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及临床验案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张学文教授多用清心开窍法治疗中风昏迷;滋阴熄风法治疗颤证;化痰开窍法治疗中风失语;滋补肝肾、化痰逐瘀法治疗痴呆.结论: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4):F0003-F0003
张学文教授2009年被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评选为全国首批国医大师,西北地区获此殊荣者仅一位。  相似文献   

3.
从大医精诚品德高尚、中西互参继承创新、志存高远老而弥坚三个方面报道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的医德、医术、品德、志向等内容,展现张教授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已的情怀以及作为中医大家的健康儒雅和宽阔胸襟,以激励我们后学者和所有的中医药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4.
吕沛宛 《中医学报》2016,(9):1309-1311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在治疗发热的过程中,谨守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大法,悉心研究证候和病机的演变,总结出辨气、辨色、辨舌、辨神、辨脉、辨口气、辨鼻气、辨鼻涕、辨面色、辨小便10个方面不同证候共性表现,丰富了临床对辨别发热病寒热属性的诊断价值。在治疗思路上,甄别发热病属外感时邪还是内伤引起,且不忘结合体质辨证,外感发热多见风寒、风热、风毒、湿温,内伤发热常见阴虚发热、气虚发热、积滞发热、肝郁发热和血瘀发热。在治法上遵循三因制宜,法随理变,方随证出,师古而不泥古,忠于临床发热患者不同发热证候表现,善思总结,敢于创新,辨证使用内外治法,多法相使,临床治疗发热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辨治直肠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直肠癌为正虚、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湿、食物邪毒等病理因素互结而发病,病机以虚实夹杂多见,祛邪治疗需贯穿全程、扶正需和缓徐图,并灵活运用活血药、虫类药.  相似文献   

6.
7.
张学文教授读书体会就是多读、善思、勤记、运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著书立说。他熟读经典,确立学术之本源;研究各家,汲取医籍之精华;反复实践,验证理论之效应;融会古今,创新学术新观点。勤学苦练,熟读牢记,深入思考,不断总结,著书立说,是他成为名医大家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举张学文教授治疗偏头痛之察气血、审阴阳、辨痰瘀的辨治之要,以其标本兼治之证治思路为纲,以临证验案为目,以窥其活用经方之斑.张学文教授力求"病皆与方相应",临证之运用,疗效颇丰.  相似文献   

9.
辨治糖尿病足应重视四毒,即糖毒、瘀毒、浊毒、热毒。糖毒是水谷精微物质过盛产生的一种毒邪,也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致病基础。瘀毒和糖毒均是贯穿糖尿病足整个病程的致病因素。浊毒之邪上可煎熬肺津,中可烧灼胃阴,下可耗损肾水,入血则伤脉络,壅腐气血,导致脉道不通,局部组织液渗出。浊毒下注,足部水肿,日久化热,引发足部坏死感染。糖毒、浊毒、瘀毒日久均可变为热毒,强调糖尿病足感染期必定以湿热毒邪内盛为主。糖尿病足可分为缺血期、感染坏死期和恢复期,分期论治。缺血期采用活血化瘀解毒法;感染坏死期采用清热泻浊解毒法;恢复期采用扶正补消托毒法。  相似文献   

10.
张学文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张学文辨治脑萎缩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脑萎缩的中医病机主要是肾虚血瘀、气虚血瘀、颅脑水瘀导致脑髓失于精血濡养,脑髓不健.髓海不足和脑髓不健是本,脑络痹阻、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是标,本病往往虚实夹杂,纯虚者少,虚中夹实者多.宜滋肾荣脑,治当补气和血、祛瘀利水、解郁化痰、益肾活血.  相似文献   

12.
梁光宇  王立范 《中医学报》2011,26(5):554-555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琪教授临床学习,总结其经验.结果:张琪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痹证发生的基本原因,扶正祛邪是治疗痹证的基本大法.常用方法有除湿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涤痰通络、虫药通络等.结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经验可资临床供鉴.  相似文献   

