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李谱智 《河北中医》1999,21(1):32-33
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蕃蓠薄弱,卫外不固,肺脾常虚,外邪入侵机体之后极易化热入里,伤气灼津或与内湿、积滞互相搏结,形成表里同病,寒热互见,虚实错杂的病理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小儿外感高热治疗5法,现分述如下。1 散寒疏风热解表散寒与疏风清热之寒热同用。多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初期。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风寒之邪后,寒邪易郁闭化热,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流清涕或浊涕,鼻塞声浊,口干,咳嗽无痰,咽红疼痛,唇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或浮数。治宜散寒解表,疏风清热。方选三拗汤与银翘散…  相似文献   

2.
速效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效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证40例张正林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重症之一,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因发病急骤,传变迅速,须即时阻止热势发展,驱邪退热,以防传变。笔者在诊治此类疾病中发现,仅用一法一方,实难控制病情,而几法联用,突出清热、祛邪,则可迅速控制病...  相似文献   

3.
银翘石膏汤治疗小儿外感高热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连如 《四川中医》2001,19(7):56-56
小儿外感高热多为感受温热毒邪所致,临床按温病卫气营血辨治。自拟银翘石膏汤以清气泄热,清热解毒为主,随证加减,主要适用于温热病气分证、卫气同病的小儿外感高热急症。临床总结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张老是我院内科付主任医师,也是地区名老中医之一,出岐黄世家,擅长儿科。今将其治疗儿科一些急重发热症经验略加整理,简介如下: 一、高热急惊小儿高热,是急诊中最常见症候,据发病原因,虽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但以外感为多见。由于致病原因复杂,个体素质差异及兼挟之不同,临床可出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必须掌握病机,当机立断。外感高热,病在三阳为多,而以阳明传变较为常见。特别小儿多挟积滞,若蕴里热者,  相似文献   

5.
28.表里同病的病证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先表后里?在什么情况下先里后表?什么情况下可以表里同治?试各举一例说明之。答:在外感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病情的错综复杂,往往出现表里证同见的情况,《伤寒  相似文献   

6.
小儿外感发热初期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时期,预防其传变是重中之重,热型和伴随症状的鉴别是辨证的核心,辛温解表与辛凉解表并用和表里兼顾是论治的常见方法,但应注意风寒与风热和表里的孰轻孰重,灵活掌握。见肺之病亦当实脾。  相似文献   

7.
在儿科临床中,小儿外感疾病常见表里兼病,因此临症时针对这一特点多采用表里兼治法;又因小儿以实证,热证为多见,故在表里兼治中,以表里双解法为常用。历代中医书籍对表里双解一法记载虽多,但所录治验者多,而对本法多用于儿科临床的机理阐发  相似文献   

8.
由于外感而导致高热或持续高热是临床常见之症,其病机多是外感表邪未解,入里化热。作者自拟表里双解之剂清热解肌汤应用治疗外感高热之症,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汇总55例临床病例,并与西药组26例作对照,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凡外感热病,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包括39摄氏度)  相似文献   

9.
小儿食积发病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莉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142-2143
食积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引起其他疾患的主要病因.现将临床常见的食积发病举例如下: 1感冒 《医宗金鉴》中指出:"小儿平日饮食无节,内伤食滞,外复为风寒所袭,故成是证也".小儿感冒,多因素有食积,蕴郁化热,一遇外感,随即发病,形成里热外感,表里兼证.其证候表现除有外感发热症外,同时伴有口臭腹胀、舌苔黄腻等食积化热之症.其治疗必表里兼治,清热解表、消食化滞并举,方能奏效迅捷.  相似文献   

10.
肖挹 《四川中医》1998,16(4):37-37
高热、惊风是小儿临床最常见的症状,具有发病急、来势猛、易于转归的特点,可单独出现,亦可同时出现。笔者在临床之余结合已故名老中医——我的老师熊梦周的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惊风的临证问题谈点体会。由于小儿“稚阴稚阳”,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感受六淫邪气,皆从热化而出发热,热极生风,而致惊厥。《幼科全书》云:“凡小儿有病皆热。”《古今医鉴》也云:“夫小儿有热,热盛生痰,痰盛生惊,惊盛发搐,搐盛则牙关紧急而此俊生焉。”互.高热老师运用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  相似文献   

