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心脏移植患者术前肺动脉压力和肺循环阻力与术后右心功能不全的关系,及降低因术后早期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心功能损害的临床措施。方法54例接受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45nmmHg(1mmHg=0.133kPa)或〈45mmHg,分为Ⅰ组34例和Ⅱ组20例。统计术前血流动力学指标心排指数(CI)、肺循环阻力(PVR)、中心静脉压(CVP)。Swan-Ganz导管连续监测术后60h内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PVR、CI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床旁超声分别监测和评价术后3、7、14、21天和1个月时的三尖瓣反流程度。术后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功能维护治疗措施包括利尿、NO吸入、静脉注射前列环素(llomedin 20)、血液滤过等。结果本组患者无术后早期死亡(术后30天内)。Ⅰ、Ⅱ组患者术前的sPAP分别为(60±12)mmHg和(25±9)mmHg(P〈0.01);PVR分别为(358±150)dyn·s^-1·cm^-5和(140±68)dyn·s^-1·cm^-5(P〈0.01)。术后早期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的患者Ⅰ组24/34(70.6%)例,Ⅱ组7/20(35.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患者术后早期肺动脉压力和PVR仍明显高于Ⅱ组患者,并且在较长的时间后才逐渐下降至正常或仍维持偏高水平。Ⅰ组患者术后早期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高于Ⅱ组患者(P〈0.05),但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三尖瓣反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移植患者术前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术后早期右心功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有效的降低和防治术后早期肺动脉高压,降低右心负荷,可以明确降低和缩短因肺动脉高压造成术后早期右心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利于术后早期心功能的恢复并维持良好的远期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242例(肺动脉收缩压70 mm Hg),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104)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n=138),对体外循环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监护时间进行分析,以手术前和术后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死亡率等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呼吸机辅助时间及监护室时间较非老年组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瓣膜置换或修复后,两组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LVEF手术后由(58.7±7.3)%变为(57.9±8.6)%,非老年组由(60.0±5.5)%变为(59.2±6.4)%略有下降,同组前后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行瓣膜手术治疗后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心功能维持术前水平,经过严密的处理,疗效及死亡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血浆内皮素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浓度动态变化规律及血浆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先心病患儿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浓度进行测定,用直线相关法分析血浆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之间关系。结果:肺动脉高压组术前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肺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r=0.97、P<0.01。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内皮素浓度逐渐升高,体外循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逐渐下降,但肺动脉高压组术后3天血浆内皮素浓度仍高于术前。结论:血浆内皮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血浆内皮素浓度升高与体外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综合外科ICU(SICU)收治的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行终止妊娠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SICU从2004年5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PAH行终止妊娠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孕龄、NYHA心功能分级、心脏并发症、产科并发症、肺动脉高压危象(pulmonary hypertensive crisis,PHC)发病率及治疗结局。结果:共收集资料完整的149例PAH孕产妇临床资料,将PAH分为轻度肺动脉收缩压(sPAP40~49 mmHg,1 mmHg=0.133 kPa)、中度(sPAP 50~74 mmHg)和重度(sPAP≥75 mmHg)。其中,轻度组30例、中度组33例和重度组86例。9例患者死亡,病死率6.0%,均为重度PAH患者。与轻、中度PAH组相比较,重度PAH组患者妊娠平均年龄、孕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重、ICU停留时间长;随着孕龄增加,重度PAH患者比例降低;重度PAH组患者围术期心脏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围术期NYHA分级,较妊娠前NYHA分级下降幅度≥2级和心源性死亡)发病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并发PHC,发病率为10.7%;产科并发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产后出血)与PAH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妊娠合并PAH患者终止妊娠手术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重度PAH显著影响患者结局。提示加强重度PAH孕产妇围术期ICU处理质量,可有利于改善妊娠合并PAH患者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40例先心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经验。对手术适应证选择,围术期管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对49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6例,动脉导管心内直视修补术3例,部分性心内膜垫修补术9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治术2例,同时行严格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结果麻醉过程平稳,术后治愈出院47例,死亡2例.认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只有遵循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维护心功能,避免肺动脉压危象发生的原则,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极差,常规心血管病的抢救措施很难奏效,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终末期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抢救经过,探讨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终末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静  王霞  董春晖 《山东医药》2006,46(33):80-80
肺动脉高压是影响室司隔照损手术预后和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加之婴幼儿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可能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2004年1月-2006年5月,我们对96例室司隔照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婴幼儿术后实施良好的呼吸道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是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的肺血管疾病.近10余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肺动脉高压的生存率较前有明显的改善;多个登记注册研究和一些临床研究结果的发布,促使对肺动脉高压预后相关的因素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现简要综述各预测因素在肺动脉高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以及肺动脉高压预后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李昌海  李明亮 《山东医药》2000,40(24):23-24
在先天性心脏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重点是降低肺动脉压、肺循环阻力,维护心功能,临床上多选用前列腺素E1。1998年9月~2000年3月,我们在手术中的不同时间开始应用前列腺素E1,并观察其对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例由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者,并根据前列腺素E1应用情况分成对照组10例和实验组10例。实验组体外循环开始后从中心静脉持续泵注前列腺素E1,用量20ng/(kg.min):对照组则在体外循环中、开放升主动脉后开始用前列腺素E1。两组病例在开放循环后常规加用多巴酚丁胺10~2…  相似文献   

11.
