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定性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的近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38例来诊的UAP患者采血行心肌钙蛋白定性检测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检测,并严密观察2周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周内,血清cTnⅠ阳性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35.3%,高于cTnI阴性UAP患者,后者为4.8%(P〈0.05);CK-MB异常的UAP患者中22.2%在2周内发生心脏意外事件,CK-MB正常的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发生率为17.2%(P〉0.05)。结论 血清cTnⅠ定性检测对识别高危UAP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比CK-MB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肌钙蛋白 I(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病变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U AP患者于心绞痛发作时 ,发作 6、2 4小时取静脉血 2 ml,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清 c Tn I浓度 ,同时做 12~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 ST段缺血性下移或上移情况。5 7例患者按 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按 2 0 0 1年 ACC/AHA PCI标准将冠状动脉解剖病变分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病变 ,按传统 Proudilit狭窄分级法将冠脉狭窄分为 ~ 级 ,分析 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危险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后 6、2 4小时 c Tn I明显增高 ,且 2 4小时 c Tn I浓度与心电图 ST段移位相关 (r =0 .5 9,P<0 .0 5 ) ,病变愈复杂 (中、高危险病变 )狭窄程度愈重 (>5 0 %以上狭窄 ) ,c Tn I愈高。结论  c Tn I可预测 U AP患者的预后 ,c Tn I愈高 ,心电图 ST段移位愈大 ,冠脉危险病变愈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115例 U A患者根据其病史、心电图及肌钙蛋白 T(Tn T)变化分为低危险组 (A组 ,48例 )、中危险组 (B组 ,3 6例 )和高危险组 (C组 ,3 1例 )。分别记录入院前 48h心绞痛发作情况 ,其中 98例 (A、B、C组各 41例、3 0例和 2 7例 )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详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住院期间同时测定 C-反应蛋白 (CRP)水平。结果  C组心绞痛病史明显短于 A组和 B组 ,二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 ;C组患者入院前 48h心绞痛发作次数较 A组为多 (P<0 .0 5 ) ;C组三支病变较 A组多见 ,而单支病变 A组较 C组多见 (P均 <0 .0 5 ) ;C组 CRP水平较 A、B组明显增高 (P均 <0 .0 5 )。结论 高危险组冠状动脉病变较低、中危险组广泛 ,心绞痛发作次数亦较后二组为多 ,临床上常需要更强的药物治疗及积极的介入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性并指导其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和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静息性)患者,并对所有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发劳力性心绞痛单支病变较其它组心绞痛多见(P<0.05);恶化劳力性、静息性心绞痛左主干病变较初发劳力性多见(P<0.05);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形态以A型病变多见,不稳定型心绞痛以C型病变多见,两者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总的血栓检出率高于前者(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形态复杂、血栓发生率高,病变的不稳定导致其病情严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的定量测定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96例UA患者及25例健康人分别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测定,并常规治疗,严密观察住院期间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cTnI≥0.3μg/L的28例UA患者中有13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事件,而cTnI<0.3μg/L的68例UA患者中仅3例在2周内发生心脏事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TnI的定量检测对识别高危UA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TnI≥0.3μg/L提示UA患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最多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之一,它临床表现多样,预后具有多方向性.老年人UAP临床表现更不典型、更多样性.为了解老年人不同类型的UAP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我们对26例老年人UAP患者进行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兹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6例UAP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12月以来住院资料完整的病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5例,年龄60—70岁,平均年龄64岁.1.2 不稳定性心绞痛分型 根据WHO心绞痛分型原则,结合1994年5月全国UAP防治研讨会精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方法 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34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4例在发病后5日内多时间点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包括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和活性、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并通过时量曲线分析心肌标志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结果 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仅有7例心肌标志物不同程度升高;而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和肌红蛋白的峰值分别为24,16,8小时。