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5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俊平 《陕西中医》2009,30(6):717-718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5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P<0.0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针、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电针夹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两组均7d为1疗程,共计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疼痛VAS评分、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SF-36评分、VA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SF-36评分低于治疗组,VAS评分高于治疗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86/93),高于对照组的79.6%(74/93)(P0.05)。结论:火针联合夹脊穴穴位注射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优于电针夹脊穴或阿是穴治疗。  相似文献   

4.
薛南玲 《四川中医》2013,(7):134-134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在带状疱疹的周围围刺,及在相应的夹脊穴针刺加电针30分钟后再用肌苷注射液与B12注射液混匀,注射在夹脊穴及疱疹的周围。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当归加维生素 B1 2 注射液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3 2例 ,并与单纯电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 87.5 % ,对照组优良率为 65 .6% ,差异有显著意义(t=4.2 67,P<0 .0 5 )。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穴位注射组采用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方法,同时设立单纯针刺组和电针组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的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镇痛效果.结果: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针刺和电针治疗方法相比,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具有良好的即时和远期镇痛效应,且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注射液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99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夹脊穴电针加肌肉注射依降钙素加口服钙尔奇碳酸钙d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夹脊穴注射盐酸青藤碱注射液。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疗效,取患者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介素-1β(IL-1β)及骨保护素(OPG)。结果经3周治疗,治疗组患者外周血OP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IL-1β含量及VAS、ODI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86.00%,高于对照组的65.31%(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盐酸青藤碱穴注射治疗骨质疏松骨折下腰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夹脊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朱俊平 《四川中医》2009,27(3):114-115
目的:观察温针加穴位注射腰椎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用温针加穴位注射腰椎夹脊穴治疗。对照组100例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4.00%,总有效率97.00%;对照组治愈率为64%,总有效率为86%。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疗程方面,治疗组经1。2疗程治愈者,其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加穴位注射腰椎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药、穴相结合,标本皆治,可起到协同作用,具有用药量小、见效快,疗程短的优点.其疗效优于电针组。  相似文献   

9.
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刺络拔罐法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伐昔洛韦、消炎痛、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3.5%,对照组愈显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夹脊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结论电针夹脊配合刺络拔罐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相应部位夹脊穴加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注射,2次/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McGill疼痛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次后评估疼痛程度;在各次治疗后都记录持续镇痛时间;采用抑郁症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抑郁及焦虑状态.结果 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间持续镇痛时间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第5次治疗后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持续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1.
俞募穴电针对脑中风患者躯干控制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躯干部俞募穴电针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躯干部俞募穴合常规电针治疗组(俞募组)、常规电针对照组(电针组)、躯干俞募穴电针对照组(躯干组)和常规对照组(常规组)。采用Sheikh评分、Fugl-Meyer、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后对4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4组病人治疗后的Sheikh评分、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逐渐上升(P0.01)。在治疗30天和60天后,俞募组、电针组的Sheikh评分、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上升电针组=躯干组常规组,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俞募组神经功能康复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躯干部俞募穴合常规电针可以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水针对脑膜瘤术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结合水针组)32例、对照组(普通针刺结合水针组)31例;治疗前后对偏瘫患者采用NDS及BI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水针治疗组与普通针刺结合水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水针疗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脑膜瘤术后偏瘫的方法,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增加,电针结合水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针刺结合水针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头面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为主;对照组给予头面穴传统针刺治疗为主。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在治疗后评分及显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且具有取穴少、痛苦小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曼  李海天  吕忠礼 《河北中医》2011,33(7):1032-1033
目的 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电针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注射.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法评定患儿肌力恢复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MRC肌力分级均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结合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脑卒中(CVA)病人觉醒-睡眠节律紊乱的疗效。方法96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在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齐同可比性。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运用电针疗法(电针百会、大椎、申脉、关元、照海、心俞、肾俞,30min/次,2次/日)结合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治疗部位在两耳乳突后下部,刺激量20~25mA,20min/次,2次/日),对照组运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2mg.4mg/次,1次/日,睡前1小时口服)。连续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X2=8.15,p〈0.05),治疗组治疗后觉醒-睡眠节律偏差度显著小于对照组(U=2.83,p〈0.01)。结论电针疗法结合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能有效纠正CVA病人觉醒-睡眠节律紊乱,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穴位注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以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86例,并以电针疗法治疗86例作为对照组,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穴位注射疗法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疗法能有效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并能很好地控制其发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16例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与耳穴贴压组,每组各72例。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取穴均为中脘、水分、气海、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丰隆(双)。电针组在双侧天枢、大横接电针仪,治疗为隔日1次;穴位埋线组为15天1次。耳穴贴压组取穴为内分泌、三焦、饥点、神门、皮质下、渴点、肝、脾、胃、腹,两耳交替,隔日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分别计算3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程度(IWQOL-Lite评分值)、治疗总时间比、成效比,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60/65),高于穴位埋线组89.9%(62/6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耳穴贴压组63.8%(37/58)(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耳穴贴压组患者IWQOL-Lite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效果相当,均优于耳穴贴压组(P<0.05或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和耳穴贴压组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450、90、225,穴位埋线组的总时间成本最低,电针组成效比为85.2,穴位埋线组成效比为43.7,耳穴贴压组成效比为109.3,3组的成效比为:穴位埋线组<电针组<耳穴贴压组。结论:电针、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减肥降脂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穴位埋线疗法的稳定疗效和时间、成本优势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对脾虚证大鼠侧脑室下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96只,体重(50±5)g,鼠龄为4周龄,随机选取3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64只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32只。3组再分别随机分为7天组、14天组、28天组和49天组4个亚组,每亚组8只。用利血平腹腔注射联合大黄灌胃造SD雄性幼鼠脾虚证模型,造模期14天。造模结束后,电针组大鼠针刺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以疏密波刺激20min,每天1次,治疗7、14、28、49天后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侧脑室下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数量表达的变化。结果:电针治疗7天,针刺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数量明显较模型组和正常组升高(P0.01);电针治疗14天,其数量有所回落,与同期模型组相当,但仍比正常组高(P0.05),这一变化可持续至28天;电针治疗49天,针刺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数量仍较同期模型组和正常组高(P0.01)。结论:早期介入电针治疗可以更早地能对脾虚证所造成对脑功能损害起到保护作用。同时,持续的电针治疗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数量有较高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英 《河北中医》2007,29(2):153-154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内服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内服中药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穴位注射方法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颈夹脊穴对后循环系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患者按人院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颈夹脊穴,而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后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椎一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所提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者之间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效,且能增加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脑血流量,疗效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