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随机选择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龈上洁治术结合龈下刮治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查牙龈指数(G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结果: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1个月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刮治术能明显消除牙龈炎症,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明显减少,超声波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是消除牙周袋炎症的有效措施,且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牙周附着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P5 Newtron多功能超声治疗仪结合Gracey龈下刮治疗器行龈下刮治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超声及Gracey龈下刮治器进行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在龈下刮治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观察患者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BI)、菌斑指数(PLI)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行龈下刮治术后1个月和3个月,PD、BI、PLI值明显下降,AL值有轻微变化。结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施行超声和Gracey龈下刮治器联合治疗配合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口腔科收治入院的慢性牙周炎患者80例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的方法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的变化.结果 在牙周治疗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和牙周附着水平等牙周指数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各项牙周指数在两组患者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超声龈下洁治和手工龈下刮治一样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牙周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龈下刮治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应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72枚种植体根据临床检查指标确诊为种植体周围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取全口超声洁治后,局部龈下刮治和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治疗,从病因上和症状上进行控制;对照组全口超声洁治和安慰剂含漱。均记录用药前和停药2周后的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情况,探诊深度,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探诊出血、菌斑指数和探诊深度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龈下刮治术与西帕依固龈液联合应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效果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是治疗牙周炎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本文通过对12名成人牙周炎患者进行龈下一袋内壁联合刮治效果的观察,说明龈下一袋内壁联合刮治是治疗成人牙周炎极为有效的方法,并指出该方法应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龈下刮治和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就诊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共51颗种植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甘氨酸龈下喷砂组(A组)、超声龈下刮治组(B组)和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超声龈下刮治组(试验组),每组1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种植体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试验(BANA试验)吸光度值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治疗4周后种植体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以试验组出血指数改善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 BANA试验结果表明3组患者治疗后的吸光度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以试验组改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氨酸龈下喷砂与超声龈下刮治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对比两组各105例牙周病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刮治术配合双氧水龈下冲洗较刮治术加口服抗生素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对Ⅱ期牙周炎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就诊的42例Ⅱ期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将同一患者的一侧设置为研究组,另一侧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研究组行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后再行Er:YAG激光治疗,对两组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程度(CAL)、探针出血(BOP)及术后疼痛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2周和24周的PD、CAL与BOP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术后疼痛度(2.21±0.61)分比对照组(2.60±0.54)分低(P<0.05)。结论临床采用Er:YAG激光联合超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治疗Ⅱ期牙周炎,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牙周临床症状,且能减轻患者牙周治疗的疼痛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龈下刮治和手工龈下刮治治疗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超声组和手工组,各40例。超声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手工组采用手工龈下刮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超声组菌斑指数、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疼痛评分均低于手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手工组的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7,P>0.05)。结论 超声龈下刮治治疗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牙面清洁情况和牙龈情况,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次性龈下刮治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其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全口龈下刮治,试验组实施一次性龈下刮治,观察2组刮治前及治疗后6周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探诊深度(PD)及就诊次数、复诊周期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 SBI、AL、PD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就诊次数、复诊周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龈下刮治牙周炎临床效果确切,就诊次数、复诊周期低,安全指数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周韬 《海南医学》2012,23(14):99-100
目的观察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SRP)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3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SRP+局部用药治疗组)和对照组(SRP治疗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84,P<0.01),各项牙周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牙周炎作为发病率高达70%~85%的疾病,严重危害口腔健康,探索有效的牙周治疗新方法迫在眉睫。龈下喷砂治疗具有患者舒适度高、安全、高效等特点,本研究旨在观察龈下喷砂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36例,患者在龈上洁治术后1周行牙周专科检查,以专科检查的各项数据作为基线,采用口腔左右对照设计原则,随机选择患者一侧牙为试验组,行龈下喷砂治疗,另一侧对照组采用超声工作尖行龈下刮治。3个月后通过牙周探诊复查各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等临床指标,评价治疗效果。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估2组治疗时的疼痛程度。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等临床指标在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复查时,各临床指标与基线相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即刻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3个月的复查期内,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治疗,龈下喷砂可与超声龈下刮治取得同样的效果,并能降低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13.
