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外科清创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中药内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特点。方法通过分析在本院住院的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1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局部外科治疗。结果治愈6例,好转4例,截肢2例,截趾3例。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大、发病机率与糖尿病程度无关等特点;观察表明糖尿病足患者通过综合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临床治疗效果及其特点.方法 通过分析在本院住院的确诊的糖尿病足患者1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局部外科治疗.结果 治愈6例,好转4例,截肢2例,截趾3例.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大、发病机率与糖尿病程度无关等特点;观察表明糖尿病足患者通过综合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的情况,总结其疗效特点和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对其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总有效率可达92.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氧液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足Wagner3级以上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营养末梢神经血管、改善循环、全身及局部应用有效抗菌素、局部清创及胰岛素、山莨菪碱、丹红针局部应用等治疗措施。高氧液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氧液治疗。疗效依据Wagner分级下降情况及自觉症状改善程度评价疗效。结果高氧液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液联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聚维酮碘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软膏在糖尿病足换药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局部创面采用聚维酮碘软膏外敷;对照组30例,局部采用1%乳酸依沙吖淀溶液(利凡诺)湿敷;两组均行全身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20例,好转9例,无效1例;对照组愈合5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两组差异显著。结论:聚维酮碘软膏外敷能够明显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9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降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及抗感染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刘亚丽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3):61-6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常规采用合理降糖方案治疗,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同时使用中药熏蒸多功能治疗仪治疗。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50例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94%,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糖尿病足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4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将41例糖尿病病足患者资料根据分型、病程、空腹血糖、HbAlc、体重指数、并发症、合并症、Wagner分级、治疗等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足的比例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病程长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占多数,在糖尿病足患者中伴有其它急慢性并发症、合并症者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按Wagner分级1~4级均有,1级和4级稍多。治疗有效率较高,但截肢率也不低。结论:糖尿病足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及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非常重要,要加强糖尿病足的宣教。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足是1956年由oskly首先提出,1972年callerall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1]。现将我院86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至2004年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86例,男53例,女33例,年龄42岁~90岁,平均年龄70.5岁,糖尿病病史5a~20a,糖尿病足病程2a~5a,所有的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糖尿病足诊断标准。下肢彩色多普勒证实存在血管病变,有轻度不等的胫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2方法积极控制血糖,具体指饮食控制、药物和运动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近期本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56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及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施护;随机选择同期本院治疗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愈率达60.7%,整体有效率89.3%,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34.3%、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组织平均愈合时间(29.1±11.1)d,远低于对照组的(47.4±1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患者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47例)和糖尿病足患者(39例)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糖尿病足组患者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管襻模糊、迂曲、畸形、管径异常、血流缓慢,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积分及总积分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糖尿病足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并及时予以处理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传统敷料换药,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新型敷料。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观察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新型敷料可最大程度减少患者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换药次数,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举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9):538-539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外治法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糖脉康颗粒冲剂配合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外治法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9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服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外治法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不仅能够促进溃疡面生长及愈合,而且还能减轻患者足部疼痛等各种不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方法:在全身用药抗感染、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针对不同类型溃疡采取有针对性的外科治疗方案。结果:21例经换药清创后痊愈,6例截趾,1例行皮瓣移植,3例行截肢术后愈合,1例自动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全身治疗,再结合外科治疗是治疗糖尿病足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2月-2004年10月38例DF的临床资料,并对预防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38例DF感染溃疡痊愈22例,好转16例。结论重视足部定期观察,严格控制血糖,恰当有效的足部护理,可有效地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19.
116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帮助及早发现重型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0年4~8月收住院的116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发热发生率为100%,出现肢体抖动、肢体无力或肌阵挛症状的占92.24%,反复或持续发热发生率为58.62%,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71型(EV71)核酸阳性74.51%;死亡4例,占3.45%。结论肢体抖动、肌阵挛、发热持续时间对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 糖尿病足(DF)发病率高、预后差,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DF发生呈正相关,但DR与DF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的 分析DR与重症DF及DF截肢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Wagner分级分为轻症组47例、重症组49例,根据是否截肢分为非截肢组74例、截肢组22例。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非截肢组和截肢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DF和DF截肢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DF患者中,重症DF 49例(51.0%),DF截肢者22例(22.9%)。重症组吸烟者占比、白细胞计数(WBC)高于轻症组,空腹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GB)、脂代谢异常发生率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组糖尿病(DM)病程、吸烟者占比高于非截肢组,TG、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截肢组(P<0.05);非截肢组与截肢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TG水平、DR分期是重症DF的影响因素,吸烟情况、DR分期、高血压患病情况是DF截肢的影响因素(P<0.05)。DR分期越高,患者重症DF发生率越高(P<0.05),但DF截肢发生率差异并无此情形(P>0.05)。结论 DR分期为重症DF及DF截肢的影响因素,伴随DR病变逐渐加重,重症DF发生率逐渐增加,DR可作为重症DF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