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本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EB病毒(EBV)转化的人B淋巴母细胞(LCL)、人B淋巴细胞杂交瘤以及它们的亲本骨髓瘤细胞系的部分表面标记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人B淋巴细胞在EBV转化或杂交过程中表面标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LCL和杂交瘤细胞表面标记的检测可能为探寻人B细胞在这些过程中染色体保留或丢失的规律提供一种手段。此外,LCL及人B细胞杂交瘤细胞系有可能被用作一种新的模型,来研究人B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 EB 病毒转化为人 B 淋巴母细胞,其培养上清中含 IgM 和 IgG,部分为人抗 HFRS 病毒 IgM 和 IgG。采用含有高浓度白细胞介素6(IL-6)的人纤维母细胞系 CRL1506条件培养液(CM)及~(60)Co 照射 CRL1506饲养细胞对低密度培养的人 B 淋巴母细胞生长、抗体分泌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获得单个 B 淋巴母细胞克隆化成功,克隆化后人 B 淋巴母细胞系仍持续分泌抗体。本研究对于克服人单克隆抗体技术中人 B 淋巴母细胞克隆化难、抗体产量低、难于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等困难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用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 1株)死菌制剂(SAC)刺激人B淋巴细胞建立了人B细胞生长因子(BCGF)的检测系统。发现经PHA刺激的人扁桃体细胞培养上清可以促进SAC活化的B细胞的生长,~3H-TdR掺入率提高了2~3倍。同时,用~3H-TdR掺入法和有限稀释法观察了该上清对人-人B细胞杂交瘤生长和克隆率的影响,发现其可以促进人-人B细胞杂交瘤的生长、~3H-TdR掺入率提高2~3倍,可提高克隆率3倍以上。但人-人B细胞杂交瘤可吸收掉上述BCGF活性上清中的促杂交瘤细胞生长因子(HGF)活性,而对BCGF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该上清同时具有人BCGF和HGF活性,部分BCGF活性与HGF活性可能是由不问的分子所介导。 相似文献
5.
6.
7.
8.
用EBV转化的大肠癌患者B细胞构建噬菌体抗体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构建全人源化的噬菌体抗体库。方法采用EBV转化技术,ELISA技术,PCR技术,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结果EBV转化8例大肠癌患者PBMC,其中七例有抗大肠癌抗体产生,多次PCR扩增出5种VH(γ,μ)和9种VL(к,λ)基因,经简并组合成15种ScFv基因。在体外与表达载体fUSE5连接,电导入大肠杆菌MC1061,经四环素
抗性筛选,得到库容为1.1×107的初级噬菌体抗体库。全长ScFv基因的插入率为70%。结论应用EBV转化技术联合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全人源化的抗肿瘤单链抗体(ScFv),这一策略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EBV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忠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3,26(6):292-295
EBV转化B淋巴细胞后,形成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B-LCL)。B-LCL在体外能无限增殖,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本文就EBV对B淋巴细胞的转化机制、建立B-LCL应注意的问题以及B-LCL在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免疫学、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pMEP4-S,pLXSN-S);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正常人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经G418或HygromycinB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用RT-PCR检测抗性细胞总RNA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用ELISA检测抗性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HB-sAg的含量。结果 3种不同类型HBsAg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的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在转录水平上,可检出HB-sAgmRNA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细胞增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均可检出HBsAg;而以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最高,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表达HBsAg的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稳定表达,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的HBsAg明显高于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 相似文献
11.
抗人IFN—α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建株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IFNα在治疗淋巴细胞瘤、黑色素瘤、白血病和肾癌等肿瘤疾病,以及预防感冒、治疗乙型肝炎、单纯疱疹等病毒性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据统计,我国约有肿瘤患者300~400万人,慢性乙肝患者近100万人,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患者约有1亿人以上,估计每年对IFNα的总需求量大约为5~6亿支。由于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注射用)的IFNα纯度要求极高,因此作为治疗用的IFNα必须进行高度纯化。应用mAb技术进行IFNα的分离纯化,具有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尤适合大规模地对重组和天然… 相似文献
12.
