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源地区无偿献血者HBV感染与ABO血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又称“戴恩颗粒”,1970年由Dane发现。外形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结构:外部为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囊膜,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内部为20面体对称的核心结构,直径27nm,表面含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核心抗原(HBeAg);核心内部具有环形双股DNA和DNA聚合酶。属嗜肝DNA病毒族。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是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能够弥补由于HBV基因突变导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缺失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的“误导”,在乙肝患者全病程中检测Pre—S1抗原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与血清e系统的关系。方法:用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135例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e抗原阳性组与e抗体阳性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与各临床类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阳性多见于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且与e抗原表达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何伟  田水林  施卫兵 《中国医刊》2023,(12):1307-1312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B virus,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epatitis B-M,HBVM)、前S1抗原(Pre S1)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DNA)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00例CHB患者,根据HBV-M[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 Ag)、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surface antigen,HBs 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 Ag)、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e-antigen,HBe Ab)、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 Ab)分别用a、b、c、d、e表示]检测结果分组,分析各组Pre S1定量与阳性率、HBV-DN...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8岁,因“乙型肝炎病史10年,乏力、尿黄2个月,加重伴意识障碍1周”于2006年12月28日收入院。10年前体检时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当时肝功能正常,未予治疗。3年前检查乙型肝炎5项为HBsAg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乙型肝炎病毒(HBV)-DNA10^5 copies/ml;开始服用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100mg/d)。  相似文献   

6.
王彩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169-117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4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 DNA自发性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患者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及阳性分组,分析基线ALT水平、HBeAg阴性或阳性对HBV DNA下降水平的影响。结果:①HBeAg阳性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基线HBV DNA与12周时HBV DN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LT〉5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2 ULN组基线HBV DNA水平与12周时HBV 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ULN〈ALT≤5ULN组基线HBVDNA与12周时HBVDNA下降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12周血清HBVDNA水平存在一定水平的下降,且与肝脏炎症程度有相关性,而与HBeAg阴性或阳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抗病毒治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患者要有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俗称大三阳)用核苷类药物治疗1年后,如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PCR方法),同时e抗原转阴,e抗体转为阳性,应继续维持治疗至少1年后才能停药。对于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则疗程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性强、敏感性高的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逐步加入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DNA耦联物,PCR扩增相应的DNA标记,通过检测DNA来反映相应抗原的量。结果:免疫PCR检测敏感度为常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300倍,结论:免疫PCR是一种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乙型肝炎患者HBV Pre—S1Ag、HBV DNA及生化指标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 Pre-S1 Ag)、乙肝病毒DNA(HBV DNA)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急、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57例乙肝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HBVPre—S1Ag。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测定HBV DNA,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乙肝患者HBV Pre-S1Ag阳性率、HBV DNA和ALT、AST值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急性乙肝患者ALT、AST值较慢性乙肝患者高(P〈0.05),而两者HBV Pre-S1 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HBV Pre—S1 Ag和HBV DNA能准确反映HBV感染情况;ALT、AST对急、慢性乙肝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尚秀 《医学综述》2011,17(14):2151-2153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可溶性成分,为HBV复制和具有传染性的标志。HBeAg可与人白细胞抗原协同,并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在HBV病毒的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HBeAg对HBV DNA的复制具有调节作用。在临床实践中,HBeAg的检测对指导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HBeAg变异后出现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使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TV重叠感染情况及初步探讨TTV的致病性。方法:在ORF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TTV DNA,对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测序。结果: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11%、27%、48%。其中前两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其HBV感染复制指标的阳性率在TTV DNA阳性与TTV DNA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TBIL在TTV DNA阳性病人组与TTV DNA阴性病人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TV DNA阳性病人组明显高于TTV DNA阴性病人组。结论: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献血员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阳性带,提示TT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HBV感染病情加重因素之一,TTV重叠感染对HBV的复制可能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经体液传播的相关临床检验学依据。