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 63岁,因"气促1周"入院.查体: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证实为重度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主动脉瓣峰值流速6.0 m/s,平均跨瓣压差95 mmHg (1 mmHg=0.133 kPa),主动脉瓣瓣口面积0.48 cm2.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伴前瓣脱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5 0岁。无诱因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行走、骑自行车时感胸闷、憋气 4个月 ,未予治疗。因近 1个月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频繁入院。不伴发热、晕厥 ,无游走性关节肿痛史、家族心脏病史。体检 :血压 1 30 /5 0mmHg( 1mmHg =0 .1 33kPa) ,发育正常 ,平卧位 ,无二尖瓣面容 ,无颈静脉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浊音界显著向左下扩大 ,心尖搏动弥散 ,可扪及抬举样搏动 ,心率 80次 /min ,S1 增强 ,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及右颈部可闻及 3/6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听诊区及心尖部可闻及全舒张期叹息样杂音 ,心尖部尚有轻度舒张中期隆隆样…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心慌气短6个月"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气短,到医院检查,为"主动脉瓣上隔膜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服用药物,无明显好转。走路急和干活时明显加重,心慌气喘,四肢无力,伴有胸闷。入院查体:HR:80次/min,BP:140/60 mmHg(1mmHg=0.133 kPa),一般检查无异常,心界向左下扩大,主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反复胸痛2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8年9月至武汉科技大学附属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既往有慢性肾病及透析病史5年,遗留有右侧前臂动静脉内瘘。7年前行肾移植手术,术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药;有高血压病史7年,长期口服氨氯地平(5 mg/次,每日1次)治疗,血压控制良好;否认吸烟史。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101/58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68次/分,律齐;主动脉瓣第一、二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喷射样杂音,伴有颈部传导;右侧腹部可见陈旧性手术瘢痕(肾移植手术);右前臂可见既往动静脉内瘘手术瘢痕;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156μmol/L,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12195 pg/ml,肌钙蛋白I 0.087 ng/m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Ⅰ、aVL、V4~V6导联ST段压低并T波倒置或双向。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刘某,男性,66岁,因"劳力性胸闷胸痛3月余,再发加重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及脑梗死,否认糖尿病病史。入院体检:体温(T)36.1℃,呼吸(R)19次/min,血压(BP)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患者2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3.71±8.91)岁,男9例,女12例。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7.71±5.32) mmHg∶(100.19±30.13) mmHg,1 mmHg=0.133 kPa,P0.01]。术中联合ECMO支持1例,联合经导管二尖瓣球囊扩张1例,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1例,瓣中瓣植入2例。术后消化道出血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2例,发热2例,急性脑梗死1例,轻度瓣周漏11例,股动脉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1例,临时起搏器置入处皮下血肿1例,死亡1例。术后30 d患者症状及心脏超声指标均改善。结论:TAVR治疗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患儿男,8个月,体质量7.3 kg,因"胎儿期发现心脏异常,出生后8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94 mmHg),二叶式主动脉瓣.临床诊断:主动脉瓣狭窄(重度)、二叶式主动脉瓣.于2017年7月21日行ROSS术+Barbero-Marcial术.  相似文献   

8.
小瓣环主动脉瓣置换并主动脉瓣环扩大术的近中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环扩大成形术,在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中临床应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共25例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AVR术,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7~64岁,平均(45±12.5)岁。术前主动脉瓣环径(18.12±1.93)mm,跨瓣压差(82±12)mmHg(1mmHg=0.133kPa)。心功能(H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4例及Ⅳ级1例。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环扩大并AVR术。Nicks法20例,Manouguian法5例。置换机械瓣18例,生物瓣5例,自体肺动脉瓣移植至主动脉瓣(Ross手术)2例。结果:死亡1例,为Ross手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出现病死率4%。其余24例住院(10±2)d。主动脉瓣环径扩大至(23.7±1.5)mm,跨瓣压差为(22±7)mmHg,与术前相比P<0.05。出院患者随访平均(24±10)个月,人工瓣和自体肺动脉瓣功能良好。心功能(H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置换加瓣环扩大术近中期结果良好,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 4岁。因乏力、心悸、气短一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一年来体力明显下降,活动时即出现心悸、气短,休息后可缓解,曾两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既往无反复关节红肿疼痛史,无胸部外伤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体检:血压15 0 / 70mmHg ( 1mmHg =0 133kPa) ,一般状况好,无皮下结节,颈静脉无怒张,双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有力,心率84~95次/min ,律齐,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响亮的叹息样杂音,并向心尖部传导。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无肿大。周围血管征阳性:水冲脉,外周血管搏动…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胸闷伴喘憋1周收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受凉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较黏稠,伴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8·5℃之间,咳嗽症状加重,程度较剧烈,随后出现胸闷、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不能平卧.查体:Bp 130/60 mmHg,神清,端坐位,颈静脉怒张,双  相似文献   

11.
