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杨军选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687-687
患者,男,18岁,3个月前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4d前在该院二次手术行肠粘连松解、肠坏死切除及肠排列术。3h前患者进流食后突然出现持续性腹部剧痛,经保守治疗不缓解,转入我院再次急诊剖腹探查见:腹腔有300ml血性渗液,空肠上段部分肠段扩张,色泽发黑,张力高,探查为该段肠管疝人肠排列肠管间,发生绞窄坏死,再次行肠切除吻合,修补系膜裂孔,术后恢复平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肠管倒置手术失败的教训,强调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短肠综合征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均在外院接受肠管倒置手术,除1例为结肠倒置外,其余均为小肠倒置,倒置肠管长度从10~50cm不等,5例小肠倒置手术均在广泛肠切除的同时进行,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4例出现肠梗阻。结果 1例病人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5年死亡,1例病人放弃治疗,1例行肠瘘及倒置小肠切除治愈,2例行倒置肠管切除治愈,1例行倒置肠管复位治愈。治愈病人依靠普通饮食和部分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正常营养状况。结论 短肠综合征病人应首选肠康复治疗和小肠移植。只有极少数病人适宜进行肠倒置手术,手术时倒置肠管不应超过10cm,手术时机应在广泛肠切除2年以后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倒置肠管的血液供应,避免肠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胃管行肠内排列术治疗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胃管行肠排列术治疗患者,给予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及观察,特别是术后注意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20例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正常,顺利拔出肠排列管并正常饮食,随访12例6个月至3年,无梗阻复发。结论使用胃管行肠排列术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减低患者再次梗阻发生率,而正确、细心的护理能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至最低,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例1:男,42岁。4年前,因肠梗阻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病因不明。术后半年,以“粘连性肠梗阻”转入本院治疗。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左腹出现肠型,腹痛阵发性加剧。当日,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乙状结肠扭转,肠管极度扩张。行减压术后,见乙状结肠肠袢较长,系膜底较窄、粘连,脾结肠韧带缺如,降结肠游离。遂行粘连松解,降结肠固定术。术后 8 d 痊愈出院。随访至今未复发。例2:女,38岁。为例 1 之胞妹。半年前,以腹胀、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3 d 入院。腹膨隆,左腹有肠型,全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移动性浊音(-)。腹部…  相似文献   

5.
腹茧症的诊治体会(附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坚  曹亦军  韩峰 《腹部外科》2003,16(6):359-360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8例腹茧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无一例确诊。均剖腹探查行粘连松解术。有 3例同时行小肠部分切除 ,其中 1例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 ;2例同时行肠排列术 ,术后 1月内因粘连性肠梗阻再次剖腹探查 ,行粘连松解术 ,术后并发小肠瘘 ,死亡 1例。结论 腹茧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式以单纯粘连松解术为宜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48岁。因十二指肠肿瘤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十二指肠内侧及胰头部约7cm×8cm肿块。遂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十二指肠恶性间质瘤,肿瘤自黏膜下浸润至浆膜外。术后第6天排气。进食后反复恶心、呕吐,轻度腹胀,不伴腹痛、发热。腹部查体无明显异常。但每日呕吐次数及量逐渐增加。经保守治疗3周。上消化道稀钡造影示:空肠上段肠管明显扩张,诊断“肠梗阻”。手术探查示:小肠系膜上有多个黄豆大囊性肿物。距胃空肠吻合口20cm处空肠肠管套叠约15cm。松解失败后行套叠肠管切除。小肠端端吻合。病理示:小肠(套叠处)肠壁间质充血、水…  相似文献   

7.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时肠道的处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总结肠缺血和淤血时肠道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6年收治的5例肠系膜血管闭塞的诊治过程,重点探讨不同情况下如何缩小肠管的切除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例病人中,3例病人处理得当,结果满意。l例病人初次处理不当,再次行肠切除,病人治愈。1例转当地医院后行造口还纳术,1周后因小肠大出血而死亡。结论对于受累肠管范围较小的病例,应将受累肠管切除。保证吻合口愈合良好;对于肠管累及范围较大的病例,应尽可能保留生机可能恢复的肠管,采用肠造口的方法观察肠管活力。适时进行造口还纳。在处理肠管的同时,对肠系膜血栓的病人应进行取栓,术后抗凝治疗,避免血栓蔓延和复发。  相似文献   