方法通过EHSA方法筛选出23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核心抗体(HBcAb)同时阳性即大三阳患者,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以及尿液中HBV—DNA的含量结果230例大三阳患者中12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尿液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8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唾液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30例同时测其血清和母初乳中HBV—DNA含量,阳性率都为100%结论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患者唾液、尿液及母初乳中的HBV—DNA含量高低同血液中HBV—DNA的含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为乙型肝炎是通过唾液、乳汁及尿液进行传播的理论提供了临床检验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何启军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16-22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复制关系,阐述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对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的分析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5201例和HBV-M阴性1840例,检测其胁-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 DNA。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者1280例,HBV 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7.0%。HBsAg、抗一HBe、抗一HBc阳性者3582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41.O%和36.O%,HBsAg和抗一HBc阳性者339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2.2%和29.2%,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一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HBVDNA定量〉1000拷贝/ML为诊断标准。经卡方检验,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的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谭友坤 《中外医疗》2010,29(27):87-8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肝5项,HBV Pres1抗原检测,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73例HBV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 Pres1抗原、HBV DNA及ALT阳性检出结果,在各组模式中,1组PreSl抗原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0.0%。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抗原与HBV DNA两者之间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阳性及阴性现象。Pres1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Pres1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较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敏感,对临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与阴性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将1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62例)及阴性组(59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肝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判断炎症活动度。结果 HBeAg阴性组和阳性组平均年龄及病程分别为(36.95±8.5)岁和(33.23±10.42)岁(,118.79±72.29)个月和(82.45±52.24)个月(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分别为(6.43±1.18)IU.mL-1 vs(4.16±2.48)IU.mL-1(、222.54±272.68)IU.L-1 vs(134.88±120.85)IU.L-1(两组比较均P〈0.05);HBeAg阳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095,P〉0.05;HBeAg阴性组血清HBV 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相关性检验rs=0.261,P〈0.05。结论 HBeAg阳性与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点有所不同,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变程度应综合一般临床资料、血清HBV DNA水平及肝穿刺病理来共同评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乙肝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Pre—S1;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法测定HBV—DNA,最后分析前S1抗原在临床检测应用的价值。结果Pre—S1抗原在HBe如(+)组中检出率(82.8%)和HBeAg(-)组中检出率(27.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re—S1抗原与E系统关系密切;Pre—S1抗原与HBV—DNA有良好相关性。结论HBV—M、Pre—S1抗原和HBV—DNA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Pre—S1抗原是HBV感染与复制的良好指标,可作为乙型肝炎新的检测手段和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与前-S1(pre-S1)抗原和前-S2(pre-s2)抗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8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前pre-S1抗原和pre-s2抗原,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法测定患者HBV-DNA。结果213例HBV-DNA阴性患者的Pre-S1抗原阳性率为15.02%,Pre-s2抗原阳性率为9.86%;587例HBV-DN阳性患者的Pre-S1阳性率抗原为87.39%,Pre-s2抗原阳性率为80.75%;HBV-DNA阴性患者的Pre-S1和Pre-s2抗原阳性率显著地小于HBV-DNA阳性患者(P〈0.05);HBV.DNA载量与pre-sl抗原和Pre-s2抗原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均P〈0.001)。结论在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HBV.DNA载量与Pre-S1抗原和Pre-s2抗原高度相关,pre-S1和pre-s2抗原检测是HBV-DNA检测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中药联合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柳宁 《医学文选》2002,21(6):787-78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48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HBeAg阳性CHB患者按随机分组方法纳入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 mg,对照组每天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第12、24和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 DNA水平、HBV 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时,治疗组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94±0.58)vs(3.52±0.97)](P〈0.01),HBV DNA转阴率优于对照组(65.3%vs 41.2%)(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明显差异(18.4%vs 11.8%)(P〉0.05),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73.5%vs 68.6%)(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3.1%vs 52.9%)(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48周,替比夫定对HBV的抑制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而血清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新光 《当代医学》2013,(33):119-1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基因分型与阿德福韦酯疗效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的35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基因分型将其分为B、C两组,其中B组患者271例,男183例,女88例;C组患者79例,男53例,女26例。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96周时HBV DNA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e抗原转阴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之后B、C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转阴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24、48、96周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乙型肝炎HbeAg阳性病例血清转换方面,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从12周到第96周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转换较慢,而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转阴率可提高。结论阿德福韦酯能够对HBV复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患者炎症消退和HBeAg血清转换。阿德福韦酯对于B型及C型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