11.
发热是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时出现的常见症状,而现代社会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着人类抗感染能力,不当的治疗措施不仅无法让体温及时恢复正常,甚至会使体温攀升导致高热和不良预后。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由来已久,有着独特的优势,“上海市名中医”方邦江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三通疗法”治疗外感高热,认为外感高热的核心病机为“阳郁”,应及时采用发表、泻下、通利三法并举的截断逆转治疗方略,以直捣病巢,直折热势,避免病情深入传变。本文主要阐述外感高热核心病机,并作“三通疗法”勾玄提要,再附医案一则以供同道探讨。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小儿外感高热,审证求因,探索截热之法并拟定方药,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 细审致病之因:病必有因,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主要是六淫邪毒为多。据临床所见任何不正常之气,大多夹有邪毒致病,古有无毒不起热之说。因此,重视邪毒致热的因素有利于治疗。2 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除邪毒因素外,尚与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小儿易感、易热、易变为之不足,但治疗得当则易愈亦是其有利之处。掌握此特点,对患儿应注意保护,防止感触,一旦发病则应及早治疗以求速愈,或避免传变。3 截热方法举要3.1 解表清热法:以辛凉解表兼清气分热药物为主,用…  相似文献   

13.
小儿罹患外感热性病,容易化火生风,常见高热、抽风和昏迷.这三大急症,有时单独出现,有时同时存在,可由很多原因而引起,但根据临床所见,确以外感热性病(属于感染性疾患)居多.兹就我们的临床体会,按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别讨论如下,井请同道指正.一、高热高热是指发热在40℃左右,或壮热不退,肌肤灼热,体若燔炭之症,是外感热性病中必有的症状;但由于病邪有轻重,体质有强弱,治疗有迟早,故虽同样的高热,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按其性质,大致可分"温证"、"热证"和"火证".(1)温证:此系外感热性病(温热病)初期症状,即未经化热化火者.四季皆可遇见,属邪在表、在卫分.(2)热证:为"温证"的进一步发展.就温  相似文献   

14.
表里同治法首见于《伤寒论》。此法为表里病情比较均衡而设,有表里双解之功。表里同病之证,纯攻其表则里证不除,甚则加剧;纯攻其里易致表邪内陷,转为坏病,故仲景创表里同治之法。此法虽为外感热病而设,但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作用。表里同病之证有偏于表、偏于里之不同,临证之际须成竹在胸,运筹帏幄,分清孰多孰少,孰重孰轻,治法亦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小儿高热,系儿科常见急证之一,外感高热尤为多见,如不及时治疗,极易产生变证,甚则危及生命。应尽早找出发热病因,并针对小儿发热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热退邪祛,将疾病截除于高热初期阶段。一、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主要由感受四时六淫之邪所至。临床须根据儿科临床特点辨证施治,方能药中肯綮,提高疗效。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卫外机能不足,“稚阳体,邪易干”(《医  相似文献   

16.
<正> 发热是小儿常见病状之一,临证时诸多医生常只从外感论治谬论多矣!先贤早有各训,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易寒易热,《幼幼集成》说:“今以小儿发热,分为四大证,一曰表热,一曰虚热,一曰实热,表里虚实既明,则大纲在乎,然后逐渐辨认……。”我们辨小儿发热以总纲。提示发热的病因病机,必从“邪”“正”两个方面深究。小儿发热以外感多见,但饮食或其他因素亦不容忽视。《医宗金?》说:“小儿肥甘过度,必生内热,以散发热蒸,小便赤涩,面赤唇焦,舌燥而渴,此里热也。”表热、虚热易辨,此不赘述。里热,实热则是诊治的一个关健。《幼幼集成》说:“扬手掷足。揭衣去被,渴欲饮水,吮乳口热,小便赤,大便闭,此里热出。”又说:  相似文献   

17.
急惊风系小儿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更为多见。我们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并进行恰当的辨证施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辨证护理根据病机的不同,小儿急惊风常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1.1风热外感型系最常见的外感高热惊厥,俗称感冒夹惊,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1.2暑热外感型多见于夏日冒暑之幼儿,难以耐受骤升之高热,热极而致惊风。1.3温邪内陷型常见于温热病极期邪陷心包。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脑病、脑炎、脑膜炎常可出现此证型。1.4湿热疫毒型多见于疫毒邪气从D而入,毒盛疫甚而致惊。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中毒性菌痢。1.…  相似文献   

18.
高热惊挛是小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热急骤,病情凶险,变化迅速,治疗尤须及时果断。笔者1992年5月~1999年10月用针刺治疗高热惊挛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来自1992年5月~1999年10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急诊,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小儿高热惊挛诊断标准及病情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外感高热为儿科常见急诊之一,由于小儿脏腑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既不堪时邪之稽留,又难耐高热之燔灼,故每易因高热炽盛,伤津耗液,而引动肝风,导致发痉抽搐,或热深厥深,病情危险而危及性命。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三解汤加减治疗本证100例,其中1~2天内体温降至正常者78例,2~3天内者17例,3天以上者5例。方剂组成:羌活、石膏、柴胡、薄荷、黄  相似文献   

20.
外感高热,发病急,病程短,热势重,多属实热或本虚标实之热。中医治疗外感高热必须详察脉证,细审病机,明辨虚实。外感高热是中医急症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近年来中医药解热机制、临床、实验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