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文田 《气功》2009,(4):370-371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曰:“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李生闻之曰:“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2.
沈文田 《气功》2012,(3):272-273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曰:“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往拜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一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二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三叟前致词:‘暮卧不覆首。’  相似文献   

3.
养生的要诀和方法,不仅医学家在研究,各界人士也在摸索,积累了许多经验,并且以“养寿歌诀”的形式,广为流传。 三国时期一位文学家,在《三叟》中写道: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互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内中妪貌丑。中叟前致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歌诀借用三个寿星的口,道出了三个养生的要点。“内中妪貌丑”是暗示不  相似文献   

4.
沈文田 《养生月刊》2012,(3):272-273
明代卓越的思想家李贽编著的《初潭集》中有一首应璩养生诗,非常精妙,耐人寻味.诗日:“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往拜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一叟前致词:‘室内姬粗丑.’二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三叟前致词:‘暮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得长久.”李生闻之日:“我独愧二叟,贪嘴时时有.”  相似文献   

5.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僧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相似文献   

6.
温长路 《科学养生》2006,(12):41-42
黄精,是中药中的一味补药,历代文人中为之写传者不少。唐代的大诗人杜甫有专门写黄精的诗,诗曰:“长馋长馋白木柄,我生托予以为命。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挽袖不掩胫。”表现的主题是,冬雪下采黄精。南宋的丞相李纲有专门写黄精的诗,诗曰:“太阳之草名黄精,养性独冠神农经。扫除白发有奇效,采食既久通仙灵。”表现的主题是,黄精的神奇功效。吾子行是隐居的学者,博古学经史,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通报》2010,9(4):50-50
小说《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中,有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其诗曰: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相似文献   

8.
珍珠     
珍珠▲太一真人曰:予有经三部,共只六字。儒者诵之成圣,道士诵之成仙,和尚诵之成佛,而功德甚大,但要体认奉行。一字经曰;“忍”;二字经曰:“方便”;三字经曰:“依本分”,是也。三经不在大藏,只在灵台,有味乎言哉。▲书曰: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乃济,君...  相似文献   

9.
静坐为功课     
陆游有一首《静坐》诗,曰:“气住即存神,心安自保身。”他把静坐列为每目的功课,这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慢功夫。  相似文献   

10.
“治神”与传统中医“气”的实践郝学兵(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即一个优秀的中医医生,应具备五种素养,包括“治神”、“养...  相似文献   

11.
贺守邦 《气功》2011,(9):776-779
在东坡留给后人数量空前、堪称“苏海”的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养生的精华值得我们研究、继承和发扬光大。东坡养生的论著和经验极为丰富,重视修身养性,是他养生之道的一大特色。“思无邪”乃是东坡十分喜爱的养心诀和座右铭。“思无邪”三字为后世所注目,源于孔子评价《诗经》的名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相似文献   

12.
温病迟脉析     
温病迟脉析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月辰一息三至,是谓迟脉。历代脉学专著皆言迟主寒证。如晋·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宋·崔紫虚《四言举要》曰:“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元·滑伯仁《诊家枢要》曰:“迟为阴盛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  相似文献   

13.
温病迟脉概要月辰庄泽澄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一息三至,是谓迟脉。历代脉学专著皆言迟主寒证。如晋·王叔和《脉经》曰:“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宋·崔紫虚《四言举要》曰:“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元·滑伯仁《诊家枢要》曰:“迟为阴盛阳亏之候,为寒...  相似文献   

14.
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是古圣贤认识世界、探索宇宙原理的不朽杰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对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中医的深刻影响更是有目共睹的。故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门捧喝》亦曰:“《易》之言,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本文拟就《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1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应”“天人合一”是《周易》哲学思想的核心。《说卦·传》曰:“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  相似文献   

15.
陆基宗 《养生月刊》2009,30(9):790-791
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自古诗人墨客把秋天描绘得多么萧瑟、凄凉和悲哀!唐代“大诗豪”刘锡禹有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闻”。  相似文献   

16.
陆基宗 《气功》2009,(9):790-791
秋季是万物成熟、喜庆丰收的季节,也是秋风萧瑟,千树落叶、万花凋谢的季节。自古诗人墨客把秋天描绘得多么萧瑟、凄凉和悲哀!唐代“大诗豪”刘锡禹有首名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人庭树,孤客最先闻”。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4):54-54
临川人苦渴,岁理十名医不效。尝坐茶坊,见道人行乞,漫呼与茶,又具饮。问其“有何术”?曰:“无所能,只收得几道药方耳。”其人喜,复问“有治消渴方乎”?曰:“正有之,用麝香、苦楝根,虽困顿一二日,然疾可治。”乃延留之,方服药,下虫三四条,状如虫而真红色。以语道人,曰:“尚有食虫三条,不必再服,恐取尽则困不可支。”  相似文献   

18.
百里杜鹃红     
夏岚 《养生月刊》2014,(4):354-354
杜鹃花四月开花,红如云霞,遍布在满山绿叶丛中,显得十分娇艳。其动人景象,不亚于层林尽染的秋山。人们对杜鹃花的欣赏有着传统的感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赞美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自居易诗曰:“容颜新妍占断春,恐是天魔女化身”。他甚至抬高到“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秀”的高度,可谓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1调神概述《灵枢·本神》篇曰:“凡刺三法,先必本于神。”《灵枢·官能》篇亦曰:“用针之要,无忘其神。”这些均说明了针灸治病的原则,先应以患者的神气为根本,更要重视针刺的主要关键──调养神气。祖国医学把“神”与“精”“气”合为人身之三宝。《灵枢·天年》篇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含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反应。神之活动体现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恒动观,故又有“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之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知一则为二,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难…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医的“治神”论──兼论传统中医医生的级别北京中医医院郝学兵《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日知毒药为真,四曰制针石小大,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即一个优秀的中医医生,应具备五种素养,包括“治神”、“养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