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索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 PERG)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m visnal evoked potential,P-VEP)对慢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慢性青光眼采用P-ERG和V-VEP检测,观察指标:P-ERG的b波波幅(AB50)及其潜伏时(LB50),P-VEP的P100波幅(AP100)及其潜伏时(LP100),定量中心视野的总灰度值。结果:(1)AB50、LB50、AP100和LP100对慢性青光眼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04%、38.06%、67.16%和76.12%。(2)中心视野总灰度值为AB50和AP100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LB50和LP100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P-ERG和P-VEP可以为慢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P-ERG和P-VEP与青光眼视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可对对青光眼的定量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正常、眼底无病理改变的40例手术前后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和视网膜电图(ERG)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发现白内障对F-VEP的P_1幅值、峰时无明显影响(P>0.05),F-VEP波形手术前后基本一致,白内障可使ERG a波峰时延长3.82ms(P<0.01),a波振幅因个体差异较大未呈现显著差别(P>0.05);白内障可使ERG b波幅值降低约42μV(P<0.01),b波峰时较正常对照组延长1.98ms,相差显著(P<0.05),但较术后提前1.35ms(P<0.05)。本结果为白内障术前预测视觉功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视诱发电位(PVEP)和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辅助诊断垂体肿瘤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联合检测PVEP和PERG的方法,分别检测26例正常志愿者、16例确诊垂体肿瘤的患者;被临床诊断为球后视功能损害,其PVEP和PERG的改变和垂体肿瘤相似的20例患者进一步作头颅CT检查。结果:垂体肿瘤患者PVEP—P100的潜伏期及幅值明显异常、PERG大致正常;20例提示有球后视功能损害的患者中,有8例最终确诊为垂体肿瘤。结论:联合检测PVEP和PERG的方法有利于早期发现垂体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FERG,PERG)及视觉诱发电位(FVEP,PVEP)的异同.方法 选取通过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眼科相关检查确定眼部没有明显异常的正常成年猕猴3只(6眼)及健康成年人8例(16眼),对其FERG、PERG、FVEP、PVEP进行检测和记录,导出数据后运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暗适应0.01ERG的b波及暗适应3.0ERG的a波,b波猕猴与人相比峰时明显较短,振幅明显较低(P<0.05).暗适应Ops的OS2波猕猴与人相比振幅明显较低(P<0.05).明适应3.0ERG的a波,b波峰时和振幅,明适应30 Hz震荡电位振幅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VEP的P2波猕猴与人相比峰时明显较短,振幅明显较高(P<0.05).PERG猕猴与人相比P50及N95波振幅明显较低(P<0.05).PVEP的P100波峰时猕猴与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波振幅猕猴与人相比较低(P<0.05).结论 视网膜电图及视觉诱发电位可对猕猴行视功能评价,作为评估人视网膜功能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酒精对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及纳洛酮的翻转作用。方法: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低剂量纳洛酮组和高剂量纳洛酮组。首先记录麻醉平稳后60min内正常大鼠FVEP正常值,然后观察酒精对大鼠FVEP的影响,最后分别观察两种剂量的纳洛酮对酒精致大鼠FVEP影响的翻转作用。结果:酒精使大鼠FVEP鄄P1潜时明显延长(P<0.01),低剂量纳洛酮不能翻转酒精致大鼠的FVEP鄄P1延长(P>0.05),高剂量纳洛酮能明显翻转酒精致大鼠FVEP鄄P1延长(P<0.01)。结论:酒精能使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潜时延长,表明其对视功能具有损害作用,低剂量纳洛酮不能翻转其损害作用,而高剂量纳洛酮则能翻转其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全视网膜光凝(PRP)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影响.方法收集DR患者39眼,平均年龄55.7岁,将DR患者VEP的潜时、振幅与同年龄正常人对照,在PRP前、后4周进行VEP的检测,并分别进行振幅、潜时的对比.结果DR患者的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振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而潜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PRP前后无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还是P-VEP的振幅及潜时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只影响视信息的传递数量而不影响视信息的传递速度,PRP未造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的损伤,进一步证明了PRP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纤维电极和NYZ-1型视诱发电位检测系统,对临床已确诊和拟诊为球后视神经炎的96只眼,进行了模式翻转视网膜电图和视诱发电位的检测,观察到P-VEP之P100波和PERG之q波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两种检测项目联合分析在评估眼钝挫伤视觉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44例单侧眼挫伤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ERG)、视觉诱发电位(VEP)、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并与自身健侧眼为对照眼比较.同时分析图形VEP(P-VEP)和mfERG在诊断眼钝挫伤上的一致性,以及与受伤天数和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侧眼比较视觉电生理各指标,结果显示损伤眼表现为P-VEP P100的峰时值显著延长和幅值显著降低(P<0.05),F-VEPP1的幅值显著降低(P<0.05)和mfERG的中心反应幅值显著降低(P<0.05).P-VEP和mfERG两种方法对44例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差异不显著,但是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低,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眼球钝挫伤进行诊断.受伤天数与P-VEP潜伏期和幅值、mfERG中心反应没有明显相关性.视力与P100峰时值具有相关性.结论 眼外伤导致视神经受损的同时也可能伴有黄斑功能的下降,并且VEP和mfERG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眼外伤早期诊断,提高阳性率及后续的治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形觉剥夺弱视幼猫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40只4周龄幼猫分为正常组、单眼剥夺组、对照组、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通过单眼眼睑缝合制备形觉剥夺的弱视模型,观察不同干预条件下各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P100波的峰时及振幅的变化.