<正>单一冠状动脉畸形伴主动脉瓣4叶畸形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院320排CT发现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3年来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及头晕,无心慌、晕厥史,自感体力下降;查体:心率7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35/45mmHg(1mmHg=0.133kPa);听诊:胸骨右缘第2肋间闻及3/6级杂音。于当地医院就诊,心脏超声检查(USG)提示: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重度),升主动脉扩张,左心室增大。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71岁,因“喘气2月余,加重1天”于2021年3月21日入住我科。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气不适,活动后加重,偶有咳嗽、咳痰、头昏,无明显胸闷、胸痛、恶心、呕吐、咯血、盗汗,未做特殊处理,半个月前于外院就诊,予抗感染、止咳、化痰、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1天前患者自觉喘气加重,遂至我院进一步治疗。既往史:外院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恶性肿瘤、脑萎缩、脑梗死、高脂血症;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入院体格检查:T 36.9℃,P 121次/分,R 20次/分,Bp 137/56 mmHg。烦躁不安,颈静脉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 患者女性,70岁.主因"间断胸闷、头晕5个月,加重2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达220/110 mmHg (1 mmHg=0.133kPa),自服厄贝沙坦降压.既往脑梗死病史30年,未遗留后遗症;右肾错构瘤病史2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选自2005-01至2009-10我院成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并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118例,其中男85例、女33例,年龄37~74(53±11)岁,体重57~103(68±10)kg.根据术前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大小将患者分为:压差>90 mmHg组(η=62)和压差≤90 mmHg组(η=56).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法,血流动力学管理及术后转归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压差>90 mmHg组患者与压差≤90 mmHg组比较,主动脉瓣收缩期压差增大[(121±26.9)mmHg与(69.8±14.1)mmHg,P<0.01]、左心室壁厚度增厚[(13.6±2.8)mm与(12.4±2.5)mm,P<0.05]、自麻醉诱导至体外循环前低血压发生率增加(35.5%与16.1%,P<0.01)、术中多巴胺使用率增加(66.7%与56.5%,P<0.01)、心脏复苏困难发生率增加(24.2%与14.3%,P<0.01),术后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延长[(14.8±7.1)h与(10.2±4.1)h,P<0.01]、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延长[(45.3±27.6)h与(31.9±19.1)h,P<0.01],住院期间死亡率增加(3.2%与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瓣狭窄程度决定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的转归.麻醉管理的目标是避免麻醉后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7岁,因发热1个月,活动后胸闷、憋气半月余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曾因右手臂外伤致皮肤破损,后经皮瓣移植手术治愈。体检:体温37.5℃,心率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口唇无紫绀,胸廓对称无畸形,叩诊双肺呈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单纯超声引导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的远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采用单纯超声引导PBAV治疗的CAS患者13例。收集PBAV手术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采集患者手术前后主动脉瓣环直径、球囊直径与球囊瓣环直径比(BAR)、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血流速度(AV)、平均跨瓣压差(MTPG)、峰值跨瓣压差(PTPG)、主动脉瓣口面积(AV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AR为0.92±0.06。术后患者的LVEDD为(51.6±6.5)mm,小于术前的(65.2±5.9)mm;术后AV为(3.7±0.8)m/s,低于术前的(4.8±0.6)m/s;术后即刻MTPG为(33.8±13.9)mm Hg(1 mmHg=0.133 kPa),低于术前的(54.5±13.8)mmHg;术后即刻PTPG为(37.2±9.4)mm Hg,低于术前的(82.7±19.9)mmHg;术后AVA为(2.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渡性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暂时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过渡性PBAV的20例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2 ±8)岁.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疗效,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PBAV,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术前的(0.55±0.09) m2增大至(0.77±0.15)m2,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从术前的(49.5±15.0) mmHg(1 mmHg =0.133 kPa)降至术后的(31.7±12.0) mm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31.7±9.0)%增加至术后的(39.0±11.0)% (P =0.018),肺动脉收缩压从术前的(55.1±18.0)mmHg降至术后的(38.7±11.0)mmHg(P =0.025),主动脉瓣反流分级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4).术后发生低血压4例,一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术后24 h和30 d分别死亡1例和3例患者.术后30 d内,5例患者实施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实施TAVR,5例等待TAVR.结论 对于不宜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和TAVR的危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PBAV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结果,有望成为一种安全的过渡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亮  高力明  黄晶  张奇 《中国循环杂志》2023,(12):1297-1301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本文报道一例患者应用经导管技术先行室间隔血管微粒球栓塞(PSEM)治疗左心室流出道(LVOT)梗阻后择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病例。患者为77岁男性,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53 mmHg(1 mmHg=0.133 kPa),LVOT峰值压差93 mmHg。心外科评估手术风险极高。多学科讨论后决定治疗策略为先行PSEM解除LVOT梗阻,择期行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应用微粒球栓塞第一间隔支后LVOT峰值压差明显下降,6 d后行TAVR治疗,术后主动脉瓣压力阶差降为2 mmHg。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2岁,因反复心悸、胸闷伴多汗1年余就诊,无胸痛、气短、黑朦和晕厥。体检:血压150/30mmHg(1mmHg=0.133kPa),颜面苍白,周围血管征阳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无增大,心率116次/min,心律不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经皮导管双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获得良好近期疗效,并做简要讨论.方法:女性患者7.5岁,具部分Williams综合征表现.超声显示于主动脉瓣上约1.0 cm处可见一隔膜样结构,中央开口约0.7 cm,主动脉瓣环内径为1.6 cm,主动脉瓣开口约为1.2 cm.造影诊断为主动脉瓣上狭窄.心导管检查测得狭窄的压力阶差为70 mmHg(1 mmHg=0.133 kPa).经双侧股动脉穿刺分别送入12 mm×20 mm及10 mm×40 mm的球囊进行扩张.结果:术后造影显示主动脉瓣上狭窄基本消失,其压力阶差降至12 mmHg.超声心动图复查示主动脉瓣上隔膜由原固定不动变得随主动脉舒缩而摆动并于舒张期明显张开.结论:作为一种少创有效的介入技术经皮导管双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上狭窄1例获得良好疗效.双球囊径稍大于主动脉瓣环径(≤1.3)亦安全可行,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