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重症肺炎患者中,MODS组PT、APTT及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R高于非MODS组;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凝血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型MPP组(普通组)和重症型MPP组(重症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36例非MPP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3组患儿入院时(急性期)、治疗2周后(恢复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检测并对比3组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根据肺血管CT造影检查是否发生肺栓塞将患儿分别纳入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2组凝血功能和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导致MPP患儿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普通组急性期、重症组急性期及恢复期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TT、FIB、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普通组恢复期上述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急性期PT、APTT水平低于恢复期(P0.001),TT、FIB、D-D水平高于恢复期(P0.001);普通组和重症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01),普通组和重症组急性期上述指标高于恢复期(P0.001);发生组PT、APTT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01),TT、FIB、D-D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01);发生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1岁、中心静脉置管、≥2种病原感染、PT11 s、APTT24 s、D-D≥0.5μg/mL、ET-15 ng/L、CEC7 n/0.9μL均是导致MPP患儿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年龄P0.01外,其余P0.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紊乱及内皮细胞损伤,SMPP患儿尤为严重,且部分凝血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异常是导致患儿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强化改善措施,改善MPP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因子和凝血功能情况,并分析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和1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等炎性因子的含量,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IL-6、IL-10表达高于对照组,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指标PT、TT、APTT、Fib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ineⅤ级以上(OR=4.357,95%CI=2.182~9. 692)、年龄(高)(OR=1.428,95%CI=1.107~1.923)、血红蛋白90 g/L(OR=2. 831,95%CI=1.411~4.886)、机械通气(OR=7.194,95%CI=3.028~12. 173)和长期卧床(OR=3.021,95%CI=1.766~6.069)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反应明显,存在明显凝血功能紊乱,高龄、机械通气、长期卧床、FineⅤ级以上、血红蛋白90 g/L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V)治疗的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SP)患者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SP入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并接受NIPV治疗的患者51例。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7例,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预后相关指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APTT、PT、INR、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NIPV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入院后48 h PT、APTT、INR、乳酸水平明显升高;患者入院时呼吸频率、心率、pH、PaCO2>60 mmHg比例以及NIPV开始时pH、PaO2、FiO2、PaO2/FiO2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关系密切(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部分血栓前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外周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细胞(PLT、WBC)、凝血指标(PT、APTT、Fg)、纤溶指标(D-D、FD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PLT低于对照组,WBC、PT、APTT、Fg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阳性率、FD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患者PT、APTT、Fg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水平与PT、APTT、Fg呈明显负相关(r=-0.408、-0.517、-0.452,P<0.05);研究组不同程度WBC增多患者,PT、APTT、Fg差异显著(P<0.05),WBC水平与PT、APTT、Fg呈明显正相关(r=0.392、0.533、0.497,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失调,临床应加强对该指标监测,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调整凝血系统功能,对缓解重症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D-二聚体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溶酶原(Plg)、α2-抗纤溶酶水平。结果 急民生白血病患者初治者D0-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缓解者,在治疗后获缓解者水平显著高于未缓解者,复发者其水平要高于缓解时。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D-二聚体是反应产张血功能的灵敏、特异性的标志物。监测血功能的变化,对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10.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NO、ET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提高急性颅脑损伤(TBI)的诊治水平。方法选择86例TBI患者(观察组),其中GCS〉8分39例,CCS≤8分47例;另选4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NO、ET、PT、APTr及纤维蛋白原(Fbg)值。结果观察组NO、ET水平及Fbg值高于对照组,APT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CS≤8分者NO、ET水平及Fbg值高于GCS〉8分者,APTF低于GCS〉8分者;各组间P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O、ET及凝血功能与TBI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早期判断伤情及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房颤(NVAF)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NVAF患者(观察组)分为有脑卒中病史(观察A组)及无脑卒中病史(观察B组)两组,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P-选择素(PS)、D-二聚体(D-D)。另选56例非NVAF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FIB、PS、MPV及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观察B组的FIB、PS、MPV、D-D有统计学差异(P〈0.05),PT、APTT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VAF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有较明显的变化,存在血栓前状态,这种异常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分析,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检测正常女性(n=100)、正常妊娠孕妇(n=100)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n=90)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孕妇血清PT、APTT、TT值低于正常女性人群,而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人群(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PT、APTT、TT水平进一步降低,Fib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正常妊娠相比,体内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通过动态检测血清PT、APTT、Fib、TT水平,有助于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评估,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分析,了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检测正常女性(n=100)、正常妊娠孕妇(n=100)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n=90)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孕妇血清PT、APTT、TT值低于正常女性人群,而Fib明显高于正常女性人群(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PT、APTT、TT水平进一步降低,Fib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正常妊娠相比,体内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通过动态检测血清PT、APTT、Fib、TT水平,有助于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情的评估,及早采取措施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26例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分析两者对患者临床病情程度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缓解期患者和对照组(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中、轻度患者(P〈0.05),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存负相关,与纤维蛋白原存在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测对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及其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功能(PT,APTT,TT,FBG),D-二聚体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高切、低切),并同肺心病缓解期和正常健康老人相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与其缓解期以及对照组相比,PT,APTT,TT缩短,FBG,D-二聚体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FBG,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监测对评估疾病程度及其预后以及疗效观察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血行转移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确诊的139例结肠癌患者(包括结肠癌远处转移患者28例,其中19例为血行转移)与同期住院的30例结肠良性疾病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凝血常规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组血小板(PLT)水平、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浆凝血酶时间(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行转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水平升高,与对照组及无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指标的异常可能是血行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不仅可以减少血栓形成,还可以影响结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测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定量测定(Fbg)等指标,旨在探讨肝硬化患者出凝血功能紊乱的某些机制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谌洪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1990-1991
目的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进行研究。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监测治疗前、治疗后第3、7天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P)、D-二聚体(DD)及28d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PLT、FIB、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d内病死率10.0%,对照组28d内病死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用于脓毒症患者安全,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PLT)、凝血与纤溶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09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31~81岁、平均62岁,病程4~13个月;均经病史、临床表现、CT检查、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