吴国华  单岩  张捷 《山东医药》2005,45(33):76-77
2003年3月至2005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21例,通过术前、术后加强监测及护理,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6年12月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围术期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采用膜肺、呼气末正压(PEEP)等。结果经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全组1例死于右心衰竭,其余病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因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CD)患者均不存在心内分流,解剖、病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存在相似性,描述分析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功能分级、中远期结局,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住院的儿童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共入组儿童222例,包括123例IPAH和99例CD患者。诊断中位年龄为11.2(7.4, 14.2)岁。末次随访时共160例(72.1%)患者接受PAH靶向药物治疗,68例(30.1%)患者应用联合治疗。CD患者的心功能及运动能力优于IPAH患者。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相似,IPAH的肺血管阻力指数较低,心指数稍高。随访中位时间为3.9(1.9, 6.2)年,随访期间44例患者死亡(IPAH 39例,CD 5例),右心衰竭和心源性猝死为最常见死亡原因。IPAH和CD患儿1年、3年及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2%,74.7%,63.2%及95.7%,95.7%,93.7%(HR=4.2,95%CI:2.3~7.6,P<0.0001)。结论:儿童IPAH和CD患者中远期预后有显著差异。死亡率在IPAH患儿中较高,且与较晚的诊断年龄有关。CD患儿的预后情况与基线状态下心功能分级相关。诊断后早期积极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对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体液因素对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2月 ,连续对 3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非肺动脉高压 16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 15例 )直视修补术患者分组进行临床研究 ,在围术期对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丙二醛 (MDA)、IL 6、IL 8的变化进行研究 ,并结合体外循环前、后肺动脉压、全肺阻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围术期TXB2 、6 keto PGF1α与TXB2 的比值 (P T)、MDA、IL 6、IL 8的变化与围术期肺动脉压、全肺阻力、呼吸指数的改变有着密切相关。结论 :在围术期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体液因素变化较非肺动脉高压患者剧烈 ,易发生肺损伤 ,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是肺损伤在血液动力学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肺动脉血管重构为特征,导致肺血管阻力升高和右心室功能障碍的进行性疾病。目前针对PAH的治疗只能暂缓患者病情,不能有效治疗。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受到了许多关注,本文就目前干细胞治疗PAH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CMR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及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同时评价室间隔运动、心肌延时强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左、右心室功能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右心功能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异常与心肌延时强化的关联.结果 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14例室间隔运动异常,14例出现心肌延时强化.室间隔运动异常组心肌延时强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间隔运动异常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较左心功能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右心功能更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出现心肌延时强化比例高.CMR能够提供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及相关结构信息,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国内外目前尚缺乏未合并易栓症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 分析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2013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化验指标和...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极其复杂,本文重点讨论胶原性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结果,报道三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  相似文献   

19.
肺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一种肺循环血流受限引起肺血管阻力病理性增高,并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的综合征。由心脏瓣膜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在PH分类中被归为第二类,属于左心系统疾病相关的PH,包括累及左心房或左心室的心脏病(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和左侧瓣膜性心脏病“0(分类见表1),以左心房压力增高为特点。导致PH的最常见左侧瓣膜性心脏病包括二尖瓣狭窄或/和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血栓栓塞后幸存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亦是惟一一种可通过肺动脉内膜切除手术(PEA)治愈的肺动脉高压类型。由于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与右心功能不全,CTEPH患者的麻醉极具挑战。手术前多学科的讨论与充分的麻醉前评估至关重要。患者从清醒到体外循环转机阶段的麻醉总则是维持右心室-肺动脉的偶联。体外循环转机及深低温停循环阶段的麻醉总则是均匀降温、复温以及脑、心等重要器官的保护。体外循环脱机至离开手术室阶段的麻醉总则是恢复左心室泵功能与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文章围绕CTEPH患者病理生理的特殊性以及PEA手术特点,根据手术步骤对麻醉评估、右心功能管理、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实施、控制性低心排技术的应用以及肺内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核心麻醉技术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