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背景静息心率增快是心血管危险的一个标志。我们提出假设:心率亦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一个危险因子。开展SHIFT临床试验,除现代基础外,用ivabradine降心率,观察心率与危险之间的关系。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化临床试验。选入6505例窦性心律的慢性心衰病人。按基线心率分为5分位数,分析安慰剂组及  相似文献   

2.
<正>迄今最大一项终生心血管病危险分析发现,有一种或多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子者,在他们的余年发生重大心血管病(CVD)事件(如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危险因子在最佳水平者。NIH首次用257 384人的健康资料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种族及出生年代的多种危险因子。结果于2012年1月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Medicine》。NHLBI代理所长Susan Shurin称,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改变健康男、女的危险因子,无论他们的上述背景如何,均明显影响其余年心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杂志》2001,9(1):1-1
多年经验证明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不只是降血压 ,而是要减少靶器官损害 ,具体的说是减少心梗 ,脑中风和肾功能损害。现在研究证明引起这些靶器官损害的原因 ,即所谓心血管病危险因子很多 ,高血压只是其中之一。心血管病危险因子近年来越发现越多 ,最常见的是 :年龄、男性、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糖耐量异常、左心室肥厚、心率快、肾功能不全、肺活量低 ,血纤维蛋白元高、吸烟等等。许多临床研究常常把它们单独拿出来研究 ,认为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 ,所谓“独立”是指不需要有其他因子并存就可以招致心血管病。其实 ,这些因子多是互相…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试验证实,左室功能不全、心衰或急性心梗的患者长期应用ACEI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性缺血事件(如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需要早期血管重建术)的减少同射血分数无关,而且不能以血压轻度降低来解释,提示其它冠心病患者可从ACEI治疗得益。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包括对约3万名患者随访3~5年)来验证这一假设。 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至少8项随机、  相似文献   

5.
<正>外周动脉病(PAD)的病人,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增加。医生常建议PAD病人服抗血小板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有2项前瞻性研究旨在探明阿司匹林能否预防无症状的PAD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临床试验《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服阿司匹林》选入28 980名无心血管病临床症状者,其中3 350人经ABI(ankle-brahial index)检查≥0.95,认为有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度,心血管病药物治疗学研究领域收获颇丰。先后揭晓的一系列随机化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心血管病的防治策略,此间颁布的多项指南性文件将会对心血管病的规范化防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概括来讲,本年度以下内容最值得关注:1降压治疗领域沉寂数年之后,新近结束的4项随机化临床试验为高血压防治注入了新理念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1 SPRINT研究SPRINT研究(Systolic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危险的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一、概念近半个世纪以来 ,大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已经表明 ,通过改善生活行为和药物治疗干预能降低心脑血管病 (CVD)发生率与死亡率 ,例如降压治疗、调脂治疗或抗血小板治疗。现代心血管病预防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确定那些非常可能发生CVD的个体 ,从而对这些个体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1991年著名学者Dzau和Braunwald提出心血管事件链(cardiovascularcontinuum) ,将现代心血管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防治 ,从而形成一个重要的概念 ,即心血管危险(cardiovascularrisk)。心血…  相似文献   

8.
建立并重视个体化心血管危险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宁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289-289
心血管危险的概念建立已半个世纪了 ,近 2 0余年由于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基础医学及治疗效价经济学的进展 ,人们对此概念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心血管危险的概念是指个人在一定年限内 (一般为 5~ 10年 )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 ,估测此概率的根据是从流行病学资料所获得的。但是若将以此概念所获得的概率用于个体 ,则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 ,并不简单易行。流行病学及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资料证实 ,形成心血管病存在多种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不健康生活方式等 )。调整或控制诸多危险因素 ,有可能减少常见心血管…  相似文献   

