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的主要因素,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元月~2003年6月106例早产的主要高危因素,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因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年龄≤18岁或≥35岁、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规律产前检查的病例中,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计划地在孕30周后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加强新生儿护理,可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做好围产期保健、规律的产前检查和适当的诊治,才能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产科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我院分娩的612例早产儿中颅内出血产科相关因素。结果:①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主要与孕周有关,孕周越小颅内出血发生率越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②头位阴道分娩不增加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剖宫产及臀位阴道分娩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③有胎儿窘迫史者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④使用地塞米松并不能降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结论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医源性早产,尽力延长孕周,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窘迫是减少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早产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淑荣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6):1073-1075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8例早产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并对其分娩方式、新生儿分娩时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前置胎盘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而胎儿窘迫、胎盘早剥、臀先露及双胎妊娠亦是引起早产不可忽视的因素。孕龄小死亡率明显升高,特别是孕龄〈32周者,高危因素愈严重早产儿死亡率愈高。阴道分娩者早产儿死亡率高。结论:早产因素多且复杂,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病及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且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早产是指在满28~37孕周(196~258d)的分娩,占分娩数的5%~15%,在此期间出生的婴儿体质量为10002499g,且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死亡率越高,早产儿死亡率国内为12.7%~20.8%。死亡原因主要是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早产是造成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早产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236例早产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早产发生的因素及其对母婴的影响,以其加强对早产的认识,降低其发生率,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产儿颅内出血高危因素,预防颅内出血。方法将颅内出血和非颅内出血的早产儿各66例分为颅内出血组和非颅内出血组,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共有11种相关因素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质量低于1.5kg、1min阿氏评分小于4分的胎儿窘迫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注意预防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高危新生儿死亡原因。方法对本院3年间死亡的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4例死亡病例中早产儿18例(75%),其中胎龄<32周13例(54.2%),32~37周5例(20.8%),足月儿6例(25%)。早产儿中主要并发症为肺透明膜病(6例)和先天畸形(5例),另外尚未查明原因及因为早产未进行进一步治疗者7例。6例死亡足月新生儿均合并先天畸形。结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先天异常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工作,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预防孕期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内ICU、感染病房、儿科等病原学检测、监控和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高危新生儿死亡原因。方法对本院3年间死亡的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4例死亡病例中早产儿18例(75%),其中胎龄<32周13例(54.2%),32~37周5例(20.8%),足月儿6例(25%)。早产儿中主要并发症为肺透明膜病(6例)和先天畸形(5例),另外尚未查明原因及因为早产未进行进一步治疗者7例。6例死亡足月新生儿均合并先天畸形。结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颅内出血、先天异常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孕期保健和胎儿监测工作,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预防孕期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内ICU、感染病房、儿科等病原学检测、监控和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志英 《华西医学》2009,(9):2413-2414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26例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为5.0%,胎膜早破(PROM)、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早产儿结局无明显差异。破膜时间12 h内和12 h以上两组间宫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预后与早产病因相关。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34周早产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对低体重儿的近远期影响及寻求早产胎膜早破的最佳分娩途径。方法:对22例孕≤34周胎膜早破剖宫产患者和33例阴道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孕28~31^+6周组的死亡率、极低体重儿出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2~34^+6周组(P均〈0.005);孕28~31^+6周组的窒息率与孕32~34^+6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窒息率、死亡率、HIE发生率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均〈0.05),剖宫产组的综合学习能力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NRDS和目前身高与阴道分娩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NICU发展及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剖宫产不是低体重早产儿的禁忌证。如合并胎膜早破,应及时行剖宫产,有利于预防早产儿近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连续腰椎穿刺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方法:57例脑室内出血的早产儿分成腰穿引流治疗组(LP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1例患儿接受LP,26例患儿采取保守治疗。分别于矫正胎龄40周和生后3个月行头颅CT评价疗效。结果:LP组死亡5例,脑积水7例。对照组死亡11例,脑积水8例。脑积水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穿引流早产儿颅内出血可降低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的危险因素、对母婴的影响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旱破、多胎妊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体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小病死率越高。