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Lorenz-RR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73例患者,其中,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7例,房性扑动(简称房扑)32例,不纯性房扑13例,房扑-房颤21例.采用DMS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及分析软件,对全部心搏Lorenz-RR散点...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73岁。因发作性心悸2年,曾诊断心房扑动,在外院行2次射频消融术,但术后仍有心悸,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窦房结游走)、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后经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Lorenz散点图提示非窦性心律,经获取最慢心率(最大RR间期)心电图片段分析,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提示Lorenz散点图可从整体上把握心脏节律,指导诊断。  相似文献   

3.
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的关键是P波,当伴有干扰时P波难以准确辨认,同时伴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不等)和心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宽大畸形)时,心电图表现更为复杂。本次教学查房就房性心动过速伴上述复杂情况与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2例患儿年龄分别为4、5岁,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为右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对发作房速时(消融前)作过的24 h动态心电图原始资料,通过散点图团块分析技术与心电图对照进行回顾分析,得到精确散点图形,发现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4层分布,第1层(底层)呈较连续曲线分布,全程Lorenz-RR散点图呈多分布,且关于45度线大致对称分布,以绿色团块为主(绿色团块代表心房搏动)。房速发生的心电图节律特点决定了无休止性房速的散点图特征。  相似文献   

5.
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是指起源于心房组织,与房室结传导无关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速的发生率约占全部室上速的7%-10%,随着射频消融术的开展,到1998年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心律失常登记的资料显示房速的发生率在其登记的资料上已上升到18%。房速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占儿童室上速的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动过速时分别在冠状静脉窦近端(CSp)和远端(CSd)快速起搏拖带心动过速的操作方法鉴别房性心动过速(AT)的价值。方法:入选67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动过速时分别以短于心动过速周长10~40 ms的间期起搏CSp和CSd,确认夺获心房后停止起搏。如果心动过速不终止,测量每次起搏停止后的第一个QRS波群起始至第一个自身A波的间期(VA间期),计算两个VA间期差值(DVA)。结果:67例患者平均年龄(41±17)岁,其中15例为AT患者,25例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7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后两类患者为非AT患者)。AT患者的DVA[(79±29)ms]大于非AT患者[(4±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AT患者的DVA均>10 ms,而非AT患者中无一例DVA>10 ms。结论:在冠状静脉窦不同部位起搏拖带心动过速,计算停止起搏后第一个DVA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的诊断或除外AT的方法,在使用较少标测电极时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腔内心电图上表现为房室同时激动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4例房室同时激动的AT患者的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并发房室结缓慢前传时,A波可与滞后的V波融合,使腔内心电图表现为房室同时激动,易误诊为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AT时房室也可同时激动,规范、细致的电生理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5岁,因间断心悸就诊。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见时间RR间期(t-RR)散点图呈3层分布,主导节律在最上层,下面两层分布为心动过速发作时的RR间期条带。全天心动过速发作时Lorenz-RR散点图呈"曲尺状"样分布;1 h Lorenz-RR散点图呈关于45°线两侧对称分布的两个团块。结合逆向回放心电图片段诊断为双房室结非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房室结1∶2下传心室所致。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2岁。既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年,每次发病经Valsalva氏动作后均可缓解恢复窦性心律。本次发作经Valsalva氏动作后无缓解而来我院诊治。急诊心电图示:P波不明,R—R间距绝对匀齐出现,频率167次/分。临床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滴注胺碘酮30min后,患者症状缓解,描记心电图(图1A)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之P′波与其前窦性心搏之T波相融,P′-R间期较窦性明显延长,各导QRS波群终末均增宽似发生了室内差异性传导,但仔细辨别可为逆行之P^-波,其在Ⅰ、Ⅱ、aVF等导联明显倒置,而在aVR导联直立,因与QRS波群终末部融合而形成了伪S波或伪r波。心电图诊断:①频发房性期前收缩;②房性反复搏动提示房室结双径路。后行24h动态心电图(图1B)证实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国卫民  张俭 《心电学杂志》2010,29(3):238-239
患者男性,68岁。因突发心悸3h来院就诊。心电图(图1)示未见窦性P波,基本节律为异位房性激动,P’-P’间期相等,心房率188次/min,P’-R间期逐渐延长(0.24—0.28s),直至QRS波群脱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一种鉴别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新方法。方法 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心房不同部位(右房心耳部、冠状静脉窦近端、远端)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定起搏后VA间期(最后一个起搏脉冲前传夺获的心室电图到起搏终止后第一心搏的最早心房电图的距离)。计算各部位起搏后VA间期的差别并取差别绝对数的最大值定义为ΔVA间期。结果 13例AVNRT起搏后ΔVA间期5.8±3.6(0~14)ms,9例AT起搏后ΔVA间期62.8±24.2(21~98)ms。ΔVA间期在所有AVNRT均<15 ms,在所有AT均>15 ms,因此起搏后ΔVA间期>15 ms用于诊断A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心房不同部位起搏拖带法可用于准确鉴别不典型AVNRT和起源点邻近Kock三角的AT。  相似文献   