8.
刘泽良  凌凯  李清林 《腹部外科》2009,22(2):F0003-F0004
结肠梗阻常需急诊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病例中,近年来常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肠漏时有发生。手术中如何预防肠漏的发生,是外科医生须首先考虑和解决的问题。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在对结肠梗阻病人行手术治疗中,共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32例,术中应用注射器针管行封闭式肠腔减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例1:男,47岁。因直肠癌根治手术后复发2年,降结肠人工肛门半年,遵医嘱入院行化疗。化疗期间出现不全性肠梗阻,查人工肛门通畅,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术中见长约60cm的中段小肠穿过横结肠系膜裂孔,形成“U”字形肠袢内,肠管无绞窄,行肠袢复位,术中未注意标记裂疝孔,疝复位后,裂孔消失,终难寻找,未缝合裂孔。术后第5日病人再次出现不全性肠梗阻并持续存在。因病人属晚期癌症,坚决放弃再次手术,术后1月余死于全身衰竭。例2:男,39岁。因进食野山渣后出现腹部隐痛次日出现急性完全性肠梗阻症状2天入院。行急诊手术,术中见长约80cm回肠段疝过回肠末端系膜根部裂孔并扭转,肠管无绞窄。行疝内容物复位,术中未注意标记肠系膜裂孔,肠管复位后,裂孔消失,终难寻找,未能修补。术后随访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小肠排列管(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的安全性与远期疗效。方法把50例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治疗组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后,运用改良M-A管行肠重排列,术后第3天开始经改良M-A氏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不足部分有肠外营养补充。对照组仅行肠粘连松解,必要时加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常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术后再次出现肠梗阻例数及平均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住院日期、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肠梗阻再发率及再次出现肠梗阻的平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M-A管治疗反复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的,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于腹部手术后1~3周内发病,约占术后早期肠梗阻的90%。该肠梗阻是由于肠壁水肿、炎性渗出和肠管间广泛粘连所致,故很少发生肠绞窄和肠坏死。虽病程较长,但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缓解治愈。若贸然再次手术,极易并发肠瘘,腹腔感染和短肠综合征等致命性并发症,死亡率高然29.4%。当然,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肠绞窄和腹膜炎等病情恶化迹象,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外排列术治疗腹茧症的临床效果与预后。 方法回顾性纳入自2013年收治的5例腹茧症行肠外排列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例特征、手术经过与临床转归。 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9.8岁,3例具有既往腹部手术史;肠外排列术的平均时间为367.0 min、平均出血760 ml;3例行部分小肠切除术,平均切除长度21.3 cm;术后平均第14.8天开放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22 d;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45.2个月期间无患者因肠梗阻再次住院,临床疗效满意。 结论肠外排列术治疗腹茧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较好,可作为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3年间采用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治疗多次术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康复。1例肠坏死肠切除病例术后发生肠瘘,经内支撑管持续低负压引流后迅速痊愈。19例患者经1~7年随访,均未出现肠粘连和肠梗阻。结论对多次手术(2次以上)后出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小肠内支撑排列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肠内置管排列及经管肠内营养治疗复杂肠梗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复杂肠梗阻的治疗及预防其术后再发肠梗阻的问题,临床上仍然感到很困难。从1999年始,我们应用自制的肠内管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同时经该管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病情复杂的术后肠梗阻共3 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 2 .7岁。3 2例患者中初次手术18例,其中腹茧症3例,克隆氏病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肠肿瘤6例,放射性肠炎4例;再次(≥2次手术)手术9例,均为术后反复发作粘连性肠梗阻;急诊手术5例。2 .手术方法:①肠内管的制备:采用橡皮管,全长3~4m ,分两段,前段长约2m ,内径0 .3cm ,隔5cm剪一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2例经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治疗痊愈,住院时间(13±2.78)d。2例手术治疗,其中1例保守治疗1周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行梗阻坏死肠段切除术后痊愈;1例保守治疗3周无效,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部分小肠狭窄明显、瘢痕增生、弹性消失、肠壁高度水肿,遂行小肠部分切除术,术后并发肠瘘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发病特点并规范手术操作,及时诊断并实施保守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其发生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直肠癌手术并发症较多,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并发症。现将处理体会报告如下。一、造瘘段肠管的肠轴扭转引起术后梗阻。例1.女,62岁。患直肠癌经手术探查失去根治术机会,行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术后4天开瘘后,出现持续性腹胀之肠梗阻表现,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且发现造瘘部肠管水肿,色泽发紫,遂行开腹探查。见肠管有胀气,未见炎症、粘连、扭转、套叠等征象。进一步探查造瘘部位,发现肠段扭结180度。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7.
1995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院以小肠系膜间断缝合法行肠排列术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 8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8例中男 5例 ,女 3例 ,年龄为 3~ 12岁 ,曾做过 2次手术者 4例 ,3次手术者 3例 ,4次者 1例 ,全组病例均以反复保守治疗无效后 ,而行肠系膜间断缝合法的肠排列术。2 .方法 :本组病例均属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肠管之间互相粘连成团 ,肠管粗细不等 ,肠壁厚薄不一。手术时以钝性 ,锐性交替仔细地分离粘连 ,做到稳、准、耐心。防止撕裂肠管 ,达到彻底松解的目的 ,对破损或撕裂的肠管进行修复 ,严重者予以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27例因胆石病施行胆道手术后发生肠外瘘病例。病人平均在外院接受28次手术,导致肠外痿发生的胆道手术是:胆囊切除术4例,胆总管探查术11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5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3例。刀例病人中19例在我院平均接受1.7次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确定性肠瘘治疗手术,7例同时行胆道手术。23例病人临床治愈出院,死亡4例。本文讨论了胆道术后肠外瘘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强调有效的腹腔引流和营养支特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并介绍了带蒂肠片修复手术在本症治疗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8年1月11例术前检查不能明确的可疑AMI患者资料,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8例(72. 7%)术中证实为急性肠缺血坏死,均中转开腹手术切除坏死段肠管,其中7例行Ⅰ期吻合,1例因缺血坏死肠管广泛,结肠内容物较多,腹腔污染严重而行远段小肠造瘘术,术后2天因腹痛剧烈不缓解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部分残余小肠肠管呈渐进性缺血坏死,再次行坏死小肠切除+小肠造瘘术,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78~185 min),平均出血量95 ml (40~210 ml),平均住院时间11 d(7~28 d),8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均于门诊定期复诊6个月,未再次出现明显腹痛、腹胀等症状,进食正常,大便良好,其中二次手术者术后3个月行小肠造瘘还纳,术后恢复良好。另3例探查术中见肠管远端存在不同程度粘连,血运、蠕动正常,无明显出血、坏死表现,行肠粘连松解术。结论对于腹部症状和体征不相符,伴有急性肠梗阻的可疑AMI患者,在严格掌握探查指征以及手术时机情况下,腹腔镜技术可有效地用于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的患者进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其中2例行病变肠段切除,一期肠吻合术,其余10例行捷径手术,病变肠段旷置术。结果:全部临床治愈,主要并发症为肠瘘(25%)、腹腔感染(16.7%)。结论: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需手术治疗,捷径手术+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是有效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