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描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项目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的人群分布,并分析睡眠因素之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基线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人口社会学特征、生活方式等信息。剔除患有冠心病、脑卒中、COPD或恶性肿瘤的个体后,共有452 829名30~79岁的研究对象纳入分析。描述不同人群调整性别、年龄、地区后的睡眠因素的分布特征;并分性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因素间的关联。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每天睡眠时长为7.41 h;20.3%的研究对象一年四季均有午睡习惯,40.1%仅在夏季午睡,39.6%没有午睡习惯;研究对象自报“入睡困难”、“早醒”、“日间功能障碍”频率分别为11.0%、10.0%和2.1%。不同性别、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婚姻状况人群的睡眠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睡眠时长的增加,失眠症状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检验P< 0.001);没有午睡习惯者其入睡困难、早醒的风险更高(P< 0.05);睡眠时间越长的人群中,有午睡习惯者所占比例越大(P< 0.05)。结论 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人群的睡眠时长、午睡习惯与失眠症状分布存在差异,睡眠因素之间也存在关联,故应在睡眠干预或临床诊疗中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策略,并将睡眠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午睡时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方法 将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调查的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信息作为基线数据,随访该队列至2018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午睡时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结果 该队列随访期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6.94%。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午睡≥90 min/d与抑郁症状发生高风险相关(HR=1.14;95%CI:1.02~1.2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午睡时长≥90 min/d(HR=1.30;95%CI:1.11~1.53)、45~64岁组午睡时长在60~89 min/d(HR=1.14;95%CI:1.01~1.29)及≥90 min/d(HR=1.17;95%CI:1.02~1.34)与抑郁症状发生高风险相关。结论 午睡时长与中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相关联,特别是在男性及中年人群体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成年人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使用频数和百分比对超重肥胖进行一般统计描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探讨午睡时长、夜间睡眠时长与成人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和非线性关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有效样本20 955人,超重肥胖率、有午睡习惯率和夜间睡眠不足率分别为38.8%(8 137/20 955)、61.1%(12 806/20 955)、20.4%(4 279/20 955)。控制混杂因素后,相较于不午睡,午睡30~<60 min(OR=1.105)、60~<90 min(OR=1.143)、≥90 min(OR=1.207)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相较于夜间睡眠时长7~9 h,夜间睡眠时长<7 h与超重肥胖发生存在关联(OR=1.168)。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午睡时长30 min和夜间睡眠时长8 h为临界点,午睡时长>30 min、夜间睡眠时长<8 h与超重肥胖发生风险升高相关。性别分层结果显示,男性在午睡30~<...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国18~95岁成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探讨研究中国成年居民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与超重肥胖的关联,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于2020-06/08采用内隐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21 168名成人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成人午睡习惯和夜间睡眠时长、行为生活方式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得成人的身高和体重。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成人超重肥胖的关联。结果纳入有效样本共21 168例,超重率为29.97%,肥胖率为8.90%。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城乡、婚姻、受教育水平、自评健康、有无慢性病、每周锻炼频率、蔬果摄入、吸烟、饮酒、午睡习惯、夜间睡眠时长情况对超重、肥胖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无午睡习惯组相比,有午睡习惯组增加14.1%超重风险(OR=1.141,95%CI:1.071~1.216)... 相似文献
5.
徐华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8):55-56
强制婚检取消后,准新人自觉选择婚检的主动性下降,造成了一些遗传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传播和延续。我市近年来婚前医学检查人数急剧下降,而孕前保健又处于真空状态,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6.