13.
国医大师张学文瘀血证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瘀血证病因复杂,主要有虚、寒、热、燥、情志内伤、膏浊痰湿、外伤、出血等.瘀血可分为凝血、死血、蓄血、恶血4态.瘀血形成后常出现气血亏虚、气机郁滞、痰饮与水肿、化热酿毒、藏腑经络失调等病理演变,治疗方法有散血、活血、化瘀、放血4类,形成治瘀17法,广泛应用于瘀血病证的治疗,发展了瘀血学说.  相似文献   

14.
补阳还五汤是王清任治疗半身不遂的一首著名方剂 ,其用药、配伍特点集中代表了他对中风病发病原因机理和传统气血理论的认识。导师张学文教授潜心医教研 4 0余载 ,灵活运用补阳还五汤颇具匠心 ,笔者随师学习 ,深受启迪 ,现将张教授在临床运用补阳还五汤的经验总结如下。1 胸痹案段某 ,男 ,6 5岁 ,2 0 0 1年 3月 5日初诊。主诉 :胸闷、心慌两年余 ,加重半年。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近半年来有时心前区疼痛 ,发作不定时 ,疼痛时心慌出汗 ,不能动 ,自感疲乏无力 ,纳少 ,消瘦 ,舌质淡而暗 ,苔薄白 ,脉细弱而涩。综合脉症 ,诊为…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其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亦繁杂。张学文教授认为,临症需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当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辅以行气滋阴,温阳利水。本文通过4例验案分析张学文教授诊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 对筛选出的116首典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论 张学文教授诊治原发性高血压病肝热血瘀证,以天麻钩藤饮和(或)脑清通汤为基础方加减,多用平肝熄风、活血化瘀药以治标,再加补肾、安神等药以扶正,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是调补阴阳、调理冲任的基础方。薛伯寿教授将二仙汤拓展应用于多种肾虚、冲任督阴阳不调之病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19.
<正>刘德桓教授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5 a,擅长于运用温病理论和方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临床疗效显著。笔者在跟师学习期间受益良多,现将刘老师运用温病理论辨治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1清热解毒醒脑开窍法1.1刘老师认为急性中风发病后,常伴有发热,其中出血性中风约80%90%的患者伴有发热,缺血性中风约40%左右患者有发热。中风(中脏腑)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运用补肝汤治疗疑难杂症的临证经验,并寻找其运用规律,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整理熊教授临证运用补肝汤医案,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熊教授运用补肝汤与临床常见疑难杂病的关系并分析其治病原理,找出补肝汤的临证化裁,并列举运用补肝汤治疗肌无力、抽动症、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病案加以佐证。[结果]补肝汤之\"补\"义为补养肝血,方效养血滋阴、柔肝舒筋,临床常用于肝血不和、目失濡养,肝血亏损、筋骨不利肝风内动、肢体震颤抽掣血不养筋、不荣则痛肝肾同源、久病入肾等症,舌脉特征多为舌质淡脉弦细。熊继柏教授运用补肝汤组方严谨,明辨主症,稍加衍化同时兼顾疾病传变,主次分明,善用合方。所选三则病案中病案一为产后血虚,气血不荣则肌肉瘦削无力治以补津养血、和血通痹病案二中患者头部不自主抖动并伴有乏力、口苦,咽干等火热之证,此为肝血不足,阳浮风动,阳不敛阴以生内热,治以补肝养血、平肝熄风病案三中患者右下肢不自主抖动,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肝血不足其疏泄功能欠佳治以益气活血、温经通络。三则病案病机均为肝血不足、筋脉痹涩,故以补肝汤加减补肝血治疗后均获良效。[结论]熊继柏教授运用补肝汤,从其涵养肝血的本义出发,再结合患者症状,随证论之,治疗肢体经络与情志不和等病症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