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谢康代 《养生月刊》2014,(9):814-815
“生命在于运动”,的确是至理名言。然而,现代医学对此有了更新的认识: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动”“静”辨虚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加禄  杨晓  郭素英 《河南中医》2010,30(4):324-325
“动”“静”辨虚实是我们体会到的中医诊断疾病虚证和实证的一种辨证方法,“动”就是忠者处于劳力、劳心和房劳状态;“静”就是患者身心处于休息和安静状态;如果患者在“动”的状态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在“静”的状态消失或减轻,即可辨为虚证;如果在“静”的状态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在“动”的状态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即可辨为实证。“动”“静”辨虚实主要是针对慢性病,但还要结合其他辨证方法和其他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4.
5.
生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但“静”贯穿生命的始终,使生命运动得更加有规律,这是生命的自然法则。古今中外,“静”一直为众人津津乐道,古有“静息调养”,今有“静以养生”。可见,“静”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学会把握好,利用好“静”,使生命之树常绿。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激烈,世人忙忙碌碌,谁又有空闲来静一静呢?于是生命的“静”尤显可贵。古人讲究“清静无为”,而我们今天应该讲究“清静有为”,为社会,为国家,为他人做些有益的事情。练功者在“静”中,超然物外,超凡脱俗,怡然自得,在瞬间放松自己,这样众多的杂乱信息就会…  相似文献   

6.
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张文江先生的新著《生命在于静止》一书,闭卷思之,委实获益匪浅。乍看书名,自然想到伏尔泰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张先生的“生命在于静止”恰恰与之相反,这难道是作者故作惊人之笔?事实恐非如此,我认为这是张先生博洽古今、  相似文献   

7.
郭振东 《气功》2013,(12):1106-1107
研究表明,卧床一周,肌肉力量降低20%;卧床超过两周,会造成肌肉萎缩。一些高龄、多病、活动受限的老人,长期在室内久坐或久卧,不仅肌肉功能明显退化,更会减缓新陈代谢。削弱内脏器官的运转功能,不利于祛病延年。患骨折、中风、帕金森综合征等病症,长期在室内“静态”度日的老年人,不仅需要家人的耐心护理,更加需要在“动”中求健康,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适合高龄、多病老年人的锻炼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哲学意义上的动静出发,结合祖国医学的动静观,探讨其在传统养生中的应用以及对现代养生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数千年前,我国先民就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维——气—元论,创立了医学领域的“元气说”,用元气解释人体生命的现象,组成了独特的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不但当时站在世界医学科学的高峰,而且今天仍然具有指导医疗实践的价值。亟待于继承和发掘。“元气”的本质是什么?多年来引起无数中外学者竞相探讨和研究。本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对“元气”的本质作初步的探讨。抛砖引玉,冀有益于我国新医药学的创立。一、从医学范畴认识“元气”的合  相似文献   

10.
我今年86了,耳朵还灵,眼睛不花,健步走路一阵风,还能翻山越岭.许多人看我也就七十出头,问我的养生经是什么?我告诉他们:“静则衰、动则寿,静动结合更长寿”.退休后我曾患风湿病住院治疗,出院后回老家的山村居住,这里开门见山、四面环山、出门爬山,白云蓝天,青山绿水,环境清幽.我更注重养生保健,订阅了好几份健康类的报刊,取他人养生之经,自身量力而行,总结出适合于自己的静动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巴马长寿老人自小就从事农业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促使他们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能促进心冠状脉血液循环,提高心力储备,使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减少,延缓衰老。巴马90岁以上的老人中,极少发现有高血压病,证明“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的养生原理的正确性。有的百岁老人还能从事轻微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劳动已不是生活所迫,而是当作延续生命的需要。如弄劳屯的黄彩顺老人,100岁还能穿针引线、穿梭织布,生活起居能完全自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反之,亦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一动一静本是事物之常情,言动言静只是各执一端而已。然而我则倡言“生命在于放松”。当今之世,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匆匆进人商品经济社会,生存之竞争尤为激烈,故人们常患张有徐而弛不足。“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强调放松,平衡张弛,实为生命之所系。人们需要放松来维护生命,但“放松”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呢?这是亟需加以探讨的。从气功练法来看,气功的基本方法是“三调”,都与放松密切相关,因为调身、调心、调息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松”字上来。调身,不论是站、坐、卧…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的一句名言是:“生命在于运动。”而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还讲过一句名言:“在生命的王国,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因为,它是知识的堡垒。”在西方,有民谚说,失去大脑的人,只不过是市场上的塑像。近年,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65岁以上占5%,70岁  相似文献   

14.
生命在于什么?有人提出“生命在于运动”,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静养”,有人提出“生命在于平衡”,有人提出“生命在于通气”……等等。这都是有一定见识的气功家、养生家、生命学家,在探索生命奥秘后有所依据提出来的论点,原也无可非议,因为这些论点也不无道理。然而这些论点,是否揭开了生命规律的真谛,是否接近了生命规律的真理呢?不妨探讨看看。这些论点受什么力量所支配呢?究其实,它们的形成和实施,无不在意识的操纵之中,时时处处离不开意识的支配。所以笔者更直接更概括地说:“生命在于意识”。意识属于精神领域,是对人身…  相似文献   

15.
孙达武 《中医药导报》2007,13(11):11-11,22
文章从中医的阴阳学说、天人相应观和养生学等方面阐述了生命在于平衡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认为:《生命在于静止》一书,虽然论述充分,观点新颖,但似感还有进一步论述之处,故我们认为,生命在于静止,而静止在于自然,这“自然”两字,是相对“静止”两字的注说。  相似文献   

17.
“形动”和“神静”是中医养生学中比较重要的两种养生方法。历代中医学家在养生方法中常常会强调,“形宜动,神宜静”,即人的形体需要适当的运动,而“神”则需要静养。中医学认为,形动有益於人体气血运化,脏腑经络功能协调正常;神静亦有益于人体养精养形,阴阳调和,精气血旺盛;形动和神静二者结合适宜,则可延年益寿、却病防癌。  相似文献   

18.
陈文松 《陕西中医》2007,28(8):1051-1053
目的:探讨使人体脏腑组织恢复健康的中医运动康复之"动"与"静"。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对命题之动静理论、动静内涵、动静方法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康复学重视运动康复中的"动"与"静",有独特的理论和卓越的效果,内容包括练身养性,动静互根,形神兼养,动静合一,以及动形、静神康复法等。能使伤残者、病残者、老衰病者、慢性病及急性病缓解期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9.
以“圣度”为养生的指导思想 调和阴阳,使阴阳恢复平衡,这是杨主任养生的指导思想。四季时序不可颠倒,人的养生必须顺应自然而不可违逆,“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这“圣度”是把自然法则提高到了至高至圣、不可超越的地步和境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论天时地理、气候环境、饮食营养、起居劳作、休养生息,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阴阳的平衡协调。只有像天平一样,不偏不倚,保持平衡,才能健康无病。如果阴阳稍有偏差,就会像天平失去平衡一样,摇摆不定,那就是“亚健康”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生命在于运动”。然而,现代医学对此有了更新的认识,认为“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的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有关研究表明,如果能坚持脑部运动,即多用脑,可以延缓大脑的衰老,延长大脑细胞的寿命。日本科学家报道,经常用脑的人到了六七十岁,思维能力仍像30岁那样灵敏;反之,那些三四十岁就不愿意动脑子的人,脑细胞会加速老化。美国科学家还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将75位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分为三组:天生勤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