HP感染率和并出血及溃疡愈合率等特点。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心得安+泰胃美治疗;对照组,用维生素B6+泰胃美治疗,另外选单纯性消化22例,作为对照2例,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肝源性溃疡发病年龄较单纯性消化性溃疡晚10年,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居多和并出血率高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加大黄治疗肝性脑病43例金钟翼,朴红英,孙丽萍,徐淑琴,刘永宽,王忠宽1990~1994年5月我院用活性炭加大黄治疗肝性脑病43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22~68岁,平均44.5岁;病程:...  相似文献   

5.
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我院用洛赛克治疗42例肝源性溃疡,并与44例非肝硬化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肝源性溃疡的疗效。方法经胃镜确诊的肝源性溃疡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d;克拉霉素500mg,口服,2次/d;阿莫西林1000mg,口服,2次/d。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d。十二指肠溃疡治疗2周,胃溃疡治疗3周。疗程结束后,用内窥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7.0%和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治疗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4.8%和18.5%,对照组分别为33.3%和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肝源性溃疡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186例肝硬化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测、病毒学标志物、B超、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耐量试验,33例存在糖耐量减低,48例诊断为肝源性糖尿病,在保肝、抗病毒、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控制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 48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得到良好控制35例,控制不良8例,病情恶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合并肝性脑病死亡2例,合并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多见,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定期复查血糖,肝源性糖尿病治疗重点在于积极抗病毒,治疗原发病,改善肝功能,对于合并糖尿病肝功能破坏严重者,应及早给予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3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肝功能、病毒学标志物、实验室检查等诊断为肝源性糖尿病,在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糖尿病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结果 36例患者得到控制,明显好转35例,1例难以控制,因并发症死亡。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与多个因素有关,其治疗要兼顾肝病和糖尿病,重点考虑治疗原发病,加强护肝治疗,去除升糖因素,对于血糖明显升高和肝功能损害较严重的患者,尽量早期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肝病及肝源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HP感染与肝源性溃疡的关系。方法:268例胃镜检查患者同时采用血清学、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行HP检查。结果: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为58.70%,非慢性肝病患者为54.62%(P>0.05);肝源性溃疡患者为56.52%,消化性溃疡患者为92.06%(P<0.05)。轻、中、重三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1.11%、43.48%、73.9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与非慢性肝病患者无显著性差异;肝源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明显少于消化性溃疡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越高,溃疡发生率越高,HP感染不是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0.
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英  吴锦瑜  黎明  张琴 《山东医药》2008,48(48):23-23
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常规保肝、降糖治疗效果不理想。2003年5月~2007年10月,我们对84例乙肝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行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研究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消化内科被确诊为肝源性糖尿病的患者共72例,并对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因慢性轻、中、重度肝病而引发的肝源性糖尿病的患者,全部随着肝病的治愈或者好转而得到缓解。通过治疗观察,血糖稳定的患者占55.6%,血糖仍然偏高的患者占22.2%。其中,重肝及肝硬化的患者占12.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通常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诱发的糖尿病,通过积极地治疗原发性肝病,并加胰岛素来控制患者的血糖,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耐信三联疗法对肝源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消化内科门诊病例中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肝源性溃疡组80例,非肝源性溃疡组88例,两组患者均处方埃索美拉唑片20mg,bid(4周) 克拉霉素500mg,bid(1周) 阿莫西林1000mg,bid(1周)。4周后随访患者,确定症状缓解率;同时复查胃镜,确定患者溃疡愈合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症状缓解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查胃镜溃疡愈合例数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源性溃疡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可能需要延长疗程或辅之以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3.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临床分析龙素奇王光明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外一区(511600)我院外科1989~1997年经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3例,占同期溃疡穿孔手术治疗112例的39.2%。其临床表现各异,合并症多,以致手术危险性增加,危...  相似文献   

14.
高斌  杨锦玉  杨一纯 《内科》2007,2(4):565-56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予58例肝源性糖尿病住院患者饮食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后观察其病情转归。结果采用饮食运动疗法、胰岛素治疗后血糖达理想控制者44例(75.8%),较好控制者9例(15.6%),控制差者5例(8.6%)。结论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患病率高,经积极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hild-Pugh分级与肝源性腹泻患者腹泻次数的关系,评价特利加压素与生长抑素治疗肝源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52例肝源性腹泻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2组,特利加压素治疗组22例以1mgq8h静脉滴注;生长抑素治疗组30例以250mg/h微量泵入,2组治疗疗程均为7 d.评估治疗前后患者每天腹泻的次数及治疗前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宽度.结果:Child-Pugh分级越高的肝源性腹泻患者,门静脉宽度越大,每天腹泻次数越多.治疗肝源性腹泻,特利加压素组有效20例,有效率为91%,生长抑素组有效20例,有效率为67%.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vs 67%,P0.05).结论:特利加压素能更有效持久地降低门静脉高压,治疗肝源性腹泻效果优于生长抑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肝源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0例肝源性溃疡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予以心得安+洛赛克、消心痛+洛赛克、单用洛赛克治疗,疗程均为28d。观察各组溃疡部位,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溃疡愈合情况及治疗后1年以内、3年以内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率。[结果]各组胃溃疡的发病者均明显多于球部溃疡者。各组治疗前后Hp感染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溃疡愈合率A组高于C组(P0.05);B组也高于C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在1年、3年以内上消化道出血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心得安或消心痛联合洛赛克治疗有助于肝源性溃疡的愈合,同时可减少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观察3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的治疗。除5例因肝病并发症死亡外,余27例患者8周内随病情好转血糖均明显下降,部分完全至正常,复查HbA1c也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不仅疗效好而且安全、注射方便。  相似文献   

18.
观察32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的治疗。除5例因肝病并发症死亡外,余27例患者8周内随病情好转血糖均明显下降,部分完全至正常,复查HbA1c也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不仅疗效好而且安全、注射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提高对肝源性溃疡的临床诊断意识,鉴别肝硬化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还是肝源性溃疡。方法215例肝硬化病人均行肝脾B超、化验肝功能、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和胃镜检查,根据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15例肝硬化病人伴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4例(20.5%),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31例(70.5%)。胃镜检查时发现7例肝源性溃疡(HU)有活动性出血,占15.9%。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15例,占34.1%。结论肝源性溃疡发病率高,其中以DU为多,胃窦溃疡次之。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明显相关。溃疡发生后易并发出血,临床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难鉴别,早期胃镜检查是最可靠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方法对肝源性糖尿病68例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糖尿病病情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胰岛素抵抗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高达37%,糖尿病的病情与肝功能分级之间有一定关系(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予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结论肝源性糖尿病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多不典型,糖尿病轻重与肝损害程度有关,首选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