EBV转化B淋巴细胞后 ,形成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 (B LCL)。B LCL在体外能无限增殖 ,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本文就EBV对B淋巴细胞的转化机制、建立B LCL应注意的问题以及B LCL在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免疫学、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用3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载体分别构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真核表达质粒(pCI-S、pMEP4-S、 pLXSN-S);然后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分别转染正常人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经G418或Hygromycin B筛选出抗性细胞克隆,用RT-PCR检测抗性细胞总RNA中目的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用ELISA检测抗性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中HBsAg的含量. 结果 3种不同类型HBsAg重组表达质粒转染的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在转录水平上,可检出HBsAg mRNA的表达;在蛋白水平上,细胞培养上清和细胞裂解液均可检出HBsAg;而以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最高,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表达HBsAg的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HBsAg真核表达质粒均可在EBV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中稳定表达,EB病毒表达质粒pMEP4-S表达的HBsAg明显高于真核表达质粒pCI-S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质粒pLXSN-S. 相似文献
15.
小鼠腹腔细胞作为人杂交瘤细胞饲养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鼠腹腔细胞作为人杂交瘤细胞饲养细胞的实验研究聂晶范永星赵洪礼(沈阳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沈阳110034)在人杂交瘤细胞克隆化的过程中,常规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作为饲养细胞,但因PBL制备比较烦琐,来源有限,给实际工作带来不便。我们在制备... 相似文献
16.
EBV转化B淋巴细胞后,形成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B-LCL).B-LCL在体外能无限增殖,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研究领域.本文就EBV对B淋巴细胞的转化机制、建立B-LCL应注意的问题以及B-LCL在细胞与分子遗传学、免疫学、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外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方法用EB病毒感染自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PBMC),加入CpGDNA免疫调节基序以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环胞菌素A(CysA)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LCL的形态特征,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LCL细胞膜表面分子CD19和CD23的表达水平。结果46例患者PBMC经EBV感染4周后,42例转化成永生化B淋巴母细胞系,成功率为91.3%。转化后的B淋巴母细胞体积增大积聚成团,可进一步分裂增殖并长期传代培养。结论转化后的LCL保持了成熟B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体外研究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刺激细胞和靶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对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副流感病毒1、2和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3、7型主要呼吸道病毒进行快诊。方法:从1986至1997年应用杂交瘤单抗技术,制备出上4类8种抗病毒单抗细胞库,连同用于连接物的抗碱性磷酸酶单抗细胞株,共有117株单抗细胞株。将以上4类8种病毒单抗连接抗碱性磷酸酶单抗复合物,以兔抗鼠搭桥进行APAAP桥联快速诊断。结果:获得满意结果,此技术结果清晰,无内源性酶干扰,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EB病毒转化B淋巴母细胞系(B-LCL),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提呈抗原肽,刺激短期培养的特异性T细胞活化并分泌IFN-γ,从而应用于T细胞表位鉴定中.方法:用B95-8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B病毒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PBMC,建立HFRS患者的B-LCL,以自身BLCL为APC,加载抗原肽后,刺激短期培养的G9L特异的HFRS患者CD8+ T细胞系,应用ELISPOT测定CD8+ T细胞受到抗原肽刺激后产生IFN-γ的能力.结果:加载过抗原肽G9L或V15R的B-LCL可刺激G9L特异的CD8+ T细胞活化并产生IFN-γ,而与G9L无同源序列的115P则不能刺激G9L特异的CD8+ T细胞活化.结论:B-LCL可作为非专职APC有效地将抗原肽提呈给特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20.
IL—6对小鼠(B—杂交瘤)7TD1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鼠B-杂交瘤7TD1细胞的生长依赖于IL-6的存在。本研究对有或无IL-6条件下,对7TD1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加以分析。结果发现:1.细胞在缺乏IL-6时,生长停滞并出现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2.DNA核酸酶抑制剂ATA可有效防止因IL-6缺乏所致的凋亡;3.RNA合成抑制剂CHX能充分抑制IL-6对7TD1的生物效应,从而使细胞步入凋亡。本研究提示,IL-6通过抑制7TD1内部持续存在的细胞死亡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