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骨科创面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酶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医院发生创面感染大肠埃希菌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耐药性检测和产ESBLs菌株的确认结果将患者分为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比较两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留置导管等,对产ESBLs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创面分泌物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30株,其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42株占32.3%、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88株占67.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损伤、住院时间30d、入住ICU、多次清创、混合感染、侵袭性操作、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创面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药耐药现象,临床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及时根据细菌药物敏感实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胆道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的253株胆道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分离的25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73株(68.4%),革兰阳性菌74株(29.2%),真菌6株(2.4%);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3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24株,占75.0%,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8株,占25.0%.结论 胆道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多药耐药性;建议临床医师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离自尿液中的大肠埃希菌346株,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分离自尿液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60.4%(209/346)。产ESBLs菌株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年龄(≥50岁)、基础疾病、住院天数≥10 d、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联用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临床在对尿路感染患者经验治疗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根据本院的细菌流行病学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1年9月-2008年12月我院30例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血液感染肝硬化患者(A组)与60例非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血液感染肝硬化患者(B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A组重型肝炎及继发性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既往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了较为普遍的耐药性.结论 严重肝功能损伤、使用过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有产ESBLs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肝硬化高危患者,应首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5年7月2006年8月某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病例111例为病例组,同期分离出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病例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的使用是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其中住院时间≥7d、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是独立危险因素。除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西丁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05~0.025)。结论 产ESBLs菌株耐药率高;遏制细菌产ESBLs及其传播,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并采取综合措施监控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根据是否产生ESBLs分为产酶菌组和非产酶菌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12月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53例,其中ESBLs阴性菌株86例(56.2%),ESBLs阳性菌株67例(43.8%);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较长、先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留置尿路引流管是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目前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的检出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先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留置尿路引流管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2月,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4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10.00%,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85.00%);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阿米卡星的耐药性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分析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的294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29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9%、革兰阳性菌占24.1%;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57株,占90.5%;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6株,占9.5%;耐高单位庆大霉素肠球菌属21株,占肠球菌属43.7%。结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分析急性前列腺炎(AP)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120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尿液或前列腺液,对标本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其中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病原菌81株,检出率为67.5%,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9.1%,革兰阳性菌17株占21.0%,真菌3株占3.7%;共检出11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52.4%,检出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26.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达到1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等药物较敏感。结论导致AP的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较高,在AP的临床治疗中,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160例肿瘤患者为调查对象,分析其感染大肠埃希菌分布特点,并进行药敏试验,检测耐药性。结果宫颈癌患者检出大肠埃希菌最多占26.25%,其次肠癌占21.87%、肺癌占20.62%;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泌尿系统、阴道、创面及腹水感染分别占25.63%、33.75%、14.38%、8.75%、6.88%;160株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99株,非产ESBLs菌61株;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之一,且产ESBLs菌株较多,耐药性较高,临床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对患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胆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3-2005年住院并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取胆囊或胆管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用双纸片协同法和改良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结果 135株大肠埃希菌共检出产ESBLs菌41株,检出率30.4%,产AmpC酶菌7株,检出率5.2%;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产ESBLs和(或)产AmpC酶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是产酶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和体外耐药性,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情况,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从门诊和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并用双纸片扩散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确证。结果共检出68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主导地位(62.1%);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53.6%,肺炎克雷伯的检出率为34.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较敏感,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结论随着抗菌药物的持续使用,呼吸道感染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耐药性监测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产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产酶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院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205株,按照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和产ESBLs菌株的确认;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之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20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89株,检出率43.4%;所有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对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的耐药率<1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使用三代头孢、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是造成细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的敏感率高,对其他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药耐药性;连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使用三代头孢、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者易造成细菌产ESB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门诊和住院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分离的403例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403例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有163例,检出率为40.4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00%,其次为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产ESBLs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率较高,尤其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更加明显,临床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检测,临床治疗时应参考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临床分离的825株E.coli的耐药性,比较产ESBLS和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以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株,对产ESBLS肠埃希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25株E.coli中检出产ES-BLs菌565株,检出率为68.5%.分离的E.coli均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敏感,产ESBLs菌株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阿米卡星、头孢西丁的耐药率较低.18个与产ESBLS感染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中,4个为独立危险因素,即ICU住院时间>7 d(OR=2.708,95%C.I 1.701~4.312)、机械通气及导尿(OR=2.671,95%C.I 1.747~4.084)、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OR=6.790,95%C.I 4.126~11.173)和COPD(OR=9.302,95%C.I 2.227~38.857).产ESBLS株感染或定植患者死亡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5).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的检出率高、耐药性强,其感染或定植所致死亡率高.产ESBLS株感染与多个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助于预防产ESBLS株感染的扩散.  相似文献   

16.
2005~2008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2005~2008年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变化情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大肠埃希菌产ESBLs阳性率从45.5%上升至59.1%.产ESBLs株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结论]4年来,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对产ESBLs菌株的治疗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与控制产ESBLs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9-2013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共分离大肠埃希菌2 307株,产ESBLs株1 015株(43.99%);肺炎克雷伯菌2 510株,产ESBLs株333株(13.26%)。除碳青霉烯类及酶抑制剂复合剂外,产ESBLs耐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OR=2.673,95%CI:1.548~4.615)、住院时间≥2周(OR=2.559,95%CI:1.296~5.054)、侵袭性操作(OR=3.022,95%CI:1.993~4.583)、接受广谱抗菌素治疗(OR=2.739,95%CI:1.584~4.738)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仍处于较高水平。缩短住院时间、重视无菌操作技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产ESBLs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K-B法对3年内68株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和确证法检测ESBLs。结果确证37株产ESBLs,产酶率为54.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中,对青霉素类,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50.0%,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耐药率约为70.0%,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结论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ESBLs的监测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每季度监测住院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便及时有效地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医院2012年各季度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目标性监测,统计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株数及在重点科室的分布,并对各季度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采用WHO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检出大肠埃希菌852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469株占55.0%,各季度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有升高趋势,其中第四季度检出率最高,占30.7%;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主要集中在ICU、神经外科、血液科及呼吸内科,占63.1%,其中ICU检出数最多,占23.9%;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的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仅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耐药率<10.0%,各季度耐药率检测结果类似,但第四季度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上升至最高。结论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和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同时应加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监测,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胆汁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针对性治疗胆道感染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胆道感染患者409例,无菌手段抽取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采用临床微生物常规操作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菌种类型鉴定;药敏试验采取WHO规定的纸片扩散法,药敏抑菌圈的量取、结果判断采用CLSI标准折点,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留取的409份胆汁标本培养出病原菌227株,检出率为55.5%,其中革兰阴性菌151株占66.5%,革兰阳性菌49株占21.6%,真菌27株占11.9%,排名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36.1%、14.5%、11.9%;胆道检出病原菌对临床抗感染常用抗菌药物出现了严重的耐药现象,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高度敏感,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55株,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为50.5%。结论胆道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菌群,且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医院应加快落实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增强临床医师病原学检测理念,提高胆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