12.
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传导的文氏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64岁。胸闷、心悸、浮肿1W加重伴发热3d。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16年。临床诊断:慢性右心功能不全,肺心脑病。Ⅱ导联示:P波形态各不相同,有直立、倒置、(-+)双相、(+-)双相,即使是直立或倒置的P波其深度也不同,P-P间距长短不一,P-P之间基线清晰,P频率为115次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0岁。因间歇性心悸、头晕16h于08:00入院。入院前6h症状明显伴出汗,我院监护中心电话传输心电图示不纯型心房扑动,心室率70~110次/min(图1A)。含服速效救心丸数粒,症状缓解不明显。患者于7年前发现“高血压”;2年前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同年行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而疑诊“冠心病”。体检:BP125/70mmHg,心界不大,心率82次/min,心律绝对不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一组起源于房室瓣环或其邻近心房肌(瓣周)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方法16例患者经心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证实为瓣周房速,并对电生理机制、靶点图特征、分布区域等进行分析。结果瓣周房速占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速的23.2%,起源点在左、右侧房室瓣环的分布比为3∶16;体表心电图特征、发生机制与其他房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成功靶点均有A、V两种成分,A、V电位幅度之比为2∶3~6∶1,靶点局部A波电位提前于体表心电图P′波20~46(38.6±6.7)ms;瓣环标测和消融成功率87.5%,复发率7.1%。结论瓣周房速在全部房速中占有相当比例,起源点分布右侧显著多于左侧。其电生理机制与其他房速无明显区别,瓣环标测和消融在房速射频消融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快递专栏编辑:最近我们遇到一份有争论的心电图,患者女,61岁,心悸不适呈反复发作3年,伴气短多次入院,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因再次心悸就诊。心电图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RR间期400m s),QRS波时限160m s,电轴-51°(图1)。推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静注胺碘酮后应用微量泵静脉维持,10h后心室率突降,立即停用胺碘酮。心电图示:Ⅱ导联P波倒置,心房率136bpm,心室率平均38bpm,QRS波时限140m s,可见连续P波不下传及RR间期长达2550m s后的逸搏心律;心电图诊断:房性心动过速伴高度房室阻滞(图2)。3h后房速转复为窦性…  相似文献   

16.
2例患者,男女各1例。动态心电图散点图大数据分析确诊为房性并行和室行并行心律,逆向出来的典型心动过速的片段心电图呈现出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下壁导联P波呈负向波,位于QRS波之前,且心动过速由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诱发;房性并行心律或窦性P波、室性早搏的发生不干扰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和过程。故推测心动过速折返环位于房室结内,诊断为快-慢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房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及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方法或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精确定位26例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的起源部位,右房起源房速23例:界嵴5例,冠状静脉窦口5例,房间隔右侧3例,Koch三角2例,右心耳1例,上腔静脉1例,余右房各壁各1例。左房起源房速3例均为右上肺静脉。V1导联P波双向或负向者房速多起源于右房;P波正向或双向的房速起源于左房;aVL导联及Ⅰ导联P波正向对诊断右房房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典型动态心电图病例,利用散点图逆向技术,分析并总结其心电散点图特征。结果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Lorenz-RR散点图特征为早搏点集与早搏前点集对称分布于等速线的两侧,早搏后点集重叠在窦性心律点集中不能单独显露,早搏前点集与早搏点集均向等速线延伸,形成特征性的横折竖"曲尺状"结构。结论房性并行心律伴节律重整的心电图散点图特征明显,是快速识别此类心律失常的高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论旁道位于左侧还是右侧,常可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折返环路中,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为房室间的前传支,旁道为房室间的逆传支,心房和心室都是折返环的必需成分。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室除极顺序正常,QRS波时限<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RR间期为下述两个间期之和:①AV间期(PR间期):从P波开始到R波开始,代表房内传导时间、房室结传导时间、希浦系传导时间三者之和,称为房室前向传导时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71岁.因左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头颅CT示:右侧大面积脑梗死入院.临床诊断:①高血压病;②2型糖尿病;③脑梗塞;④冠心病.入院时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P波增宽.入院后次日心率突然加快至150次/分,心电图(图1A)示:窦性P波消失,QRS波呈室上性,隐约可见F波,等电位线存在,提示为不典型心房扑动(2:1下传心室).不能排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