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一个与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性慢性疾病.中医虽无"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名,但其相关的认识散见于历代文献中.笔者通过总结归纳,现从饮食因素、运动不足、环境因素、先天禀赋、脏腑功能失调等几个方面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儿童单纯性肥胖是一个与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性慢性疾病。中医虽无“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名,但其相关的认识散见于历代文献中。笔者通过总结归纳,现从饮食因素、运动不足、环境因素、先天禀赋、脏腑功能失调等几个方面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加以分析。1儿童单纯性肥胖与饮食因素《素问·奇病论》曰:“此肥美之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素问·通评虚实论》又有:“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医门法律》中记载:“肥而多嗜,醇酒厚味,孰为限量哉,久之食欲酿成内热,津液干涸。”可见,肥胖与过食肥甘、高粱厚味有关。摄入精美过多,其有余部分化为膏脂,蓄积  相似文献   

3.
肥胖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能量代谢平衡失调。近年来,由于营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慢性疾病。单纯性肥胖多责之于脾胃、肝、肾,然究其根本,则在于脾胃功能失调,水液输布失常,痰湿内聚,浊脂内生。故单纯性肥胖的治疗应从脾胃入手,以健脾和胃、利湿化痰为基本治疗原则,从根本上改善痰浊肥胖体质,杜绝肥胖化生之源。  相似文献   

4.
邓敏  龚美蓉  孙亦农 《江苏中医药》2015,47(7):63-64,67
针灸疗法在治疗单纯性肥胖病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根据中医学理论,肾脏功能失调对单纯性肥胖病有一定影响,探讨针灸从肾论治单纯性肥胖病的新思路,将病例分为肾气不足、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3型进行辨治,已获部分临床验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新普 《世界中医药》2009,4(6):312-313
傅杰英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从医执教近30载,擅长从中医体质学的思路以针药结合治疗损美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病,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现将其治疗单纯性肥胖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认为单纯性肥胖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脾失健运、痰浊内聚。临床针对病机分4型辨证论治。脾虚湿阻型治以益气健脾、利水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合平胃散加减;湿热困脾型治以理气健脾、清热化湿,方用王氏连朴饮加减;脾虚疲瘀型治以健脾理气、化痰活血,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渗湿、温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  相似文献   

7.
唐茂成 《山西中医》2000,16(1):63-63
中风证常见于脑溢血、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病。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施治。笔者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在脾,因此临床从肝脾...  相似文献   

8.
9.
压磁珠治疗单纯性肥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11.
血尿从脾论治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王翔 《四川中医》2006,24(11):69-69
目的:研究纯中药减肥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共选取156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一组80例口服纯中药袋泡茶,另一组76例口服西药,治疗一月后两组比较。结果: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证明纯中药从肝脾论治组方较纯西药治疗单纯性肥胖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更年期综合征从脾论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升  陈学堂 《新中医》1991,23(2):8-9
  相似文献   

14.
从脾论治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 《中医研究》2009,22(8):45-46
口腔溃疡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米粒至黄豆大小成圆形或卵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本病虽非重症,但它往往影响患者的进食、说话,且易复发,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多属中医学“口疮”的范畴,临床上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以心脾积热为多,虚证以阴虚火旺为多。然而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较多的口腔溃疡患者辨证属脾气不足或湿浊困脾,津液输布失常所致,故从脾入手辨证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整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脾虚是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素问·经脉别论》谓“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若脾虚不能敷布津液,散精于肺,肺津不足,化热化燥,失于宣肃,通调失职则多饮多尿之症可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  相似文献   

16.
痹证从脾论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临床常见病证 ,中医学在辨证论治、针灸理疗等方面的治疗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其病程长、易复发、疗效不稳定 ,后期还可发展为痿症等。从脾论治痹证 ,能达到标本兼顾 ,双向调节目的。试将其机理阐述于下 :1 理论依据1 1 中医学对痹证的认识是以《黄帝内经》为基础所谓“营气之道 ,内谷为宝。”营行脉中 ,内注于脏腑 ,外濡四肢百骸 ;卫主脉外 ,“而先行四未分肉皮肤之间”。二者均化生于水谷精微 ,并将营养物质输转至全身 ,营卫生成、运行、会合和功能正常 ,正是脾主运化的具体表现。也是维持人体筋骨、肌肉关节活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中医将中风病归为年老体弱、积损正衰、肾精亏耗、经络失养,或将息失宜,或外邪侵袭引发致病,故治疗多偏重于滋养肾精或攻邪通络。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中风病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病因病机,与以往观点均有很大区别。中风病位在脑,病本在肝、脾,因此临床上从肝脾论治,兼顾气血阴阳的调整,尚能收到一定的疗效。1 中风病与肝脾的生理、病理关系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性喜条达;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开窍于口,性恶湿,在志为思是其特有的生理功能。怒则伤肝,忧则伤脾又是肝脾两脏的重要特征,而中风病的临床表现大多与…  相似文献   

18.
窦性心动过缓从脾论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窦性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轻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重者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黑蒙晕厥,神疲乏力等症.治疗上常从心经论治,一般以补心气,温心阳等为主要方法.但经临床观察,窦性心动过缓常因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或痰浊中阻,气滞血淤,或寒热互结中焦,升降失常导致血行缓慢而发.治疗以补益脾胃,升运脾阳,化痰散结,行气活血,使心之气血运行通畅,常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例1:张某,女,60岁,2000年3月21日诊,心悸,动则更甚2年,失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自,脉沉迟无力.心律齐,心率每分钟44次,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证属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治法补益脾胃,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药用红参、当归、大枣、炙甘草各15g,黄芪24g,白术18g,陈皮、柴胡、升麻各12g,柏子仁30g,用上方连服8剂后,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5~75次,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9.
王杏伯 《山西中医》1995,11(1):19-21
本文介绍泄泻从脾论治12法为:芳香醒脾、解毒清脾、化湿燥脾、淡渗利脾、消积运牌、泄肝补脾、益气健脾、举陷升脾、酸涩敛脾、养阴润脾、补火暖脾、活血畅脾。临证灵活掌握,多法溶一炉,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20.
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性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此病者可加重全身各系统的负担,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防治肥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