结果剥夺组、对照组剥夺眼P100波峰时值延长,振幅降低,与正常组及对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多巴组双眼P-VEP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多巴能缩短弱视眼的P100波峰时及提高P100波的振幅,能促进弱视眼传导和感觉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弱视的色觉损害以及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早期诊断和评价弱视儿童视功能的临床价值,探讨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表现和差异。【方法】 应用同亮度不同颜色棋盘格的刺激,比较正常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结果】 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儿童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组。①三组儿童组内比较发现:除绿/灰刺激后产生的P1波潜伏期比其它颜色刺激延长之外;其它颜色刺激产生的P1潜伏期两两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种颜色刺激产生的P1-N2振幅在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组和屈光不正组儿童在蓝/灰(P = 0.004)和蓝/黄刺激(P = 0.01)后的P1潜伏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在红/灰刺激(P = 0.007)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③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蓝/灰(P = 0.02)和蓝/黄刺激(P = 0.01)后的P1潜伏期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潜伏期没有显著差别;正常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红/灰(P = 0.005)和黑/白刺激(P = 0.009)后的P1-N2振幅有显著差别,而其它颜色刺激后的P1-N2振幅没有显著差别。④屈光不正组和屈光参差组儿童在各种不同颜色刺激后,两组之间的P1潜伏期及P1-N2没有显著差异 (P值均大于0.05)。【结论】 正常眼和弱视眼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存在差异,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之间则不存在差异。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可能有助于弱视的早期诊断和视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在造模后6个月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情况,研究持续高血糖对大鼠视功能的损害.方法:SD大鼠采用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20只大鼠,在造模前和造模后1周、2周、1~6月分别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记录评价.结果: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mfERG的N1波和P1波峰潜时有延长的趋势;而N1波和P1波的振幅随着高血糖状态持续而降低,其中P1波的反应密度变化明显.结论:STZ糖尿病大鼠在两周即可出现视功能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14.
15.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早期视觉诱发电位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 0、6、12、2 4、48h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 VEP)的波形变化特征 ,探讨F VEP对HIBD的早期监测作用。方法 :检测 8只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 ,12 0只新生鼠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HIBD组、急性缺氧组各 40只 ,按动物模型建立后 0、6、12、2 4、48h分为 5个时段 ,每组各时段均为 8只 ,采用闪光刺激法检测视觉诱发电位后 ,取脑组织标本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①正常 7日龄新生鼠F VEP有一波形分化良好的正相波 ,其潜伏期为 (30 .0± 1.17)ms,波幅为 (4 .0 7± 0 .35 ) μV ;假手术组潜伏期为 (30 .6 7± 1.2 3)ms,波幅为 (4 .10± 0 .42 ) μV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HIBD组 0、6、12、2 4、48h潜伏期延长 ,与假手术组各时段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波幅降低 ,在 0、6h时段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2、2 4、48h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①新生鼠HIBD发生时 ,F VEP迅速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的改变 ,假手术的实施对其波形无明显影响。②缺氧后持续异常的F VEP提示HIBD存在 ,有助于HIBD的早期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F-VEP)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特征及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罗兰RETIport电生理仪,记录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43例86眼的F-ERG、P-VEP及F-VEP。结果受检的86只视网膜色素变性眼中,ERG中暗视视杆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83.7%、暗适应最大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明视视锥细胞反应为熄灭型者占57%、闪烁光反应熄灭型者占43%、Ops熄灭型者占62.8%;P-VEP无波形的患者占26.7%;F-VEP均引出波形。其中视力<0.3与视力≥0.3患者相比,各种电生理检查指标均有显著性降低。视力≥0.3患者的视力与各项电生理检查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均无相关性。结论RP患者的F-ERG各反应与VEP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对26例老年Ⅱ型糖尿病进行视觉和体感诱发电位(EP)检查,视觉诱发电位(SEP)异常16例(61.54%);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14例(53.85%)。两种检查至少有一项异常者共25例,总异常率为96.16%,其中有6例(23.08%)无临床症状。认为EP检查灵敏度高,检出异常率高,对老年Ⅱ型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视觉电生理检查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预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和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检查对术后视力预测的可靠性。方法:分析137眼白内障患者术前做F-ERG和F-VEP检查与术后视力的关系。结果: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符合率达90.8%。结论:F-ERG和F-VEP对白内障术后的视功能预测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