于洪娜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10):18-21
孕前保健与孕前咨询的目的是为计划受孕的妇女制订详细的围孕期保健计划,从而确保优生优育,最佳实施时间通常为受孕前4~6个月。孕前咨询内容包括遗传咨询、优生咨询、出生缺陷咨询以及智力低下咨询等,孕前保健则是以提高人口出生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率与先天性残疾率为宗旨,为准备怀孕的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评估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指导等内容。孕前保健为婚前保健的延续,是孕产期保健的前移。为促进女性成功妊娠,降低出生缺陷率,做好孕前咨询与孕前保健工作十分必要,可通过改变孕妇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来对其不良状况进行干预,规避相关社会风险,并降低围产期高危因素以及疾病发生率。本文对孕前保健与咨询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孕产妇的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都某三甲医院孕前健康体检的现状,探讨孕前保健的服务模式,为提高孕前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层随机抽取2008年9月~2013年8月首次于该三甲医院行孕前检查的16 038名妇女中的375名妇女的相关体检数据资料,重点调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血脂、血糖、血型、地贫筛查、妇科超声、乙肝、梅毒和HIV筛查等国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而采用SPSS 17.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受检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TORCH 66.13%、妇科超声56.53%、宫颈癌细胞筛查44.00%、白带常规41.33%和甲状腺功能20.53%,尿常规、地贫筛查、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心电图和胸片的受检率均低于5.00%;血及白带常规、妇科超声、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甲状腺功能、宫颈癌细胞筛查和HPV病毒分型以及乙肝、梅毒筛查因就诊科室不同而受检率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带常规、TORCH感染和宫颈癌细胞筛查的阳性率分别为22.31%、16.20%和10.74%,而乙肝、梅毒和HIV的阳性率分别为4.54%、3.70%和0.00%,不同就诊科室间相关检查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干预、加强优生健康教育的宣传、设置规范的孕前保健门诊服务模式、婚检与孕前检查相结合、建立孕前保健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手段可提高孕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孕前保健与孕前咨询对于女性成功的妊娠及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认识和改变备孕妇女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干预其不良医学状况(如罹患某些疾病、服用某些药物等),并降低相关的社会风险,从而有效降低围产期疾病和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这一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潜在的价值。本文主要针对备孕期妇女在生活方式、不良医学状况和遗传学筛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围产医学保健人员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初步的孕前保健和咨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计划怀孕夫妇的孕前检查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开展孕前保健工作。方法对2153对夫妇的孕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90%的检查对象有异常生育史,疾病检出率为46.56%,高于普通婚检。结论孕前检查对预防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加强对孕前保健必要性的宣传,动员新婚夫妇接受孕前检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1138对孕前医学检查的夫妇检查结果,探讨行孕前保健对优生优育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l-l2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妇幼保健所进行免费孕前检查的1138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流程,收集体检及化验资料,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 66.43%的女性检查出有各项异常,其中妇科及影响优生的疾病占51.19%,以中重度子宫颈炎、阴道炎居多。35.94%男性检查出有各项异常,以高血压及肝功能异常居多。结论闸北区孕前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孕前人群的健康意识有待提高,优质的孕前保健服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与婴儿食物过敏的关系,为微生物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提供新方向。方法 本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规律产检的健康孕妇与其分娩的新生儿建立母婴队列,其中有135对母婴符合入排标准并规律随访,根据婴儿1岁以内是否出现食物过敏分为食物过敏(FA)组24对和健康对照(HC)组44对。收集母亲分娩前2周内的粪便标本以及婴儿生后5个不同时间点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标本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 FA组和HC组相比,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较FA组母亲晚期肠道菌群中霍尔德曼菌属(Z=-2.103,P=0.035)相对丰度升高,而梭菌属ⅪⅤa群(Z=-2.483,P=0.013)、梭菌属Ⅳ群(Z=-2.154,P=0.031)、乳球菌属(Z=-2.147,P=0.032)和细小单胞菌属(Z=-2.377,P=0.017)相对丰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的主要菌属和差异菌属在婴儿肠道菌群中,在同一时间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亲孕晚期肠道菌群中的霍尔德曼菌属相对丰度水平为子代婴儿食物过敏的潜在预测指标,且与子代婴儿肠道菌群中该菌的相对丰度水平无关。母体肠道菌群对后代食物过敏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突发胎死宫内原因,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该区行死胎引产的妊娠晚期突发胎死宫内359例患者资料,将围生儿死亡分为3种:①不可避免死亡;②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③可以避免死亡。所有病例均参加了区级围生儿死亡评审,按上述对每例死亡的病因、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临床分析。结果:综合评定结果:不可避免死亡189例,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110例,可避免死亡60例。脐带因素造成的死因孕周≥35 W明显高于28~34+6W(P<0.05)。结论:发展和提高产前诊断和产前保健技术,加强对患者孕期知识的健康教育,加强Ⅰ级医院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训,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6—12月产科门诊223例妊娠晚期孕妇(孕周>28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年龄、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工作状态、家族遗传史、初产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223例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率为38.57%,抑郁发生率为29.15%。焦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及初产是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是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整体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为孕产妇提供心理保健服务,采用针对性心理评估,尽可能提升分娩体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导致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生频率以及检测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方法:以2008年9月~2009年8月间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妊娠并发症分类,以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常规四项(PT、APTT、TT、FIB)。结果: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和妊娠糖尿病(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高于对照组;②妊高征组血小板降低、MPV升高、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③妊娠糖尿病组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妊娠晚期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妊娠生理性原因和重度妊高征为主(58.4%和20.7%),其他原因还包括:双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合、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结论:多种妊娠相关性疾病可引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异常,同时需要注意鉴别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TORCH感染与出生缺陷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孕妇3594例,取空腹外周静脉血行TORCH检测,根据筛查结果分为感染组254例与非感染组3340例。