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界峰值分别为0.25,16.6,75.6 μg/L,结论 诊断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为心肌肌钙蛋白0.25 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MB为16.6 μg/L,肌红蛋白为75.6 μg/L。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95例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临床症状及其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从发作性胸痛、胸闷为主诉或伴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疑似心绞痛,并经心脏超声、胸片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95例,其中典型心绞痛36例;疑似心绞痛的非典型胸痛59例;伴有ST-T改变者87例(缺血型改变25例、非特异性改变62例)。分别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径狭窄≥50%为造影阳性,诊断冠心病的依据。结果:95例患者造影阳性的45例,其中36例典型心绞痛造影者阳性34例(伴ST-T典型缺血型改变23例、非特异性改变者10例、无改者1例),阳性率94.44%;59例非典型胸痛造影阳性11例(伴非特异性ST-T改变),阳性率18.64%。两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典型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相关性高,非典型胸痛或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年龄≤ 45岁不稳定心绞痛 (UA)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住院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特征。方法 SUNDAY注册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登记研究 ,选择首次因UA/NSTEMI在我院住院的患者 ,按年龄分为≤ 45岁和 >45岁组 ,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临床特征。结果 共入选 10 13例患者 ,其中≤ 45岁的患者 72例 ( 7.1% )。年龄≤ 45岁组男性更多( 93 .1%与 68.7% ,P <0 .0 0 1) ,吸烟比例较高 ( 5 9.7%与 3 6.7% ,P <0 .0 0 1)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较低 ( 3 7.0 4± 7.80mmol/L与 40 .48± 9.3 5mmol/L ,P <0 .0 1) ,高血压 ( 3 6.1%与 65 .4% ,P <0 .0 0 1)、糖尿病 ( 9.7%与 2 1.3 % ,P <0 .0 1)和缺血性卒中 ( 0 %与 9.1% ,P <0 .0 1)病史少。年龄≤ 45岁的患者单支病变更多 ( 4 4.8%与 2 8.4% ,P <0 .0 1)。结论 年龄≤ 45岁UA/NSTEMI的住院患者中男性和单支病变更多 ,吸烟比率更高 ,HDL C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12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同时行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ARAS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3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ARAS的发生率为22.8%;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肾功能不全、颈动脉粥样斑块是ARAS的预测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颈动脉粥样斑块、冠脉三支病变是ARA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特别是冠脉三支病变者,尤其伴有高龄、颈动脉粥样斑块者,应该在冠脉造影后行肾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及早发现ARAS。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自主神经功能的活动在调节冠状动脉血流中起重要作用,而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将导致冠脉血流减少和冠脉血流储备功能下降。早在1910年,就曾有报道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死后尸检冠状动脉完全正常。近年来人们发现该类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病例中占10%~30%,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临床首先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且疼痛性质与冠心病心绞痛相似,如果不加以识别,易造成误诊。本文15例首诊均误为冠心病心绞痛,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诊断为UAP并进行冠脉造影的7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相比有权显著差异(P<0.01),初发劳累型心绞痛与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单支病变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梗死后心绞痛次全或完全闭塞明显增多(51.09%),与其他各型心绞痛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此型血栓的检出率较高(14.8%)。恶化劳累型、梗死后心绞痛及混合型心绞痛,其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偏心型、复杂型病变及B、C型病变发生率较高,其与初发劳累型、变异型、静息型心绞痛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初发劳累型心绞痛单支病变、同心型及A型病变多见。(2)梗死后心绞痛冠脉血管次全或完全闭塞多见。(3)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及混合型心绞痛冠脉病变,多表现为多支、偏心型、复杂型及B、C型病.  相似文献   

13.