对比两组各105例牙周病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刮治术配合双氧水龈下冲洗较刮治术加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手工龈下刮治法,观察组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2周的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BI)、牙周袋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CAL)。结果:治疗后,两组PLI、GBI、PD、CAL均降低,且观察组PLI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I、PD、CAL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超声龈下洁治治疗慢性牙周炎与手工龈下刮治法效果相当,PLI方面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郑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11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各57例,A组接受超声龈下刮治联合蒸馏水冲洗治疗,B组接受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GCF)水平和GC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水平。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GCF水平略低A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治疗后PL、SBI、PD、AL等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联合甲硝唑冲洗治疗慢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炎性反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区展鹏  魏彤 《当代医学》2021,27(30):36-38
目的 分析喷砂及手器刮治清除龈下菌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喷砂刮治组和器械刮治组,各60例.器械刮治组采用超声龈下+手工刮治,喷砂刮治组在器械刮治组基础上结合龈下喷砂,比较两组患者菌斑指数变化情况、龈沟液中炎症因子(hs-CRP、IL-6、IL-10)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菌斑指数、龈沟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喷砂刮治组患者菌斑指数、hs-CRP、IL-6均低于器械刮治组,IL-10高于器械刮治组(P<0.05).结论 与单纯超声龈下+手工刮治相比,在此基础上加入龈下喷砂对龈下菌斑的清除效果更显著,能有效抑制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局部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孙颖  李璐 《吉林医学》2014,(22):4886-4888
目的:观察单独超声龈下刮治与合并手工龈下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将患者左右两侧Ⅱ~Ⅲ度根分叉病变的同颌磨牙随机分为试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组)26颗牙,共42个位点,对照组(单独超声龈下刮治组)26颗牙,共36个位点。观察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的变化,记录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两组GI和PD均明显降低(P<0.05),CAL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I和PD的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单颗牙的治疗时间稍长(P<0.05)。结论:超声龈下刮治合并手工刮治治疗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超声龈下刮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full-mouth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FM-SRP)与分象限龈下刮治(quadrant scaling androot planning,Q-SRP)对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4例,分为FM-SRP组27例和Q-SRP组27例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周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和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术后是否有发热症状。结果:两组龈下刮治后3,6个月后PD、AL、BOP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FM-SRP组VAS评分高于Q-SRP组(P<0.05);术后两组均有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但两组平均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SRP和Q-SRP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FM-SRP术后全身反应稍明显,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龈下刮治一次法与四分法治疗慢性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须行牙周治疗的慢性牙周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一次法组和四分法组,每组20例.一次法组一次性全口龈下刮治,四分法组分4个区段进行龈下刮治;2组采用双盲法于治疗后1、3个月复诊,比较治疗前后2组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水平(AL)的变化.结果 一次法组和四分法组龈下刮治1、3个月PLI、SBI、AL较基线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一次法组PLI、SBI、ALT较四分法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全口一次性龈下刮治与分区段龈下刮治都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次法更利于菌斑的控制,是短时、安全、高效和经济的治疗牙周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程楠  孙晓瑜  王晓玮  张雷  洪彪  汪洋 《安徽医学》2021,42(7):731-736
目的 探讨赤藓糖醇龈下喷砂辅助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的中度或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29例,患者龈上洁治术后1周行牙周专科检查,以专科检查的各项数据作为基线数据,采用半口对照随机分组的设计原则,随机选择患者一侧牙为试验组,行赤藓糖醇龈下喷砂+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治疗;另一侧为对照组,仅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选取病变程度相似,至少有一个位点牙周探诊深度≥6 mm且探诊后出血的1~3对牙取龈下菌斑和龈沟液,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纳入43对患牙,每组43颗患牙.通过苯甲酰精氨酸萘酰胺试验(BANA试验)检测基线(T0)、术后1周(T1)和术后1个月(T2)牙周袋内红色复合体的变化.1个月后复查各组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和出血指数等临床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T0时,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及细菌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菌斑和龈沟液中BAN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时间和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内比较,T2时,对照组龈下菌斑中BANA值多于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时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百分比和出血指数均较T0降低,其中,试验组牙周探诊深度改善程度(1.29±0.84)mm优于对照组(0.95±0.9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赤藓糖醇龈下喷砂作为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的辅助治疗能提高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抑制菌斑中红色复合体细菌的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