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和菌株的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用K-B法测定自临床分离的8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等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TEM、SHV、CTX-M-1、CTX-M-3、CTX-M-9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83株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CTX-M-3、CTX-M-9阳性率分别为85.5%、36.1%、22.9%、32.5%、13.3%,对丁胺卡那霉素、厄它培南、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完全敏感,对部分β-内酰胺类药物及含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TEM、SHV、CTX-M-1、CTX-M-3基因携带率较高,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可能与细菌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有关,临床应结合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基因型特征。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51株,应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产酶菌株的TEM、SHV和CTX-M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扩增结果及ESBLs株临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CTX-M、TEM和SHV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2.10%,49.7%和1.30%;48.3%的菌株同时携带多个基因。产ESBLs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于24个临床科室,其中普外科占23.2%,重症监护病房占10.6%。标本分布较为集中,29.8%来自尿液,24.5%来自呼吸道标本,23.9%来自穿刺液。结论医院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基因型是CTX-M,尿液、呼吸道标本、穿刺液是其主要来源,产ESBLs菌分布广泛,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耐药性关系.方法 自临床分离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CTX-M-1、CTX-M-9、VEB、GES、PER.结果 20株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CTX-M-1、CTX-M-9、VEB、GES、PER阳性率分别为75.0%、20.0%、95.0%、15.0%、70.0%、5.0%、85.0%、70.0%,β-内酰胺类药物及含酶抑制剂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临床分离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TEM、LEN、CTX-M-9、GES、PER基因携带率高,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可能与细菌携带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有关,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4.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目的 了解医院近1年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占22.2%、肺炎克雷伯菌中占21.8%;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而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ESBLs是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及时监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45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的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萄共6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5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7种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并用指标聚类分析(SPSS法),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的相关性.结果 60株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0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包括3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且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均有检出,包括1种整合子基因遗传标记基因、4种转座子和插入序列基因遗传标记基因、两种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基因,其余35种基因均未检测到;SPSS法将上述阳性检出基因分成A和B两大簇群.结论 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与获得性耐药基因相关,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显示,在A簇群中,aadA5与intⅠ 1、CTX-M-55与ISEcp1、TEM-1与IS26较为相关,并有可能位于携带traA、trbC性毛基因的接合性质粒上,在B簇群中,aac(6')-Ⅰb与Tn21较为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并阐明产ESBLs ECO基因型分布。方法K-B法检测54株ECO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扩增ESBLs基因、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结果54株ECO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性达70.0%~100.0%;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哌拉西林敏感性〈27.8%;27株产ESBLs ECO中,CTX-M-1型9株、SHV型5株、TEM型16株、OXA-1型8株、6株未检测出ESBLs基因型、10株有≥2种ESBLs基因型;54株ECO中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44株,aac(3)-Ⅰ4株、aac(3)-Ⅱ38株、aac(6′)-Ⅰ17株、aac(6′)-Ⅱ11株、ant(2″)-Ⅰ8株及ant(3″)-Ⅰ12株;54株ECO中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41株,qnr基因检出率为7.3%。结论碳青酶烯类为治疗ESBLs阳性ECO的首选药物;除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和呋喃妥因外,产ESBLs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产ESBLsECO中TEM型为最常见的ESBLs型别;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以aac(3)-Ⅱ和aac(6)-Ⅰ为主;ECO对喹诺酮耐药率较高,且检测到qnr基因。  相似文献   

7.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根据是否产生ESBLs分为产酶菌组和非产酶菌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9年1-12月尿路感染患者尿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53例,其中ESBLs阴性菌株86例(56.2%),ESBLs阳性菌株67例(43.8%);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较长、先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留置尿路引流管是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目前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的检出率较高,住院时间较长、先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留置尿路引流管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产ESBLs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转座子携带情况.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6种3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筛选出产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pA、tnpU).结果 merA检出15株,总检出率为21.13%,其中多药耐药菌10株,占22.22%,tnpA和tnpU均未检出;merA在不同耐药模式中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rA在产酶菌株不同耐药模式中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erA在非产酶菌株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erA在产酶和非产酶菌株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药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9.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与耐药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其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6年1--12月间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其产ESBLs株及耐药情况与2002年进行比较。结果2006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占65.54%(175/267),与2002年的47.92%(46/96)比较,显著增加(X^2=9.21,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的敏感率2006年为24.00%,较2002年的52.17%显著下降(X^2=13.80,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胺培南仍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有增加趋势,且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敬红  孙自鏞  周有利  吕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3668-3669,3672
