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致抗生素脑病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促进头孢吡肟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老年女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检索1994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肌酐清除率下降,停药后逐渐缓解。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反应在老年人、肾功能不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结论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导致老年患者抗生素脑病,老年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谨慎,以减少或控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出现神经毒性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反应的临床特点,为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4月应用头孢吡肟治疗后出现神经症状的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单独静脉滴注头孢吡肟2~8 g/d.记录患者神经症状出现时间、临床表现和症状缓解时间,以及用药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年龄54~92岁,平均(74±13)岁,在静脉滴注头孢吡肟1~3 d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躁动、胡言乱语、瞻妄、神志不清、嗜睡,1例出现肢体不自主颤动.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均于3 d内缓解.6例患者用药前后比较,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和血气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静脉滴注头孢吡肟可出现神经毒性反应,肾衰竭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46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浩  葛卫红  常翠娥 《中国药房》2010,(28):2649-2652
目的:分析头孢吡肟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2009年医学文献中有关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的病例报道,对4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症状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9.56±18.84)岁(1例年龄不详)。头孢吡肟单用38例,与其它药物联用8例,全部为静脉给药。46例中有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10例超过规定用量(1例剂量不祥)。头孢吡肟所致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脑病、肌阵挛和癫痫。神经毒性出现时间为(4.39±2.18)d(2例时间不详)。36例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或痊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67±2.64)d。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吡肟的抗菌效应及其神经毒性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7,(1):116-118
目的:临床药师参与1名尿毒症治疗过程中诱发抗生素脑病患者,分析其诱发抗生素脑病原因和药学监护过程。方法:针对具体病例的特点,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临床药师参与制订个体用药方案,并在治疗全过程给予药学监护。结果:该患者在采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出现精神和神经疾病,临床药师分析后认为是由头孢替安导致的抗生素脑病,也可能是喘定所致的神经毒性反应,停药并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结论: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常伴有多种疾病,在治疗过程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出现脑病症状需及时排除其他疾病,确诊为抗生素脑病后应立即停用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通过1例病例分析,总结头孢吡肟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一般规律,并根据临床特点给予合理化建议。方法: 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查阅文献,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到所用药物排除其他原因,从给药时间、给药剂量、药物相互作用、停药后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等方面逐层分析各药物导致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结果: 临床药师通过合理的分析、判断,给医生提出建议,及时终止了头孢吡肟对患者神经系统的损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临床药师可以通过对药物治疗事件的分析与监护,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韩锟  贾宁  闵连秋 《中国药房》2012,(24):2278-2280
目的:为促进头孢吡肟在老年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患者在使用头孢吡肟(2.0~3.0g.d-1)过程中出现的抗生素脑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脑电图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与转归等。结果:30例老年患者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均在正常范围内,而肾小球滤过率均下降;所有患者均是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逐渐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急性意识模糊(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和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力差)、谵妄、幻觉、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精神运动兴奋(兴奋多语、躁狂不安)、肌阵挛、震颤或抽搐等。治疗中停用头孢吡肟,其中2例患者行血液滤过治疗。结论:老年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头孢吡肟可引起抗生素脑病,推测与老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体内血药浓度升高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卓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192-193
目的 通过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应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观察头孢吡肟引起的精神改变等不良反应,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起到指导作用.方法 通过3例疑似药物引起精神症状的用药分析,要求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结果 这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结论 加强第4代头孢菌素抗生素的管理,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化脓性心包积液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化脓性心包积液患者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药物浓度测定、药物不良反应观察、药源性疾病诊断和预防等方面实行药学监护。结果:在常规抗感染治疗中,临床药师针对患者的耐药情况及药物抗菌谱特点,建议将抗感染药物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调整为万古霉素、奥硝唑;并对万古霉素使用期间所致的药物热、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医生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后,患者相关症状得到缓解。结论:临床药师应与临床医师密切合作,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9.
