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血管外皮瘤(HPC)与血管型脑膜瘤(AM)的ADC灰度直方图参数的差异,探讨灰度直方图分析法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确诊的18例SFT/HPC和21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MRI扫描。参考T2WI和T1增强图像,在ADC图上利用Image J软件勾画感兴趣区(ROI),提取灰度直方图参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SFT/HPC组的第90百分位数(ADC 90%)和峰度分别为58.80(31.80,90.08)和3.49(2.28,6.46),AM组分别为17.00(11.00,30.20)和9.35(6.49,14.56),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峰度鉴别SFT/HPC和A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敏感度72.2%,特异度100.0%;ADC 90%的AUC为0.87,敏感度94.4%,特异度68.4%。结论:基于肿瘤ADC灰度直方图分析可为SFT/HPC和AM的鉴别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通过与局部感兴趣区法(ROI)进行比较,探讨基于全瘤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分析方法在鉴别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2例SFT/HPC及16例A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DWI数据经单指数模型进行后处理可获得ADC图,分别采用局部及全瘤ROI直方图分析方法测量肿瘤的ADC值以及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mean、ADCmedian、ADCmax、ADCmin及第5、10、25、75、90、95百分位数(ADCP5、ADCP10、ADCP25、ADCP75、ADCP90及ADCP9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局部ROI法测量的ADC值在SFT/HPC与AM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全瘤直方图分析中,SFT/HPC组中ADCmin(P=0.001)及ADCP5(P=0.045)低于AM组(P<0.05),两组间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其它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min鉴别SFT/HPC与AM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6,以569.00×10-6mm2/s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3.3%。结论:基于局部ROI法测量的ADC值不能有效鉴别SFT/HPC与AM,而ADC图全瘤直方图分析法可用于鉴别两类肿瘤,其中以ADCmin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图像的纹理分析技术在颅内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SFT/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AM)的术前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24例SFT/HPC患者和20例A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MRI资料。利用Image J软件在T2WI、对比增强T1WI(T1CE)和ADC图像中选取肿瘤最大径层面并在瘤体实性部分勾画ROI,采用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GLCM)两种纹理分析方法,测量病灶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峰度、偏度、角二阶矩(ASM)、对比度、逆差矩、熵值及自相关等纹理参数,并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SFT/HPC与AM的各项纹理参数的差异,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SFT/HPC及A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①直方图参数中,在T2WI、T1CE和ADC图像上SFT/HPC的最大值(MaxT2WI、MaxT1CE)、最小值(MinT2WI、MinT1CE、MinADC)、均值(MeanT2WI、MeanT1CE、MeanADC)和中位数(MedT2WI、MedT1CE、MedADC)均低于AM,在T1CE图像上的标准差(SDT1CE)大于AM,在T2WI和T1CE图像上的峰度值(KurtT2WI、KurtT1CE)和偏度值(SkeT2WI、SkeT1CE)均大于A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GLCM参数中,SFT/HPC在ADC图像上的ASM值(ASMADC)小于AM,在T2WI和T1CE图像上的对比度(ConT2WI、ConT1CE)小于AM,在ADC图像上的熵值(EntADC)大于A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WI、T1CE和ADC图像上的逆差矩值(IDMT2WI、IDMT1CE、IDMADC)及T1CE图像上的自相关值(CorT1CE)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AUC>0.7的参数中,以MinT1CE、MedT1CE和MeanT1CE的诊断效能最佳,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95.8%、90.0%)、0.964(91.7%、95.0%)和0.960(91.7%、95.0%)。结论:MRI的纹理分析可提供更多量化信息,对于术前通过MRI鉴别SFT/HPC与AM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MRI图像上的“光芒征”和“蛇形征”在鉴别血管瘤型脑膜瘤(AM)与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AM及21例颅内SFT患者资料。评估常规MRI图像上肿瘤内血管的走行模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两组间“光芒征”和“蛇形征”存在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17例(70.8%)AM中发现“光芒征”,而在2例(8.3%)中观察到“蛇形征”。21例SFT患者中,共17例(81.0%)发现“蛇形征”,而并未观察到“光芒征”。两组肿瘤内血管形态差异显著(P<0.001)。“光芒征”诊断AM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71%、100%、100%和75%。“蛇形征”诊断SFT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为81%、92%、89%和85%。结论 “光芒征”为AM较为特异的MRI征象,而“蛇形征”为SFT的典型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管外皮细胞瘤(HPC)与血管瘤型脑膜瘤的MRI特点及MRI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HPC患者21例及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23例,均行MRI检查,分析HPC患者、血管瘤型脑膜瘤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MRI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21例HPC患者中,MRI诊断17例,...  相似文献   

