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新近的欧洲指南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的适应证不断扩大。但有20%~30%的患者在安装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之后,效果不明显,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合理地定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应答,应该更注重患者症状和改善,而不片面追求临床指标的改善。关注新的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应答的方法,选择最优的预测方法,如QRS波时限等预测方法,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效果,将加深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的认识,降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率,使更多的心力衰竭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药物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但是对于心功能Ⅲ-Ⅳ级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唯一能显著改善预后的有力治疗方法。本文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适应证的拓展、QRS时限与形态在CRT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优化程控与CRT治疗机制、CRT起搏电极植入技术及电极位置对应答效果的影响、CRT应答的预测因子评价与治疗展望五个方面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不同步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作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近年来受到了较大的重视。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及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疗效上具有重大作用。现就超声心动图在患者术前同步性评估、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电极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疗效评估及随访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虽然基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的药物治疗使心力衰竭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近年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上的重大进展.但是研究表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仍有约30%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无反应.现综述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与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讨论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的可能机制及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纽约心功能分级,但心脏性猝死发生率在再同步化治疗患者中仍很高.有研究提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起搏可能通过逆转正常激动顺序、延长QT间期和增加全室壁复极离散度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应评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明确是否同时植入带除颤功能的心室电极.  相似文献   

6.
心脏再同步化是治疗宽QRS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性别可能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有影响。性别相关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差异是医生告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其决策必需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房室之间、心室之间和心室内部非同步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但其疗效不一。以速度向量成像技术为代表的超声技术,在研究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及心肌组织结构力学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探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在评价心脏同步性、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选择、指导起搏电极放置以及术后疗效评价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首选方式。传统上将QRS波群宽度作为心脏再同步化手术评估指标存在一定局限性,导致心脏再同步化术后无反应。术前评估心肌的机械运动不同步尤为重要,利用超声、MRI和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检测心肌应变参数绘制牛眼图,可准确挑选合适患者,判断术中电极植入位置,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术后反应性。现将针对不同检查的应用及各自特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反应较差,研究者通过一系列临床研究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希望更多患者从中获益.现就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优化设计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疗效肯定;随着临床研究进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相关指南不断细化。本文结合近年临床试验结果及相应指南更新要点等对CRT/CRT-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脉冲起搏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起搏前心电图QRS平均时限≥140ms患者,植入CRT起搏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CRT起搏器植入前和术后1年后左心功能变化。结果:植入CRT起搏器后,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舒张充盈增加,心电图QRS时限缩短。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脏收缩调节器(CCM)对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影响。方法 2例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接受了最佳药物治疗,其中1例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者接受了再同步化治疗,另1例窄QRS波者接受了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治疗,仍然反复发作心力衰竭,在原植入器械的对侧植入CCM系统,包括了3根电极,1根右房电极,另外2根为右心室电极植入室间隔部位,这2根电极之间,以及与原右室导线之间间隔2 cm以上。根据导线的位置及参数决定导线与起搏器联接顺序,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 CCM能改善术后即刻及术后短期的心脏功能。结论对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仍有反复心力衰竭发作的终末期心肌病患者,不管是否存在CLBBB或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仍能够从CCM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必要时联合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合称心脏再同步化及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已成为中重度CHF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CRTD治疗中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有关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研究表明,合理选择患者是关键,根据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心肌机械活动不同步优于以QRS时限为标准。本文综述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再同步化治疗的条件和再同步化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通过为心力衰竭和传导异常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心肌起搏来改善心脏功能。基于双心室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但临床中有30%~40%的心力衰竭患者对常规双心室起搏无反应。因此,包括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等更接近生理性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运而生,此外,单纯左心室起搏和多点起搏技术等也是未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发展方向。现综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NYHA分级,降低死亡率,认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然而,有研究提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室起搏可能有致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复极离散并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认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对于是否应对适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大多数患者...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不同步化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超声心动图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用于筛选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预测和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和长期效果。现就超声心动图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已经经循证医学证实其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以及降低病死率。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其主要原因中左心室电极位置的选择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有重要影响,现从左心室电极目前的普遍选择位置、最延迟部位放置左心室电极、影响左心室电极植入位置的因素及受到的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自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问世近20年以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现已成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使更多患者从该治疗中获益;严格入选适应证及合理拓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便成了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左室四极电极导线与双极电极导线的结局有无明显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检索完成后按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研究、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包含28 196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植入传统双极电极导线相比,植入左室四极电极导线可显著减少术后电极导线更换、移位、无效及手术修正的情况发生(OR=0.53,95%CI:0.44~0.63,P0.00001);在经程控后能更好的消除膈神经刺激(OR=0.21,95%CI:0.09~0.50,P=0.0004);全因死亡事件明显减少(OR=0.60,95%CI:0.54~0.67,P0.00001);心力衰竭(心衰)住院事件同样明显减少(OR=0.34,95%CI:0.16~0.75,P=0.007)。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左室四极电极在电极导线更换、移位、无效及手术修正,膈神经刺激,全因死亡事件和心衰住院事件方面均优于传统双极电极,可显著改善患者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反应性、提高疗效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