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燕  杨文斌  刘斌 《黑龙江医学》2017,(11):1062-1063
目的通过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联合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湘潭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77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35人治疗过程中给予生长抑素、埃索美拉唑等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42人给予内镜下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治疗联合生长抑素、埃索美拉唑等药物治疗。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组织胶注射联合药物治疗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的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抢救率及生存时间,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与传统序贯注射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下诊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64例,其中对照组为接受传统序贯注射治疗(食管静脉硬化+胃底组织胶三明治注射治疗)的39例患者;观察组为接受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聚桂醇-组织胶-空气-生理盐水)的25例患者。对两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治疗次数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随访3个月,对照组治疗次数为(2.76±0.83)次,聚桂醇用量为(43.45±23.16)m L,平均组织胶用量为2.0(1.5~4.0)m L;观察组治疗次数为(1.52±0.58)次,聚桂醇用量为(46.36±26.35)m L,平均组织胶用量为3.0(1.75~4.5)m L;两组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止血成功率均为100%。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7.9%(7/39),观察组为12.0%(3/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静脉曲张消失率为15.4%(6/39),观察组为4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精准断流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均内镜下结扎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年龄、Child-Pugh评分、曲张静脉内径、凝血酶原时间及静脉曲张血管数量、腹水发生率(34.00%)、乙型肝炎病毒检测阳性率(82.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准确掌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此类疾病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此类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窥镜治疗在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治疗,2个月后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采用胃底静脉曲张组织粘合剂栓塞进行治疗的同时,加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多项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两组在止血率上无显著差异,近期再出血率上,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6个月随访后,观察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疗效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注射组织粘合剂栓塞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减少再出血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晋琼玉  徐泽艳  徐静  肖凌  代永娟  吴攀 《西部医学》2013,25(9):1365-1367,1370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确诊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生长抑素、泮托拉唑、心得安等药物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套扎联合聚桂醇硬化术及生长抑素、泮托拉唑、心得安等药物治疗,观察所有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3、6、12、18个月后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总消失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曲张静脉总消失率、早期再出血率、远期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硬化术及药物治疗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EVL)联合内镜下硬化剂注射(EVS)治疗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EVL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EVS进行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静脉曲张消失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低热、溃疡出血、吞咽梗阻以及胸骨后疼痛发生率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L与EVS连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精准断流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内镜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精准断流术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治疗效果、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曲张消失率及3个月内内镜治疗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止血率均为100.0%;术后3个月观察组再出血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对照组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曲张消失率为53.3%,高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观察组内镜治疗(1.20±0.48)次,少于对照组的(1.37±0.67)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镜下胃底静脉套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静脉曲张治疗效果、术后再出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止血成功率为95.16%(59/62),高于对照组的72.58%(4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曲张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60/62),高于对照组的75.81%(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再出血率为5.08%(3/59),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优于单用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可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李莹 《当代医学》2021,27(27):34-36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案对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序贯注射治疗,观察组接受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 两组止血成功率及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存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预后疗效及安全性较高,且患者预后生存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邓桃枝  韩向阳 《海南医学》2008,19(11):67-68
目的 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180例,分为3组,对照组68例,常规剂量治疗组72例,序贯治疗组40例.结果 止血成功率对照组60.29%,常规剂量治疗组84.72%.序贯治疗组92.50%,各组之间有统汁学意义(P<0.005);近期再出血率对照组26.83%,常规剂量治疗组6.56%,序贯治疗组5.41%,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死亡率也有一定差异.结论 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止血成功率及近期再出血率优于未使用此药物,两种剂量生长抑素序贯治疗能更有效提高止血成功率,因此对于常规治疗不能止血的患者应早期应用生长抑素,常规剂量生长抑素治疗12-24h仍不能控制出血的患者建议提早进入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内镜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比较两组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治疗有效率、止血率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消失率及有效率分别为33.3%及100%,对照组为26.7%及93.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止血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再出血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疗效确切,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并可有效预防再出血,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内镜下治疗肝硬化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92例肝硬化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患者治疗前、后经胃镜及CT增强检测,观察统计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1.30%(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76.09%(35/46)(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15.23±5.37)h、48 h再出血率4.35%(2/46)及并发症的发生率6.52%(3/46)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19.94±5.23)h、48 h再出血率10.87%(5/46)及并发症的发生率15.22%(7/46)(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肝硬化出血患者,缩短患者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 评价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2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接受急诊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EVL)联合胃底曲张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③结果 25例患者的急诊止血有效率96%(24/25),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④结论 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胃底静脉曲张栓塞同时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与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活动性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合并Ⅱ°以上食管静脉曲张,且排除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外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62例,分为治疗组:采用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栓塞同时EVS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底静脉曲张组织黏合剂栓塞同时EVL治疗。结果:治疗组急诊止血率96.34%(79/82),对照组急诊止血率为95.00%(76/80),两组急诊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再出血率分别为10.13%(8/79)、11.84%(9/76),两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胃底静脉曲张栓塞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与联合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均是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并食管静脉曲张的安全有效方法,临床上应根据操作医师的熟练程度及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佳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观察组行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平均再出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7. 62%(41/42)比80. 95%(34/42)](P <0. 05)。观察组患者早期再出血率、迟发性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0比14. 29%(6/42),2. 38%(1/42)比21. 43%(9/42)](P <0. 05)。术后两组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及食管静脉曲张直径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各指标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再次出血间隔时间大于对照组[(7. 84±1. 02)个月比(4. 95±1. 07)个月](P <0. 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获得理想的止血效果,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各45例,将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及再次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为97.78%,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出血率为2.2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镜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止血成功率,且有效降低其再次出血率,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洪斌 《吉林医学》2011,(2):276-277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分别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VL)4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42例。结果:84例患者随访1~6个月,4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有效率95.2%(40/42),再出血率2.5%(1/40),内科保守治疗42例有效率71.4%(30/42),再出血率70%(21/30)。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止血率高、静脉曲张消失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硬化治疗与经皮经肝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硬化治疗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介入治疗)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和对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为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丛栓塞组和内镜下硬化治疗两组,治疗后内镜随访1年,了解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有效率、内镜下食管曲张静脉消失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介入组和内镜下硬化组止血成功率分别是87.09%(27/31)和95.35%(41/43),内镜下硬化治疗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介入组;再出血率为35.48%(11/31)和7.69%(3/43),内镜下硬化治疗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介入组;内镜下硬化治疗组随访内镜下观察有效率、消失率显著高于药物和介入治疗组。结论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疗效和介入治疗均为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内镜下硬化治疗远期效果优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下序贯套扎辅助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及对血清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内科收治的80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吸氧、抗感染、降血压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序贯套扎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GAS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血成功率为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GA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GAS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序贯套扎辅助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止血效果显著,且能有效降低GAS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长抑素治疗)与观察组(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治疗),每组230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近期和远期的出血情况以及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1个月再出血率(5.22%)、3个月再出血率(3.48%)、止血率(74.78%)以及死亡率(5.65%)与对照组患者的1个月再出血率(30.00%)、3个月再出血率(35.22%)、止血率(46.65%)以及死亡率(25.2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33.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和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出血情况,降低再出血的发生,提高静脉曲张消失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