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下肢动脉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下肢动脉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4例患者的388条下肢用无创血管检查仪进行下肢动脉功能测定,同时对这些患者的血清hs-CRP及空腹血糖、TG、TC、HDL、LDL等影响动脉功能的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hs-CRP水平升高组与正常组相比,前者的股浅动脉的阻力指数(RI)以及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指数(PI)明显高于后者(P<均0.0001),其HDL、LDL水平也较后者有明显差异(P<0.05~<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肢动脉功能,并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DF)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老年DF患者38例,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手术前后老年患足的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经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后,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管径彩超斑块率、狭窄率、闭塞率均较手术前下降,但只有狭窄率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的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管腔内径均明显增大(均P<0.05);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减慢(均P<0.05);两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血流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客观反映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后老年DF患者的血管病变程度,无创伤、简便易行、便于老年人接受,有助于对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临床效果提供血流动力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注射液(Lipo-PGE1)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2004年10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36例,采用Lipo-PGE1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内径和血流量。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经Lipo-PGE1治疗后,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均增加,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内径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及P<0.01)。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在治疗后均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Lipo-PGE1治疗后,36例受试者均自我感觉行走有力,有间歇性跛行的18例患者无瘤行走距离和最大耐受行走距离均明显增加。结论Lipo-PGE1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可以扩张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内径,增加其血流量,但是其最主要的靶向部位在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扩张这些较小的肢端动脉,可有效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4.
回顾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14例,颈总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72例(A组),内膜无明显变化的44例为B组.结果A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C)、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于B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于B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病变与大血管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75例作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75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下肢血管各动脉管径和斑块形成率差异。结果①研究组下肢血管内斑块形成率57.33%高于对照组的6.67%(χ2=44.240,P=0.000);②研究组受检者的下肢血管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管径均低于对照组(t=35.376、39.161、22.399、11.763、94.210、98.742、51.194,P=0.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准确检出下肢病变血管中斑块,明确各动脉管径具体数据,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探讨彩超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80例,分别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动脉,观察血管病变累及部位、动脉内中膜状况等参数指标。结果糖尿病足80例患者中73例患者膝以下胫动脉、腓动脉血管病变,血管中膜钙化至踝部、足背部。另有7例患者趾部血管发现中膜钙化。结论彩超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检查清晰度高、敏感性强、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普伐他汀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1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40 mg/d,均治疗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膜-中膜(IMT)厚度、斑块厚度,随访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BP和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TG、TC、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斑块厚度和IMT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6%,与联合组(2.1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普伐他汀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病变患者能够发挥降血压及改善血管病变程度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病变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间,在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放射科进行CTA检查的糖尿病足DF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0~Ⅱ级记为轻度组,Ⅲ~Ⅳ级记为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管径变化以及下肢动脉病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髂总动脉(t=6.847,P=0.003)、股动脉(t=5.746,P=0.010)、腘动脉(t=6.673,P=0.004)、胫前动脉(t=5.028,P=0.015)、胫后动脉(t=6.893,P=0.003)、腓动脉(t=4.973,P=0.038)、足背动脉(t=7.049,P=0.000)、下肢动脉病变血管钙化(x~2=23.674,P=0.000)、斑块形成(x~2=18.718,P=0.000)、侧枝循环(x~2=8.938,P=0.000),比较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下肢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为准确的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下肢动脉检查结果、不同血管的IMT厚度、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管腔内膜光滑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不光滑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IMT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77例糖尿病患者存在下肢动脉斑块,多分布于患者的足背动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对临床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56例患者的下肢动脉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病变组和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等,并对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易患因素和病程、SBP、DBP、FBG、HbA1c、TG、TC、LDL-C明显相关。结论要防止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应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的同时也应进行调脂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特点与临床特点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DSA的临床资料,并DSA所见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膝上、下动脉病变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胫后动脉狭窄分布率与股动脉及胭动脉狭窄分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后动脉闭塞发生率与其他动脉闭塞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胫前动脉闭塞发生率与股动脉、胭动脉闭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前动脉病变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膝上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吸烟以及LDL-C;影响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及患者的年龄.