9.
<正>心血管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子常见病。已知它有许多种环境危险因子。但要确认出它的决定性遗传基因,一直是个大难题。研究者们己发现几个影响心血管病(CVD)易感性和心脏代谢危险因子的基因组区域和基因多态性,我们已获益匪浅。全球的脑卒中和冠心病大多为吸烟、体力不活动和不健康的膳食所致。这些危险因子,也能改变某些基因多态性的表型特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减少深静脉血栓栓塞(DVT)反复出现和肺栓塞,静脉血管栓塞病人需用抗凝治疗。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观察过几种新的口服抗凝剂,凝血酶或Xa因子抑制剂的效果。《临床试验RE-COVER》是一项"不逊于"研究,选入l 274例急性DVT或肺栓塞病人,比较凝血酶直接抑制剂dabigatran与华法林的效果与安全性。开始治疗时注射抗凝剂至少5天,然后给予dabigatran或华法林,第一复合终点为6个月时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反复出现或有关的死亡。结果 2者间未见明显差异(HR 1.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汇总分析抗高血压随机临床试验,评估钙拮抗剂(CCB)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或心血管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总死亡的影响。方法入选试验的标准:以CCB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并以安慰剂或利尿剂/β阻滞剂为对照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且样本数在400人以上,研究终点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及总死亡。汇总分析16个试验(包括113035例患者),评估CCB长期治疗对高血压或心血管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总死亡的影响。结果汇总分析表明:CCB与安慰剂比较(8个试验,29545例多为老年高血压的患者),CCB明显减少了患者的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危险(31%,13%,34%)及总死亡(14%)。CCB与利尿剂/β阻滞剂比较(8个试验,83490例多为高血压伴高危因素的患者),CCB则轻度减少了脑卒中、冠心病危险(14%,9%)及总死亡(12%),但增加了心力衰竭危险(5%)。结论与安慰剂比较的试验汇总分析表明,CCB对心血管病或高血压患者长期降压治疗的有益证据是明确的;与利尿剂/β阻滞剂比较,轻度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及总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PUFAs)可阻止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瘤和脑卒中。以血管舒张因子和抗炎因子减少及血管收缩因子和促炎因子增加为特征的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展的早期病理事件。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胆固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血清甘油三酯作为一个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 ,尚未明确。方法及结果 :一项在亚太地区开展的前瞻性研究的个体参加资料的荟萃分析 ,用Cox模型综合 2 6项研究 ,按甘油三酯的 5分位数评估总的、不同地区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主要心血管病的危险比例 (Hazardratio,HR)在 9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汇总分析抗高血压随机临床试验,评估钙拮抗剂(CCB)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或心血管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总死亡的影响.方法 入选试验的标准:以CCB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并以安慰剂或利尿剂/β阻滞剂为对照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且样本数在400人以上,研究终点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及总死亡.汇总分析16个试验(包括113 035例患者),评估CCB长期治疗对高血压或心血管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总死亡的影响.结果 汇总分析表明: CCB与安慰剂比较(8个试验,29 545例多为老年高血压的患者),CCB明显减少了患者的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危险(31%,13%,34%)及总死亡(14%).CCB与利尿剂/β阻滞剂比较(8个试验,83 490例多为高血压伴高危因素的患者),CCB则轻度减少了脑卒中、冠心病危险(14%,9%)及总死亡(12%),但增加了心力衰竭危险(5%).结论 与安慰剂比较的试验汇总分析表明,CCB对心血管病或高血压患者长期降压治疗的有益证据是明确的;与利尿剂/β阻滞剂比较, 轻度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及总死亡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猪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心脏结构和神经重构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16只家猪在禁食12h,禁饮4h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心梗组(n=10)。应用置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堵闭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家猪心梗模型(假手术组放置球囊,但不堵闭);利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梗后心脏结构特性,三维标测系统检测左室电压改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ELISA实验方法分析心肌结构及神经重构相关因子的含量变化。结果心梗组4只家猪因心室颤动死亡。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和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均变薄(P<0.05),而左室舒张末期内经变大(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心梗组神经生长因子相关蛋白-43、酪氨酸羟化酶标记的阳性神经密度明显增加(P<0.05),神经抑制因子Sema3a表达明显下降(P<0.05);心梗组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神经生长因子、促血管生成素-2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急性心梗后心脏结构和神经重构发生重大改变,此将影响心肌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6.
心率是重要的生命体征,在临床上易于迅速获得和准确测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心率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高血压、心力衰竭与心肌重塑)的发生以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新药物的诞生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的证据为临床医生控制心血管病患者心率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代谢综合征(MS)是代谢层面的心血管危险因子的聚集现象,主要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腹部肥胖等。近年来MS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严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属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基因家族,是由多种细胞表达,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分泌性糖蛋白。近年来多项临床试验提示PEDF参与了MS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有希望的疾病治疗靶点。本文就PEDF在MS中的作用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神经重构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行冠状动脉结扎术后随机分为心梗组、心梗+参松组(每公斤体重每天0.4 g)。假手术组开胸后在冠状动脉下穿线,但不结扎。术后8周,处死动物,从家兔梗死周边区及非梗死区取材。免疫组化研究生长相关蛋白(GAP43)及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纤维的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映研究核因子(NF-κB)、内皮素-1(ET-1)、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n=10)相比,心梗组(n=8)神经纤维密度显著增加,NF-κB、ET-1、NGF、IL-1β、TNF-α及p75-NTR的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心梗组相比,心梗+参松组(n=9)神经纤维密度减少,NF-κB、ET-1、NGF、IL-1β、TNF-α及p75-NTR 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降低心梗后的神经密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及NGF信号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常规氧疗对于基线无低氧血症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患者的临床影响尚不清楚。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一项最新随机临床试验就常规氧疗对疑似急性心梗患者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者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Robin Hofmann等从瑞典全国登记库中入选6629例血氧饱和度≥90%的疑似心梗患  相似文献   

20.
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一种阻断多种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ATNENA是一项安慰剂对照、双盲、平行组的随机化临床试验,旨在评估Dronedarone400mg,2次/日,在防止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病人的心血管病住院及全因死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