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桂哌齐特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  谢宁  严秋凤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7):1196-1197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马来酸桂哌齐特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320 mg,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注射,连续15 d。[结果]治疗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心通联合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5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马来酸桂哌齐特320mg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3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收缩压、心率、心肌耗氧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84%(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及心电图、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UAP疗效优于单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联合脑脉泰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6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3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脑脉泰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给予对应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脑脉泰胶囊组和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3.6%(82/129),48.5%(64/132),83.7%(113/135)。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疗效优于脑脉泰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组及脑脉泰胶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澳)和脑脉泰胶囊联合用药对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或脑脉泰胶囊。  相似文献   

4.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塞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治疗组44例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24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42例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5d后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P〈0.01),且马来酸桂哌齐特的抗凝降纤作用明显。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屈家虎  胡观成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98-210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U,每天3次,治疗10 d.分别于入院后d1、d3、d7、d14进行GCS评分,治疗d14时记录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于治疗后6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7、d14GC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病情稳定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d14应激性溃疡、神经源性肺水肿、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个月后的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可降低其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3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出血的传统方法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同时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测量脑血肿和脑水肿,同时在入院时和治疗后30d、90d随访时采用ESS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结果马来酸桂哌齐特组较对照组脑血肿、脑水肿明显减小,E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可在应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方法同时,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以进一步减轻脑水肿,促进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静脉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加入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给予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溶液。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传导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予舒血宁20 ml静脉滴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DS评分改善程度、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刘娉琼  肖平田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086-2089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频率及时机的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TBI)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TBI患者276例,随机分为每日2次高压氧治疗组(A组)132例和每日1次高压氧治疗组(B组)144例,两组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不同治疗频率和治疗时机(〈7 d、7~30 d和〉30 d)对患者疗效的影响.[结果]A、B组GCS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A组显著高于B组( P 〈0.05),两组治疗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 P 〈0.05).伤后3个月GOS分级比较,A组显著优于B组( P 〈0.05).按不同伤情、治疗时机对患者进行综合比较:轻度脑外伤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重度脑外伤患者治愈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 P 〈0.01).治疗时间越早治愈率越高( P 〈0.01).[结论]脑外伤患者的早期高压氧治疗以每日2次的疗效优于每日1次,脑外伤后早期治疗效果优于延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海涛  田洪涛 《中国康复》2011,26(2):124-125
目的:观察纤溶酶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进展型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合用纤溶酶及马来酸桂哌齐特静脉滴注。结果:治疗3 d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出现明显下降,7~14 d后下降更明显;对照组在治疗14 d时才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痊愈显著进步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0%、90.0%与35.0%、70.0%,P〈0.01)。结论:联合纤溶酶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进展型脑梗死,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n=15)和中重度损伤组(n=21),另选择19例同期非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的IL-1β浓度进行检测。结果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浓度为(11.17±3.68)μg/L,明显高于轻度损伤组[(5.78±1.89)μg/L](t=5.305,P=0.000)和对照组[(3.91±1.10)μg/L](t=8.245,P=0.000)。中重度损伤组患者脑脊液IL-1β浓度为(9.24±4.01)μg/L,显著高于轻度损伤组[(5.09±1.97)μg/L](t=3.771,P=0.001)和对照组[(2.40±1.13)μg/L](t=7.153,P=0.000)。患者血清IL-1β浓度高于脑脊液(t=4.426,P=0.000)。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IL-1β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乳酸脱氢酶(1actate dehydrogenass,LDH)在重症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5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依据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FPG联合HbAtc检测情况及GCS预后评分进行分组,比较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6~8分)与极重度颅脑损伤组(GCS评分3~5分)、糖尿病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6.1mmol/L且HbAlc〈6.2%)及不同预后患者LDH、FPG水平,并分析GCS评分与LDH、FPG的相关性。结果极重度颅脑损伤组FPG、LDH水平高于重度颅脑损伤组(P〈O.01);糖尿病高血糖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FPG、LDH水平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良好组、预后差组、死亡组LDH、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人院时GCS评分与LDH、FPG水平呈负相关(r=-0.948,P=0.001;r=-0.941,P=0.001)。结论FPG、LDH可用于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判断患者预后,HbA,c在鉴别诊断糖尿病性或应激性血糖增高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1盘床疗效。【方法】将86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快速静点甘露醇脱水降颅内压和营养神经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入院后立即给予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周后改为尼莫地平片口服,疗程一周。观察创伤后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指数(GCS),颅内压变化,检测伤后和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P)变化,并于治疗后三个月随访记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同时间的VP值、GCS和颅内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三个月后治疗组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够有效降低GCS、VP,对t-sAH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5):916-918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例颅脑外伤后24h之内入院需进行开颅手术清除的患者,GCS评分大于9分,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FDP组(F组),每组15例。F组麻醉诱导后即给予FDP200mg/kg在15min内输入患者体内,术后1~2d均静脉输注FDP200mg/d;C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d(T2)、术后2d(T3)、术后3d(T4)抽取静脉血测量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100)、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a)等。【结果】与T。相比S-100在T。均明显升高,但是C组在Tz、Tt更明显,两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两组TNF—a在受伤后均高于正常水平,两组间相比有显著差异;MDA在Tz、Ts、浓度升高,且C组高于F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SOD均低于正常水平,c组在T1、T2、T3浓度降低,术毕以及术后前2d两组间的s0D水平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果糖对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颅脑损伤组)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分为3组,轻型组(13例)、中型组(20例)和重型组(12例);另选择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IL-2、TNF-α的含量,分析颅脑损伤程度与血清IL-2、TNF-α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颅脑损伤轻型组血清IL-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中型组和重型组血清TNF-α、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轻型组(均P〈0.05);重型组血清TNF-α、IL-2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型组(均P〈0.05)。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69,P〈0.05),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与GC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701,-0.686,P〈O.05)。结论IL-2和TNF-α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测定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查海锋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346-2348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正中神经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后脑脊液中β-内啡肽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在治疗一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格拉斯哥结果(GOS)评分、语言功能和运动功能,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β-内啡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一个月后,观察组GOS评分、语言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并穴位针刺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赵飞  刘志光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1965-1968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2h、d。、d2、ds的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无创通气治疗前GCS评分分为两组,A组为(10≤GCS评分〈15),B组为(8分≤GCS评分〈10分),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创呼吸治疗39例AECOPD意识障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10)d,住ICU的时间为(9土5)d,APACHE-Ⅱ评分平均(15.4±2.2)分。上呼吸机2h后GCS评分较机械通气前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动脉血气指标的PaCO2值明显低于机械通气前(P〈0.01),治疗后pH高于机械通气前(P〈0.05)。对NIPPV治疗前GCS评分A组(10≤GCS评分〈15)同B组(8≤GCS评分〈10)相比,在APACHE-Ⅱ评分(P〈0.05)、pH值(P〈0.01)、PaCO: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IPPV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有效,临床上能减少AECOPD及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血糖以及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146例颅脑外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56例,每组再分别按常规治疗与配合HBO治疗2种方法随机分为A、B2个亚组,共治疗1~6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各组血糖变化,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①各组的A亚组与B亚组治疗前血糖分别为7.4±2.6mmol/L与7.8±3.1mmol/L,2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亚组血糖明显低于A亚组(5.6±0.9mmol/L与6.1±0.9mmol/L,P〈0.05)。各组中GCS评分高的患者血糖低于评分低的患者,其轻度组预后较好。③B亚组预后较A亚组好。结论:HBO对患者血糖的稳定及预后改善有显著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