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脊髓损伤尤其是陈旧性脊髓损伤所致的瘫痪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伤残,如何对脊髓损伤患者采取有效的修复治疗方法进行功能重建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 目的:探讨陈旧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与神经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总结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与神经功能重建的临床经验。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 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10/2009-12)和PubMed数据库(1999-10/2009-10)与陈旧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和神经功能重建有关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陈旧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重建;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痉挛疼痛”和“obsolete spinal cord injury;surgery;transplants;spasm pain;nerve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纳入所述内容与陈旧性脊髓损伤、细胞移植或神经功能重建等方式修复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 结果与结论:收集到107篇相关文献,排除61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4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对于陈旧性非完全性损伤患者,采取细胞移植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和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或再生;对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采用截瘫平面以上的正常周围神经旁路转位于平面以下的神经相嫁接,可重建膈肌呼吸功能、部分上肢和手功能、迈步、尿便和足底感觉等关键神经功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工膝关节置换及其在运动性损伤中的应用前景。 方法:以 “人工膝关节,置换,运动性损伤,膝关节损伤为中文关键词;以:“artificial knee joint,arthroplasty, sports injury, knee joint injury”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膝关节运动性损伤及人工膝关节置换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9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膝关节运性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人工膝关节的发展与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结果: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性质主要为擦伤、挫伤、骨折、脱位、撕裂、劳损,严重的关节损伤、骨折、骨裂等损伤要经过手术治疗才能得到康复,必要时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置换能够出去痛灶、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并能有效地调整肢体的长度,人工关节置换具有疗效的确切性和可预期性,但也存在如假体松动、磨损或折断等并发症。置换人工膝关节时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假体的材料,需要耐用且无排斥反应。 结论:人工膝关节近年来发展迅速,解决了很多患者的关节疾病问题,随着材料学及生物学的发展,在采用材料特别是对假体的个性化设计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人工膝关节置换能够应用于某些严重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3.
<正>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痛。慢性痛是一个危害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欧洲约有五分之一的人受到慢性痛的影响。慢性痛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医学界当前的研究热点。病理情况下,机体疼痛如中枢和外周性痛、神经病理性痛、内脏痛等发生慢性化,又被统称为慢性痛[1]。研究表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如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09-2013‐09诊治的240例运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效果,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整个治疗过程运用三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前BI与HAMD评分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护理干预措施康复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神经后根入髓区(DREZ)毁损术治疗截瘫后顽固性疼痛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截瘫后伴有残肢痛和幻肢痛的8例患者实施相应节段DREZ毁损术,并进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平均6.6个月.结果 8例患者疼痛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完全缓解6例.结论 脊神经后根DREZ毁损术治疗伴有脊髓损伤和脊神经根撕脱伤的截瘫患者疼痛疗效确切,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疼痛可呈持续性、自发性或痛觉过敏,是临床颇为棘手的问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现用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在日本于80年代后期,发现神经妥乐平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神经痛和麻木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效果仍不能令人完全满意。理想的治疗方法应兼具明显改善或消除疼痛主观症状及改善神经病变的客观功能性或结构性指标。为此我们通过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进行治疗,且以神经妥乐平为对照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患者痛性强直痉挛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14例NMOSD合并痛性强直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予局部振动治疗,干预时间为120min,频率600Hz。治疗前,治疗后60h、240h均采用Penn痉挛频率量表(PSFS)及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下肢痛性强直痉挛的痉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局部振动治疗后60h,痛性强直痉挛频率及疼痛程度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0h,痛性强直痉挛频率及程度仍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振动治疗对于NMOSD患者合并的痛性强直痉挛症状改善具有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脊髓损伤后组织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一直是神经外科及康复医师面临的重大难题。数十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通过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并开展了临床试验,但并未取得满意的疗效。 目的:综述近年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进展及面临的问题,为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1990-01/2010-03关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脊髓损伤;干细胞;移植;机制;临床应用”或“Spinal cord injury ;stem cells;transplantation;mechanism;clinical applicat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30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综述30篇文章,通过阅读及收集相关信息,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机制、干细胞的来源及选择、干细胞的移植方式、移植次数、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现状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目前面临的问题。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将是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康复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新的康复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建立花园式病房、实施半开放式管理、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观察疗效。结果:康复治疗6个月和9个月后,SDSS和ADL均显著减分。结论: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肯定,值得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胫后神经三处外周神经减压术治疗28例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疼痛的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1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61%(17例)患者症状缓解,3%(1例)患者症状无变化。结论应用外周神经减压术,可有效帮助痛性糖尿病神经病患者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例地震后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对20例颅脑损伤患者从致伤方式,损伤类型,并发症情况及治疗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地震后颅脑损伤患者合并损伤多,感染率高,内科并发症多,经多科联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结论地震后颅脑损伤患者有其临床特点和转运指征,根据其特点进行多科联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2.