张迪  王茂义  吕晶 《中国药房》2010,(40):3831-3832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所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报道1例70岁慢性肾功能不全男性患者使用头孢吡肟后出现精神异常等症状,并检索1994~2010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头孢吡肟致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吡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其次为皮肤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结论:老年患者应慎用头孢吡肟,临床医师应规范合理用药,以减少或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例78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肺部感染使用头孢吡肟,治疗第7天出现情绪烦躁、胡言乱语、嗜睡等精神症状.临床药师考虑为头孢吡肟蓄积导致的精神系统不良反应,根据肾功能情况建议减量为0.5 g ivgtt q24h,医生采纳,但考虑感染未完全控制,减量为1g ivgtt bid.患者精神系统症状无明显缓解,后建议停用头孢吡肟改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医生采纳,并继续常规隔日血液透析.在停用头孢吡肟2 d后,患者神志好转,停用第7天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无四肢不自主运动,未造成远期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与具体参与方式。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临床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调取干预前、第1阶段干预后、第2阶段干预后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合理性评价,并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药学干预,干预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7.96%下降至41.94%,总体降幅为57.19%;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率由干预前的41.91%上升至82.26%,总体升幅为96.28%;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7.06%降至7.78%,总体降幅为83.47%。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管理,可有效规范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官真水  周孝桃 《中国药房》2009,(17):1358-136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对某院2004年2月~2007年12月临床药师参与227例抗菌药物应用会诊情况,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会诊原因、病原菌、继往用药史、会诊建议是否被采纳、病情反馈等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应用会诊例数由2004年的7例上升至2007年的123例;其中,内科患者≥42.8%;患者男女性别比约为2∶1;年龄、外周血象、体温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1);≥57.1%的患者进行了药敏试验或有药敏结果。会诊原因以指导用药为主,也有指定选药情况;≥50.0%的患者曾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及其加酶制剂;临床药师的会诊建议被采纳的比例逐年上升,2007年达92.7%。≥42.9%的患者病情好转。结论:临床药师在针对抗菌药物选用、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医师提供了一定帮助,但未能做到事前进行用药干预,其工作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临床查房,与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建立药历,重点针对药物选择适宜性和药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提出合理的药学监护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用药风险。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的治疗过程,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切实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生对老年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疾病特点及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对右颌下肿物切除术后的老年患者在抗感染药、抗高血压药与抗糖尿病药选择方面提出了药物治疗建议。结果:经过临床药师的参与,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方案的调整,在抗感染药物的选择方面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药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与应对措施,在基础疾病降压与降糖药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可协同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用药存在的风险,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角度出发,提高临床对药品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药疗差错。方法:依据《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规定对用药过程中存在的药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风险存在于用药的全过程(医师处方、药师配方、护士给药、患者用药)。结论:临床药师要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对用药全过程进行监护,通过有效的药学干预,促进合理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章小燕 《中国药房》2014,(46):4399-4401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运用循证药学的思维参与临床实践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介绍循证药学的实施方法及步骤,并结合临床药师参与的用药干预、用药咨询服务、疑难病例会诊及新药临购申请审批的具体案例进行阐述。结果:运用循证药学的方法有助于临床药师解决临床药物治疗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对药师建议的接受率,提高工作成效。结论:循证药学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血管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疾病特点、药品不良反应,制订相应的药学监护措施,提出用药建议;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进行药学监护,在监护药品不良反应的同时关注药物疗效,从药物的给药方式、药物剂型选择方面向医生提供参考,同时监护护士给药的合理性,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显示出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方面的自身优势,在合理用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药学监护的内容和模式。方法:结合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治疗原则及具体病例,给予患者胃肠减压、抗感染、灌肠、补液等对症处理;同时,临床药师为该患者制订相应的全程化药学监护。结果: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复查腹部站立位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药师可以把药品遴选、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超说明书用药等方面作为此类患者药学监护的要点。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开展药学监护已经成为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医、药、护"相互协作服务于患者,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为优化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l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治疗的全过程,制订相应的药学监护计划,根据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针对性提出用药建议,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临床药师参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用药制订,提高了肝硬化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病情.结论:临床药师在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过程中参与临床会诊,为其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提高了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临床药师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临床药师参与使用前2009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50份,参与使用后2010年4—12月病历180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其选药、用药时间、用药疗程、用法与用量等趋向规范。结论:临床药师对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有效,可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