防治早产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孕28~36周的PE早产94例(重度组),与同期自发早产241例(对照组)进行孕产妇及围生儿结局对比。结果:早期早产和中型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重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早期早产新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早产儿。结论:不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还是自发早产,影响围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分娩孕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西安高新医院分娩后收住新生儿病区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126例,根据床旁颅脑B超、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脑室内出血组(72例)和无脑室内出血组(54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32周或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χ2=9.78,P〈0.05;χ2=18.81,P〈0.01)。②阴道分娩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χ2=13.21,P〈0.01);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的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早产儿(χ2=21.30,P〈0.01)。③围生期窒息和机械通气等因素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密切相关。结论胎龄、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围生期窒息、机械通气等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出生率,可有效降低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颅脑B超可做为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筛查、早期诊断和跟踪随访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俞君 《临床误诊误治》1998,11(2):124-125
肺透明膜病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误诊率相当高。本文对我院1986年1月~1996年12月间经尸检确诊为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38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28例,女10例;早产儿20例(52.6%),足月儿18例(47.4%),孕龄最小者22+5周;出生体重<1500g8例(均为早产),1500g~2499g18例(其中早产2例,足月10例)。2500g~4020g12例(早产3例,足月10例)。分娩方式:剖宫产12例(早产4例,足月8例),臀位助产8例,余为正常产。围产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均为早产儿),前置胎盘4例(均为早产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不同宫内状况下新生儿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探讨其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新生儿135例.其中早产小于胎龄儿组(A组)30例,早产适于胎龄儿组(B组)36例,足月小于胎龄儿组(C组)32例,足月适于胎龄儿组(D组)37例。于分娩后采脐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和Access免疫分析系统分别测定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多元回归相关分析。结果各组新生儿脐血瘦素、胰岛素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基本呈A、C、B、D组由低到高的趋势(F=185.59、195.44,P〈0.01);A、B、C组Ponderal指数与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脐血瘦素和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宫内营养状态相一致,两者参与宫内发育迟缓儿和早产儿宫内生长发育的调控,但不是足月适于胎龄儿生长发育的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云 《临床医学》2005,25(7):62-62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8例早产的原因及其对早产儿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 1~36 6周两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多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胎盘因素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其死亡比率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贾德勤  高平明  王星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35-3437
目的:对胎龄低于32周的不成熟早产儿的死亡情况、并发症、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为该类早产儿临床决策的正确制定和临床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3年间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NICU收治的288例胎龄<32周不成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早产儿的病死率为15.63%.早产的主要原因为:胎膜早破、多胎妊娠、母亲不良生育史、胎盘因素、母亲孕期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3.33%、25.00%、14.58%、10.42%、9.38%.不良生育史是早产的高危因素.并发症前五位为: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呼吸暂停、动脉导管未闭(PDA)、颅内出血.结论:胎龄<32周早产儿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NRDS.积极消除各种早产高危因素,对不成熟早产儿制定正确的综合诊疗方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窒息、感染、NRDS、严重的呼吸暂停是影响胎龄< 32周早产儿结局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也是影响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科2005-01~2007-01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ICH)48例,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20例,入院年龄为出生后6h~3d。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16例。出血原因:早产因素28例,均为胎龄34周以下的早产儿,缺氧窒息史12例,产伤史8例。  相似文献   

19.
陶勇为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122-1123
【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对孕龄28-34周及34^+1~36^+6。周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胎膜早破、胎位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胎盘因素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因素,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胎龄小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特别是胎龄〈32周者。【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20.
郑丽敏 《临床医学》2014,(2):115-117
早产儿概念为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发生早产的原因有很多不明确,主要原因多与母体因素有关,常见如母亲在孕期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急性感染,妊娠后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及多胎,子宫、胎盘、脐带异常,羊水过多,多胎及胎儿畸形等,多种因素影响都可影响胎儿宫内发育导致早产。早产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脏造血系统等发育不良,导致出现许多严重的并发症造成死亡,临床常见并发症有围生期窒息、呼吸暂停、颅内出血、肺透明膜病、肺出血、低血糖、硬肿症、畸形、感染等。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胎龄愈小,体质量越低,发生并发症死亡率越高。因此要加强早产儿监护,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NICU已普遍建立,医护质量亦在逐步提高,早产儿生后的观察、监护、治疗措施越来越完善,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正在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