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属于第3阶梯用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69例骨转移癌患者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在用药过程中根据疼痛缓解程度调整剂量;同时静脉滴注唑来膦酸4 mg每4周1次,连续2次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发现骨转移癌患者的骨痛完全缓解25例(36%),部分缓解37例(54%),轻度缓解7例(10%),总有效率为90% (62/69);不良反应有便秘、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嗜睡、头晕、发热、肌肉痛等。结果表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患者可以耐受。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双膦酸盐;骨转移癌;疼痛;药物控释系统及其载体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28  相似文献   

13.
例1,男,67岁。以“右眶部持续性疼痛,伴视物成双半个月”为主诉入院,该患无诱因出现右眶部疼痛,呈持续性钻痛,并向右颞、枕部放散,于疼痛后1天出现复视。查体异常所见为右眼向外下活动受限。经住院静滴地塞米松10mg/d、抗生素及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疼痛消失,复视有好转;至2个月出院时复视消失,眼球活动正常。例2,女,67岁。以“左侧头部疼痛,伴视物成双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因劳累出现左侧头部疼痛,以左颞部为重,疼痛呈持续性胀痛;于疼痛当天出现复视。查体异常体征:左眼外展受限。经口服强的松20mg/d、抗生素及营养神经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下肢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措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就诊顺序平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下肢神经松动术。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与JOA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18,P=0.0442)。结论下肢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继发性损伤的影响,以提高神经科医生对脑卒中早期康复重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80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于入院1d后开始按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2次/d,30min/&,时间为21d。结果以简式FMA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功能评定。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康复组患者继发性损伤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减少继发性损伤,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期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是否有效,目前尚有较多的争议。如Lindm认为: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是自然恢复,而不是康复医疗的结果。而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是有效的,许多相关的动物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和物理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但两种治疗方式对颈型颈椎病的即刻和短期疗效比较鲜有报道。 目的:比较单次手法治疗和物理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和活动的即刻和短期疗效。 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手法治疗组和物理治疗组,各接受1次治疗。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压力疼痛阈值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患者治疗前、后10 min(即刻疗效)和治疗后第2天(短期疗效)的情况。 结果与结论:手法治疗组患者在单次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压力疼痛阈值增加,颈椎各方向关节活动范围均增加(P < 0.05);物理治疗组患者在单次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 < 0.05),在治疗后第2天,颈椎左/右侧屈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增加(P < 0.05);在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手法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物理治疗组,压力疼痛阈值均高于物理治疗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物理治疗组(P < 0.05)。结果表明单次手法治疗对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压力疼痛阈值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即刻效果和短期效果均优于物理治疗。 关键词:手法治疗;物理治疗;颈椎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综合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的发病早期(1周内)采用药物、物理、康复综合性治疗。结果 完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效率为86%。不完全性周围性麻痹的有效率为97%,总有效率为94%。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100%。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痛程,显效率明显提高,一般以三个疗程为宜,老年人有伴发病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对冲性额叶损伤局部病理变化对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对冲性额叶损伤机制、局部病理特点及其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100例对冲性额叶损伤患者,非手术治疗67例,手术治疗33例。33例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充分切除脑内挫伤失活组织和出血灶,保留骨瓣22例,单纯切除双侧额颞部颅骨减压手术2例,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手术9例。结果存活96例,死亡4例。并发脑积水者2例。存活者全部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预后按GOS标准评定:恢复良好89例,中残6例,重残1例。结论对冲性额叶损伤沿“血管损伤一高粘滞血症和微循环障碍一局部缺血、缺氧、梗死、出血”这样一个主线发展。有时患者出现颅内病灶进展而临床意识恢复的“分离”现象,有时患者意识障碍减轻后又加重或合并脑疝需要手术治疗。监测血液流变学,及时治疗高粘滞血症,改善微循环和防治低氧血症,适时手术清除血肿和挫裂伤失活脑组织,早期修补颅骨缺损和治疗脑积水,可减轻继发性脑损害,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423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综合康复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发病后到开始康复时间和康复持续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诊断,经CT或MRI证实;除外康复时间<28天、肌力>3级、感觉性或完全性失语、严重脏器并发症和高级脑机能严重障碍等脑卒中患者423例,运用现代医学康复技术(Bobath,Brunnstrom,Rood,PNF技术综合运行、心理康复和康复护理),由专业治疗师与患者“一对一”地进行,每日1次的45分钟治疗:配合针灸,推拿等祖国传统康复疗法,以上总称为综合康复治疗。以Brunnstrom六级标准、手功能评定的5个动作、步行能力4级标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入院7日内初评,以后每个月评测1次,直至出院。结果:将423例脑卒中患者的ADL进行康复治疗前后比较,P<0.05。将发病后到开始康复时间分为0-29天(简称1组),30-89天(简称2组)和90-180天(简称3组)三组,经康复治疗后,1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与2组对比,P<0.01;2组与3组对比P<0.05。将上述三组根据康复治疗持续时间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又分别分为三组,对运动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进行对照,1组和2组康复治疗3个月与康复治疗2个月、康复治疗2个月与康复治疗1个月的总有效率对比,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是显著的,发病后开始康复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持续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