[目的]调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细菌室非重复分离大肠埃希菌,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率为32.7%,15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大于90%;对其他β-内酰胺的耐药率在12.5%~55%之间;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在70%~90%之间。上述药物中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MIC50仍在敏感范围,氨曲南的MIC50已达中介范围,其他抗菌药物的MIC50和MIC90均处于耐药范围。只有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产ESBLs和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比较: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抗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对多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仅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收集2010年7-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gyrA和parC基因的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0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等。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连锁检测ISaba1-ADC、ISaba1-OXA-23均呈阳性,而ISaba1-OXA-66均呈阴性;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ADC、OXA-23、OXA-66、ant(3)-Ⅰ、aph(3')-Ⅰ,adeB、qacE△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tnpU、tnp513、IS26、ISaba1高度相关。结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3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8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3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1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46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显示,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与tnpU、tnp513、IS26、ISaba9、intⅠ 1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各种基因检测,其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和ADC,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nt(3")-Ⅰ,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抗菌制剂外排泵adeB、qacE△1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及连锁检测ISaba1-ADC基因20株均为阳性;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群,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ph(3')-Ⅰ及连锁检测ISaba1-OXA-23基因各有10株阳性,阳性率均为50.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与敏感菌株各10株,耐药率和敏感率均为5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TEM、qacE△1、armA、adeB、aac(3)-Ⅰ、ant(3")-Ⅰ、ADC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S26、ISaba1、tnpU、tnp513、intⅠ 1高度相关,获得性耐药基因aac(6')-Ⅰb、ant(3")-Ⅰ、OXA-23与之也相关联,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该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指标聚类分析显示的ISaba1与ADC-60,ISaba1与OXA-23相关联得到了测序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20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β-内酰胺酶基因,以便了解该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携带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分离到的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16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6种C类β-内酰胺酶基因、3种D类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共检出4种A类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检出blaTEM16株、blaSHV1株、blaCTX-M-1 cluster 3株、blaCTX-M-9 cluster 14株,检出率分别为80.0%、5.0%、15.0%、70.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DHA2株,检出率为1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blaOXA-1 cluster 3株,检出率为15.0%;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每一株均有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少者检出1种,多者同时检出24种,且该组菌株blaCTX-M总检出率85.0%。结论产β-内酰胺酶基因是该组大肠埃希菌对β-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水平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以及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PER、ADC、OXA-23),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 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ISaba9);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armA、ADC、ant(3″)-Ⅰ、qacE△1、adeB、TEM、aac(3)-Ⅰ与可移动遗传元件tnpU、IS26、intⅠ 1、tnp513、ISaba1高度相关,阳性率均>90.0%;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 Saba1与ADC、I 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该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有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 21/merA、ISpa7、intⅠ 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 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36种获得性耐药基因和3种整合子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基因和整合子遗传标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江苏某市级医院2005年8月-2006年2月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3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并用指标聚类分析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整合子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肺炎克雷伯菌共检测到7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其余26种基因均未检测到。结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比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率高,与表型相符;指标聚类分析显示,TEM、LEN、DHA、OXA-1、aac(3)-Ⅱ、aac(6′)-Ⅰb、ant(3″)-Ⅰ、rmtB基因与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相关联,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位于Ⅰ类整合子上。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科ICU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方法收集武汉地区三家医院儿科ICU病房156株大肠埃希菌,采用NCCLS规定的方法筛选和确认产ESBLs菌株,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酶株的基因型。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7,18%(58/156),其中87.93%(51/58)携带CTX-M基因,6.89%(4/58)携带SHV基因,1.72%(1/58)同时携带CTX-M和SHV基因。产ESBLs菌株对环丙沙星、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合剂、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但对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伊他培南均敏感。结论武汉地区儿科ICU病房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广,多重耐药明显,其中以CTX-M型的ESBLs最常见,应加强检测,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