6.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s,HPC)及脑膜瘤的MRI表现,以获得对颅内HP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价值的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的颅内HPC患者11例及脑膜瘤患者107例.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颅内HPC的MRI 表现:肿瘤呈分叶状9例(81.8%),7例(63.6%)肿瘤以窄基底附着硬膜上,7例(63.6%)肿瘤内部呈迂曲的血管信号,8例(72.7%)肿瘤内囊变、坏死,7例(63.6%) T2WI呈等高信号,8例(72.7%)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11例(100%),5例(45.5%)可见瘤周水肿.肿瘤形态(P<0.01)、肿瘤内部迁曲的血管信号(P<0.01),T2WI信号强度(P<0.05)及DWI信号强度(P<0.01)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HPC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形态、T2WI及DWI信号、肿瘤内部迂曲的血管信号是鉴别颅内HPC及脑膜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恶性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常规MRI图像和DWI特点,提高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MRI平扫、增强和DWI特点,测量病灶实质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SFT组14例,恶性SFT组15例,边界均较清,仅3例恶性者与临近外直肌粘连。良恶性SFT在T1WI均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共15例内伴低信号影);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3例良性SFT及4例恶性SFT呈类血管样显著强化;13例病灶(7例恶性,6例良性)周围有血管流空影。DWI良性组的ADCmean均值为1.10±0.26(×10-3mm2/s),明显高于恶性组的ADCmean均值为0.92±0.29(×10-3mm2/s)。结论良性SFT与恶性SFT在常规MRI序列上缺乏特异性表现,联合ADCmean值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周细胞瘤(HPC)MR影像特点并与脑膜瘤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2015—2017年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HPC病人[年龄26~75岁,平均(46.33±16.88)岁]及40例颅内脑膜瘤病人[年龄27~78岁,平均(56.12±12.19)岁]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MRI扫描检查,采用χ~2检验对2组病人的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HPC与脑膜瘤病人MRI表现相似,常规MRI可表现为肿瘤分叶、瘤体内有囊变坏死、血管流空影、窄基底连接及骨质破坏,且HPC的发生率均高于脑膜瘤(P0.05)。但脑膜瘤增强MRI上脑膜尾征的发生率高于HPC(P0.05)。结论 HPC与脑膜瘤存在的影像差异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中枢神经系统HPC的CT、MRI影像学特征,结合文献报道总结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9例中颅内7例,椎管内2例.CT平扫4例呈均匀略高密度,3例呈略高、低混杂密度;MRI检查4例呈等T1、等T2信号,3例呈等长T1、等长T2混杂信号.CT、MRI增强后所有病灶均呈明显强化.结论CT、MRI可对中枢神经系统HPC做出可靠诊断.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周细胞瘤(HPC)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例颅内SFT/HP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表现。结果:41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幕上31例,呈分叶或浅分叶状31例,边界清楚34例。肿瘤信号不均,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10例、等信号21例、高信号10例。21例行DWI扫描,其中肿瘤呈低信号15例、高信号6例。病理分级为Ⅰ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低信号为主,Ⅱ级和Ⅲ级的肿瘤在T2WI上以等、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其它征象: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27例;病灶与脑膜关系密切22例,其中9例可见脑膜尾征;肿瘤表面及内部有流空血管征28例;可见瘤周水肿28例,主要为轻度水肿;伴颅骨骨质破坏12例。对不同病理分级SFT/HPC的MRI征象进行比较,Ⅲ级肿瘤中边界不清的出现率明显多于Ⅰ级和Ⅱ级(P值分别为0.005和0.011);Ⅱ级、Ⅲ级肿瘤的流空血管和瘤周水肿的出现率均明显多于I级(P值均小于0.0167)。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0个月),1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伴有颅外转移,2例Ⅱ级SFT/HPC术后复发进展为Ⅲ级。结论:颅内SFT/HP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不同病理分级间的表现也有一定差异,术前MRI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 FLAIR在儿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PVL脑瘫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PVL在MRI各序列的表现特点,记录病灶部位及数量,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92例均表现为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内斑片状、结节状、条状T1WI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其中57例囊变病灶在FLAIR上表现为中心低信号、周边高信号;FLAIR对脑室旁病灶、脑表面病灶、较小病灶、脑室壁边缘、室壁与相邻病灶关系的显示具有优势。FLAIR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与T2WI、T1W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侧脑室旁≤3mm病灶的显示,FLAIR与T2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侧脑室旁3mm病灶的显示,FLAIR与T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LAIR与T1W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LAIR序列对儿童PVL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球(APT)与周围型小肺癌(SPLC)的MRI鉴别诊断。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APT与SPLC患者各20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APT组及SPLC组患者中,分叶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分别有1例、2例、4例,7例、13例、11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组9例T1WI呈等信号,7例呈稍低信号,4例呈外高内低信号;11例T2WI呈等信号,5例呈高信号,4例呈外高内低信号;13例DWI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SPLC组15例T1WI呈稍低信号,5例呈等信号;12例T2WI呈高信号,7例呈等信号,1例呈外高内低信号;15例DWI呈高信号,5例呈等信号。