肌钙蛋白T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和造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循环杂志》2001,16(3):170-172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肌钙蛋白T(TnT)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特点.方法96例UA患者根据TnT是否阳性分成TnT阳性组(32例)和TnT阴性组(64例).分别记录入院前24小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最重1次心绞痛的持续时间,87例于住院期间接受了冠脉造影(TnT阳性组29例,TnT阴性组58例),详细分析冠脉病变的程度及血栓形成的情况,住院期间同时取血测定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TnT阳性组心绞痛病史较TnT阴性组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入院前24小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最重1次心绞痛的持续时间TnT阳性组明显长于TnT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nT阳性组B2/C型病变占79.3%,TnT阴性组占43.1%;冠脉前向血流小于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2级的分别占24.1%和5.2%;冠脉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0.7%和5.2%,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TnT阳性组C-反应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TnT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杂的冠脉病变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引起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可能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TnT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多见于老年男性(占86.6%)。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和高血压(或)脑血管病家族史均是其危险因素,分别占63.4%、36.6%、22.0%、82.9%、34.1%、34.1%和70.7%。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部位最多见于前降支(占84.1%)。其次为右冠脉(占48.8%),左旋支(占32.9%),左冠脉主干(占6.1%),其中Ⅲ—Ⅴ级病变占76.6%,77.3%为偏心性狭窄。初发劳力型心绞痛85.7%为单支病变,自发型心绞痛50%为Ⅰ-Ⅱ级病变,且有4例冠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96.3%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84.6%的梗塞后心绞痛为多支病变。9例有室壁瘤形成,既往均有心肌梗塞病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罪犯斑块的冠状动脉CT造影(CTCA)和光学相干成像(OCT)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2年6月~2014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CTCA、OCT检查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规获取病史和临床检验指标。分析CTCA显示罪犯病变最小CT值、CT重构指数和OCT显示罪犯斑块最薄纤维帽厚度、内膜撕裂和血栓的关系。依据最薄纤维帽厚度分将患者为≤65μm和65μm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最小CT值、CT重构指数、内膜撕裂及血栓发生率情况。结果最薄纤维帽厚度与对应截面最小CT值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7,P0.001;而CT重构指数与最薄纤维帽厚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0.45,P=0.006。最薄纤维帽厚度≤65μm和65μm两组患者CTCA显示的最小CT值(50.7±25.5 vs.78.7±29.8,P=0.006)、CT重构指数(1.34±0.22 vs.1.12±0.15,P=0.0013)、内膜撕裂(78.6%vs.19%,P=0.001)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栓发生率有差别(50.0%vs.14.3%,P=0.053),但未达统计学差异。内膜最薄厚度与CTCA及临床指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膜厚度与斑块最小CT值、CTRI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28。结论结合CTCA最小CT值、CTRI对预测内膜撕裂的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 (Fg)在冠状动脉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 ,以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中与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ACS病人、49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病人和 5 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 (NS)进行Fg和cTnⅠ测定 ,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 :SA组病人Fg测定值为( 3 .2 9± 0 .68)g/L ,低于ACS组病人 ( 3 .89± 1.0 8) g/L ,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NS组Fg测定值最低 ,为 ( 2 .91± 0 .63 ) g/L ,与ACS组及S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或P <0 .0 1)。ACS病人Fg和cTn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 (P =0 .0 0 4)。结论 :Fg在冠状动脉疾病及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ACS病人炎症与心肌损伤共存且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 c Tn I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价值 ,我们检测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 c Tn I,并观察其预后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 1 5 0例患者 ,男 91例、女 5 9例 ,平均年龄60 .8± 2 6.7岁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均有 ST段动态演变 (即发作时 ST段较前下移≥ 0 .0 5 m V,或 ST段上移≥ 0 .1 m V) ,并经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排除AMI。方法 :1选用杭州产快速肌钙蛋白 试剂盒 ,阳性为 c Tn I>0 .2 ng/ml,阴性为 c Tn I<0 .2 ng/ml。2患者入院后立即采血 ,取全血或血清加入样品孔中。1 5分钟后读取结果。阳性 :出现两条色带 ,一条在…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fable angina,SA)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fion,AM)、心源性猝死之间的一种状态。UA患者预后不一;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逆转为SA;少数病例可在短期内进展为AMI或心源性猝死,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笔者研究分析了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T,cTnT)在判断UA患者预后的价值,以便能在心脏事件发生前进行前瞻性观察。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3年11月至2004年10月收住本院不稳定心绞痛患者38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6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UAP)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80例UAP患入院当天、第2天、第3天血浆cTn水平,据cTn≥0.1ng/ml或<0.1ng/ml将患分为cTn升高组和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UAP胸痛发作时ST-T变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在80例UAP中cTn升高24例(30%);正常56例(70%);cTnT升高24例中发生AMI3例(12.5%),其中死亡1例,cTnT正常无1例发生AMI或死亡:cTnT升高组胸痛发作时的心电图ST-T改变发生率100%(24/24)高于正常组的0%(0/56)(P<0.01)。结论:cTnT测定对判断UAP在短期内发生AMI和心性死亡预测价值,可作为UAP危险度分层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以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资料。结果:26例心律失常不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心肌缺血者,冠脉病变阳性率11.5%。34例心律失常伴典型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改变者,冠脉病变阳性率91.1%;其中左前降支病变易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右冠状动脉病变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律失常伴典型心绞痛或心肌缺血者很可能是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