随访至分娩,记录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对比不同感染孕妇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与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594例中TORCH感染254例,感染率7.07%,CMV感染率(3.53%)最高,其次为TOX(1.53%),其他感染最低(P<0.05)。3954例新生儿有中49例伴有出生缺陷,其中单发畸形44例,多发畸形5例,总发生率为13.63‰。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5.56%)最高,其次为唇腭裂(3.90%),指/趾畸形(1.67%)、脊柱裂(1.39%),外耳畸形(1.11%)发生率较低(P<0.05)。感染组出生缺陷发生率(14.96%)高于非感染组(0.33%)(P<0.05)。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与CMV、TOX、RV及HSV感染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其他感染不具有相关性(P>0.05);唇腭裂发生与CMV感染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TOX、RV、HSV及其他感染不具有相关性(P>0.05)。指/趾畸形、脊柱裂及外耳畸形与TORCH感染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MV、TOX、RV及HSV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CMV感染与腭裂发生有一定关系,提示临床应重视孕期TORCH检查,加强预防与治疗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例晚孕期因附件包块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4例患者的孕周为28+2~31+5周,临床表现均为急腹症,疑诊附件包块扭转而行腹腔镜手术,病理诊断为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坏死,1例为增大坏死的卵巢。术后出现宫缩予硫酸镁、吲哚美辛等保胎治疗成功,未发生手术相关合并症。4例患者均足月分娩,3例因产科因素行剖宫产,1例阴道顺产,新生儿无窒息。随访6周~6年,患者月经正常、肿物无复发,小儿发育良好。结论晚孕期腹腔镜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对于因附件包块而致急腹症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施术,不失为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期孕妇血糖、血脂水平及对母婴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就诊符合要求的妊娠晚期孕妇160例,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80例,包括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35例(临床甲减组)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45例(亚临床甲减组),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液生化检查,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TSH、FT4、FT3)、血糖(空腹血糖、餐后1h、2h血糖)、血脂(TC、TG、HDL-C及LDL-C)及妊娠结局(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80例妊娠晚期孕妇中,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孕妇所占比例分别为56.25%和43.75%,且妊娠晚期甲减(亚临床甲减组及临床甲减组)孕妇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FT4、FT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糖水平比较,临床甲减组的空腹血糖、餐后1h、2h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亚临床甲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5.776,均P<0.05),亚临床甲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1、7.049、3.115,均P<0.05);血脂水平比较,亚临床甲减组与临床甲减组的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7.962,均P<0.05),且临床甲减组显著高于亚临床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15、2.006、2.509,均P<0.05),三组的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68、0.712、0.279,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亚临床甲减组的妊娠高血压及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38、5.207,均P<0.05),临床甲减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455、12.121、6.737、6.186,均P<0.05),三组的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和胎儿窘迫等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3.046,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发孕妇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增加不良母婴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孕期孕妇合并低蛋白血症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过生化检查确认为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的86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清白蛋白检测水平,将其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亚组(Ⅰ组,n=39)和轻度低蛋白血症组(Ⅱ组,n=47)。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晚孕期孕妇纳入对照组(n=50)。对3组孕妇的疾病构成比、妊娠不良结局(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生化检查指标进行分析。此外,对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组孕妇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86例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孕妇的主要病因为子痫前期(53.5%),其次为肝脏疾病(12.8%)及多胎妊娠(11.6%)。子痫前期、非子痫前期及对照组孕妇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Ⅰ组、Ⅱ组及对照组孕妇在总蛋白、白蛋白、PA、尿酸、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酐、尿素氨、Mg2+、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组孕妇在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Ⅱ组及对照组(P<0.05)。③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是晚孕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OR=1.261;P<0.05)。 结论子痫前期是导致晚孕期孕妇合并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因素。低蛋白血症孕妇常伴多种生化指标异常,且对妊娠结局造成不利影响,是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临床早期评估晚期孕妇合并低蛋白血症对于避免或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上海青春前期儿童睡眠时间与体脂指标的相关性,为改善儿童睡眠质量与肥胖的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0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1 588名进行社会经济状况、睡眠问卷调查以及体格测量,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及皮下脂肪等,并进一步计算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BMI和腰围的Z值,腰围/身高比和体脂百分比。被选儿童中,男童的比例为52.08%(827名),年龄(10.82±0.39)(9.42~14.08)岁。 【结果】 肥胖的发生率为11.9% (男生15.0%,女生 8.5%,P<0.001)。在校正了肥胖的高危因素后,与睡眠时间≥10 h的儿童相比,睡眠时间不足9 h的儿童有显著较高的BMI、BMI Z值,腰围,腰围Z值,腰围/身高比及体脂百分比(P<0.05)。 【结论】 青春前期儿童睡眠时间不足与体脂指标显著相关。采取措施改善儿童的睡眠状况可能有助于遏止肥胖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对诊断妊娠晚期侧后壁及后壁前置胎盘提高准确率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测量40例前置胎盘位于侧后壁及后壁足月产妇的胎盘下缘距子宫颈内口的距离(L)及胎先露部与骶岬之间的距离(D),以此为指标诊断前置胎盘并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产前经腹部超声诊断与术中证实的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为75.0%(30/40),产前联合超声诊断与术中证实的前置胎盘诊断符合率为92.5%(37/40),两种超声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妊娠晚期侧后壁及后壁前置胎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