APT与SPLC组T2WI信号值(243.99±95.34比303.98±52.41)、ADC值[(1.616±0.422)×10^-3mm/s^2比(1.141±0.150)×10^-3mm/s^2]、强化峰值(319.13±57.16比428.11±72.95)及强化增值(92.97±65.33比224.63±47.6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信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组中,呈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及不均匀强化分别有18例、1例、1例,SPLC组分别有2例、5例、13例。结论 MRI形态学改变、信号值及强化特点是鉴别诊断APT与SPLC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MRI不同成像序列对隐性创伤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X线平片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为隐性创伤骨折的51例病人进一步行MRI检查,最终27例被确诊.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T1WI/SE,T2WI/FSE,STIR三种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采用kappa检验计算观察者间符合度.结果阅片者1三种序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89,0.90,敏感度分别为85%,81%,78%,特异度为96%,83%,92%.阅片者2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0.90,0.90,敏感度为88%,85%,81%,特异度为92%,88%,92%.三种序列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WI/SE具有最佳的观察者间符合度,三种序列的Kappa值分别为0.765,0.647,0.687.结论ROC分析显示T1WI/SE诊断隐性创伤骨折的价值优于T2WI/FSE和STIR,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特异度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常规MRI的影像组学对早期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77例早期OTSCC患者(临床分期cT1~2N0M0)的术前MRI数据。所有患者均行原发灶切除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且具有术后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参数MRI纹理分析法在移行区前列腺癌及增生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52例,增生结节39例。使用MRIcroN软件勾画病灶的范围,Matlab R2014b软件计算各纹理参数,用Fisher法选择独立纹理特征(包括方差,熵,偏度和峰度)及平均ADC值。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各纹理参数及平均ADC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T 2WI前列腺癌组的方差低于增生组,熵高于增生组。ADC图前列腺癌组的方差和平均ADC值低于增生组,偏度、峰度、熵高于增生组。T 2WI熵联合ADC图熵的诊断价值最高(AUC=0.88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7%,90.9%。结论T 2WI联合ADC图双参数纹理分析可准确区分前列腺癌与低信号增生结节,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MRI征象,提高对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MRI主要影像表现为膨胀性改变、溶骨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块.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低到高不均匀信号.结论:MRI检查对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并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MRI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NBE患儿的常规MRI和临床资料,评价苍白球及底丘脑信号高低,并根据底丘脑有无高信号分为底丘脑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对苍白球信号强度的增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的峰值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底丘脑高信号组和无高信号组血清总胆红素峰值水平.结果 17例患儿中15例有T1 WI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1例表现为T1 WI苍白球后部对称性高信号.9例患儿底丘脑T1 WI呈高信号,T2 WI呈等信号,主要表现为底丘脑点状或八字形对称性短T1信号.4例患儿中脑、桥脑背侧、延髓T1 WI呈高信号,而桥脑腹侧信号正常.使用1.0 T MR仪扫描的12例患儿苍白球信号强度增加值为249.0~423.8,血清总胆红素峰值为366.0~983.3μmol/L,两者呈正相关(r=0.676,P<0.05).底丘脑高信号组9例,无高信号组8例,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660.7±192.4)、(513.3±1cr7.5)μmol/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4,P>0.05).结论 NBE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NBE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DWI联合常规MRI征象对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46例,其中精原细胞瘤28例,非精原细胞瘤18例,46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DWI扫描.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行常规MRI征象观察及ADC值测量,并比较上述指标在睾丸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结节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结节性硬化症病例的临床和MRI影像资料。结果:病灶表现为脑组织内多发性形态不规则结节,散布于脑皮质、皮质下和脑室室管膜下;结节在T2WI像呈高或低信号,T1WI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结节不强化。结论:结节性硬化的头颅MRI表现具一定特征性,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T2WI积分法对移行区前列腺癌(PCa)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3例移行区PCa和9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T2WI图像,将T2WI影像征象分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并赋予不同积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积分对其诊断价值.结果 在-1~10共11个积分段中,移行区PCa的敏感度随着积分的增加而降低,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逐渐增高.依据ROC曲线,积分≥4.5时为最佳诊断值,其敏感度为81%,特异度为73.3%,阴性预测值为90.9%,准确度为70.4%;积分≥8.5时,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在积分≥0.5和≥1.5时,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T2WI积分能对移行区PCa进行量化分析,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