结论 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特点与临床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206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h)、TC、TG、HDL-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纤维蛋白原和血压等,同时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糖尿病组FPG、PG2h、TC、TG、VLDL·C、HDL-C、LDL-C、apoB、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明显增厚、斑块多发、病变弥漫、多支血管受累及由此导致的血管狭窄及闭塞,而且以膝关节以下节段性动脉病变为主,狭窄最严重的是胫前动脉,糖尿病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多支血管病变(2条血管以上)、血管狭窄分别为205例(78.85%)、241例(92.69%)、60例(23.08%)和89例(34.23%),对照组分别为37例(17.96%)、51例(24.76%)、27例(13.11%)和3例(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回归分析显示,下肢血管病变与LDL-C、低水平HDL-C有关.结论 脂代谢异常是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糖尿病患者早期主要血管病变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早提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生肌汤对糖尿病足患者末梢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糖尿病足末梢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降糖、抗感染、常规外科换药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活血生肌汤。治疗15、30、90 d分别监测两组踝肱指数、足趾温度、腘动脉与足背动脉搏动变化。结果治疗90 d后:1足趾温度:治疗组最高37.33(℃),对照组最高36.65(℃),差异显著(P<0.05);2踝肱指数(ABI):治疗组最高0.843,对照组最高0.799,差异显著(P<0.05);3两组患者下肢腘动脉与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生肌汤有显著改善下肢血供、促进糖尿病足末梢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云南灯盏花素治疗7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液动力学检查、比较.结果76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股总、腘、胫后、足背动脉的管径增宽,血流峰时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云南灯盏花素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CDFI诊断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下肢血管3DCE-MRA扫描,范围包括肾平面以下腹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其中19例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1例诊断为外伤后下肢血管损伤。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行3DCE-MRA扫描,图像显示清晰,诊断明确。CDFI检出155段病变血管,3DCE-MRA扫描显示病变血管共205段。3DCE-MRA检出病变的阳性率高于CDFI(χ2=14.88,P0.05)。结论3DCE-MRA以其诊断病变阳性率高,无创性,无辐射,对比剂过敏反应少、肝肾毒性小,可以整体显示感兴趣区血管等优点,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3月间的111例患者.按其血脂水平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I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Ⅱ组).高胆固醇血症组(Ⅲ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Ⅳ组)。抽取空腹肱静脉血进行血脂测定,同时应用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分别获取双侧股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将结果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仪检测的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异常率的高度排列依次为:(1)Ⅱ、Ⅲ、Ⅳ组的股浅动脉的P1;(2)Ⅱ、Ⅳ组的股动脉PI;(3)Ⅳ组的足背动脉的PI;(4)Ⅱ、Ⅳ组的胫后动脉RI;(5)Ⅳ组足背动脉的Vmax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混合性高脂血症对下肢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大,股浅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较易受高血脂的影响而发生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血管新生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31例T2DM无下肢血管病变患者(T2DM 组)、49例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组)及4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血清CXCL16、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水平和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应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踝臂指数(ABI),左、右足背动脉及左、右腘动脉内径,血流流速.结果 T2DM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bFGF、PD-ECGF水平升高(P均<0.01),外周血EPCs数量下降(P <0.001).下肢血管病变组与T2DM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CXCL16、bFGF、PD-ECGF水平升高(P均<0.001),外周血EPCs数量下降(P<0.01).下肢血管病变组和T2DM组、对照组相比,ABI下降(P<0.01),左、右足背动脉,左、右胭动脉内径减小(P<0.01或P<0.05),下肢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右足背动脉,左、右胭动脉血流流速减低(P<0.05).结论 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管新生障碍,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升高和EPCs数量下降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普勒震动血流探测仪测定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以比值<0.9为异常。结果:本组152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占40%。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TG、LDL-C、吸烟率、DBP及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结论:踝肱指数是一项花费小、简单、无创的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高龄、病程长、高TG、高血糖是加剧外周动脉病变(PAD)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严重下肢动脉病变与糖尿病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住院病人糖尿病足(DF)和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发病情,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523例住院糖尿病病人空腹及餐后血糖、HbA_(1C)血脂分析和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等.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估所有糖尿病住院病人PAD病情,检查股动脉、股浅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无病变组、轻度病变组(血管狭窄<50%)和重度病变组(血管狭窄≥50%).糖尿病足诊断按照Wagner标准.结果 在凶糖尿病住院523例病人中,DF 95例(18.2%).PAD 311例(59.5%),其中重度PAD 131例(25.0%).95例DF病人中重度PAD 55例(57.9%).Log9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PAD(OR=5.00)是DF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结论 严重PAD是DF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DF)病人下肢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正常受试者(NS)25例,糖尿病(DM)病人26例,非肢端坏疽糖尿病足病人(NGDF)30例和肢端坏疽糖尿病足(GDF)病人26例。应用Acusonl28xP/10彩色电脑声像仪,线阵探头,频率7.0MHz,观察下肢动脉管径和血流的变化。结果DF两组病人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主要从胴动脉部位开始动脉硬化,尤其以胫后和足背动脉最为显著,动脉狭窄和闭塞是肢端缺血、坏疽的主要病因。观察发现,DM病人已有下肢胭动脉血流速度增高的血流动力学改变,GDF组病人胫后和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帮助临床对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