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第一杀手,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1], 但导管法是有创性检查,检查费用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速度快、信息量大,具有惊人的图像锐利度和清晰度,病人安全、痛苦小,且病人与医护人员接受X线辐射少,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与该项检查有关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体会分析。方法:选取的100例研究对象是我院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所有患者均接受接受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CT图像质量以及患者的心理变化。结果:接受护理后,患者的CT图像质量较好,焦虑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优质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配合接受检查,能够有效提高CT图像质量,提高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各30例,采用双盲法由2名高年资医生参照冠状动脉标准分段法(ACC1999)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评价,以"优"、"良"、"差"三个级别评价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对两组评价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理干预组图像质量优72例,良15例,差3例,常规组优48例,良12例,差30例,心理干预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检查成功率和改善冠脉图像质量,是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壁冠状动脉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49例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疑似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冠状动脉曲面重建并进行分析,观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结果49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有21例存在壁冠状动脉,其中发生于前降支及其分支患者13例,发生于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患者3例,剩余5例患者为多支病变。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率较高,对心肌桥的长度、厚度检出率较高,具有无创优势,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玉莲  张滨  樊文鑫  韩可为 《现代护理》2006,12(26):2473-2474
目的评价在6 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8 5 0例行6 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并对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 5 0例6 4排CT冠脉检查患者无一例渗漏,成功率(图像优良)达到9 5.6 3%。结论严格的护理操作和心理、生理干预是6 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850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进行严格的护理操作和指导,并对相关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0例64排CT冠脉检查患者无一例渗漏,成功率(图像优良)达到95.63%.结论 严格的护理操作和心理、生理干预是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64排螺旋CT是目前世界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先进的仪器,其独具的无创、高效、精确和立体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检查状动脉有无狭窄,搭桥、支架的形态学以及心功能分析上有极大的优越性。它实现了冠状动脉的无创检查,为冠心病的筛选普查及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16例采用320排CT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检查前的护理。结果检查前经耐心、细致的护理指导,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图像质量达到影像学评价标准,而且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指导是多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瑞 《临床医学》2004,24(3):54-5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16例可疑或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各支的显示能力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结果: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近、中段及严重狭窄显示较好。结论:16层螺旋CT作为冠状动脉疾患的筛选及血管重建术的术前定位、术后复查手段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和影响的参数.方法 对10例患者行16排多层螺旋CT(MDCT)造影检查,然后将图像进行多期相重建后传ADW4.2工件站处理,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结果 心率<60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2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5例;心率<65次,上下波动>5次(20 s内完成扫描)3例.结论 影响16排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及心率上下波动的幅度,次要因素是造影剂的注射速率、剂量、峰值时间的测定,另外病人的情绪及呼吸等各个细节也是影响冠状动脉造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即管腔狭窄≥50%)的准确性和局限性。方法选择在1个月内先后行64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8例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9~78岁,平均63.6岁)入组,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依节段计算MSCT的准确性,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97.6%、86.8%和84.3%。若去除其中31个冠脉节段由于严重钙化而影响诊断的因素,则MS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8.6%、90.3%和93.6%。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风险小的无创性检查,对诊断冠心病尤其针对筛选冠心病而言有较好的前景,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估心电图编辑软件对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4月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981位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成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心率、心率波动幅度及呼吸运动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负相关。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受到患者心率、心率波动幅度、呼吸运动伪影及重建时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60例行64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进行分析评价,心率为46~113次/min,平均(72.10±12.54)次/min。应用1~4级评分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统计检查成功率(评分2以上)和图像优良率(评分3以上),比较心率为<60次/min、60~69次/min、70~79次/min、80~89次/min和≥90次/min时冠脉图像质量与心率的关系。同时分析不同心率下图像重建时相选择。统计分析心率与成像质量的关系以及不同心率时,冠脉检查成功率、显示优良率和重建心动周期时相的差异。结果260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为99.26%(2581/2600),显示优良率为88.69%(2306/2600)。心率与成像质量呈负相关(r=-0.92)。心率<70次/min与心率≥70次/min者在显示优良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4.68,P<0.01)。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舒张中期(50%~75%)为主,心率≥80次/min,重建时相以收缩末期(25%~45%)为主(χ2=98.88,P=0.000)。结论心率与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明显相关,64层螺旋CT在高心率下可以获得达诊断标准冠脉图像,心率在70次/min以下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及成像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图像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366例.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研究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及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366名受检者.冠状动脉显示成功率96.7%,优良率82.2%,心率及心率波动与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905).当心率相对较高时,使用SSB扫描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要优于SSEG扫描.结论 合理选择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患者的MSCT图像,进行成像质量评价。其中32例患者行冠脉造影,评价MSCT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①MSCT对冠状动脉近段血管成像质量高,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90%以上,对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成像质量相对差,可评价的血管比例在55%~75%,总的可评价的血管比例为83.6%。②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尤其对近段血管的准确率达90%以上;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及阴性预测值。结论MSCT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高,对狭窄的诊断能力强,是目前冠状动脉病变最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诊断情况.方法:统计2020年10月—2021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进行螺旋CT冠脉造影(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30例患者,以DSA为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FMEA前后分为两组,观察组(FMEA实施后)采用FMEA方法计算出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确定护理计划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FMEA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先风险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健康宣教、护理行为专业程度、护理要求满足程度、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EA方法通过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使操作流程更规范与科学,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方法对23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4~0.45s螺旋扫描、segment重建算法和静脉快速注射对比剂),在Vitrea工作站上采用VR、MIP、CPR、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除18例冠状动脉显示不佳影响诊断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检查。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显示良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病人心率稳定,控制在50~90次/min之间,选择恰当的造影方法和扫描参数,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一种无创的、新的筛选手段,且早期诊断和发现病变,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CABG术后(术后12~76个月)的患者行128层螺旋CT造影(MSCTA)检查,共检查133条桥血管,其中乳内动脉44条,大隐静脉89条.MSCTA检查后3~10d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与MSCT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133条桥血管中,MSCTA显示桥血管闭塞17条,桥血管狭窄(狭窄>50%)20条.CAG结果显示桥血管闭塞17条,与MSCTA显示结果一致;桥血管狭窄(>50%)有21条;与MSCTA检查结果比较,MSCTA检查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计算MSCTA检查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98.9%,阳性预测值97.3%,阴性预测值97.9%.结论 128层MSCTA检查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CABG术后桥血管的病变情况,是评价CABG术后桥血管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在脑卒中后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48例未实施FMEA管理模式的脑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神经内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将2012年5~11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除执行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外,还运用FMEA对脑卒中后患者可能发生误吸的失效模式进行前瞻性原因和操作流程分析、评价、计算,找出导致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高危因素及高危操作步骤,制定防范的优先行动计划和改进措施.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误吸的发生情况、失效模式6个高风险因子的RPN值及患者与家属对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6个高危因子的危机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及家属对防误吸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期间未发生误吸,对照组发生误吸3例.结论 应用FMEA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评估、分析和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防范风险,降低误吸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