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磊 《陕西中医》2014,(5):606+639-606,639
目的:探讨常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常用中药注射剂品种、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与结论:须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质控、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监测各个环节予以重视,推进中药注射剂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朱洁  蔡倩云    琪等 《陕西中医》2014,(5):599-601
止痛中药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正确的筛选止痛中药,并且合理配伍用药,可以提高止痛中药的疗效,扩大疗效范围,更有效的治疗各种疼痛。本研究结合历代医家用药经验和临床实践,探讨止痛中药配伍的相关运用,以期为临床止痛中药的合理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是一个概念。中药中早已出现了中药提取物、部位、成分,但作为中药的提取物、部位和成分如何定位,不管从历史上的中药还是现代中药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应当依其于临床或实验中所反应的属性,即以临床或实验中反映的作用或功能而定位,并可根据其作用、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修正、完善而最终确定之。  相似文献   

4.
在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中药以其疗效独特、副作用小而深受人们依赖信任,在临床上防病治病中中药越来越广泛得到世界各国重视和应用.但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中药严重不良反应报道日渐增多,导致许多疗效确切的中药被国外医药界封杀,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应用并降低中药毒性方法,本文剖析降低中药毒性的方法,为临床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医将亡于药”的担忧和“中药现代化就是西化”的观点,本文探讨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利弊得失。结合多年中药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经历,作者提出了如何将中医理论和临床复方应用与中药的现代研究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艳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94-95
目的:为保证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病历200份,从医生辨证用药、溶媒选择、配伍使用、剂量、疗程和滴速、临床应用、机体差异以及医院购药、药库养护和不良反应等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进行研究探讨。结果: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结论: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每个环节的工作,可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师在指导临床使用毒性中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对毒性中药的学习与应用实践,总结毒性中药的临床使用规范,制定合理的毒性中药使用方案,并对医护药人员进行临床培训。通过规范使用可以减少毒性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促进毒性中药在临床上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针对中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中药治疗的作用,并对中药临床应用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王萍  许彦 《国医论坛》2012,27(3):22-22
自中药注射剂研发应用以来,在治疗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在重视中药注射剂研发和应用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其不良反应.卫生部及国家药监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以及“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都给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整理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研究资料,概述相关中药注射剂的功效、药理、临床应用,提示中药注射剂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期对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应用中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以往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对中药认识及制用不当的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研究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中药使用规范,普及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内科学作为中医学科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建立.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在临床实习带教中的优势与不足,阐释CBL在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的具体实施步骤及应用情况,最后讨论C...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越来越数据化,庞大的医疗数据存在着巨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大数据在中医药临床应用进行介绍及应用理论进行探讨,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为概括数据挖掘研究在中医药研究应用现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精确检索,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合格文献135篇,对文献发表时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广泛,能从多角度、多空间、多因素对中医药进行研究,但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最后对大数据中医药临床应用进行展望,分析中药上市、中医药临床测评工具、真实世界证据理论等新应用技术对大数据与中医药临床结合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病患者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在医院信息科抽取有使用中成药的病历287份,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品说明书》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相关文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中成药的病历占病历总数的26.52%;中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11.8%,医师开具中成药病历为88.2%;有中医理论描述的病历为10.8%;使用超说明书的病历为31.7%;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主要为静脉用药;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85.4%;静脉用药占首位(72.1%),其次为口服(18.8%),再其次为外用和肌内注射。结论:住院患者对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应进一步提高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推进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介绍顺气通腑合剂的制备工艺和临床疗效。结果:顺气通腑合剂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结论:中药制剂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医“肺主治节”理论为切入点,在吸收和融合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肺主治节”的内涵与植物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的生理功能相关,并进一步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的功能探讨,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用药情况分析,以及治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解析等方式,来诠释“肺气”的运行与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希望通过深入解读“肺主治节”相关理论,旨在发展符合中西医协同创新思想的整合医学,充分发挥中医藏象理论对现代药物研发以及临床疑难疾患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冯文战  李光霞  张林  高立  刘代群  李陶  彭艳 《光明中医》2016,(19):2783-2785
四气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神农本草经》到后世的本草著作中均有中药四气五味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有大量篇幅将中药五味理论与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将中药的五味功能化,用于指导临床治疗。中药五味理论的临床运用在后世医家的论著里未能得到系统总结和发展。现将中药五味理论与藏象理论及脏腑升降理论相结合,用于指导内科杂症的治疗选药,效果显著,从五味理论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初步探讨五味理论的临床应用,并附医案3则。  相似文献   

18.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以保证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方法]120例门诊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抗肿瘤药物14例,消化系统药物28例,心脑血管系统药物41例,呼吸系统药物37例。引起不良反应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麻黄碱类、氰苷类和水合型鞣质类中成药;临床药师及医护人员没有充分重视中成药、西药特性等多种因素是导致中成药和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原因。[结论]药物使用时应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及中成药药性等方面知识,慎重使用,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