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肺功能的特点。方法:测定20例通过临床影像一病理而最后综合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同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总量、残气量、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PaO2显著的减少,而FEVI/FVC、呼吸频率和PCO2却增加。结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HR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ⅡP)是一组以肺间质炎性病变为主的非肿瘤、非细菌性弥漫性问质性肺病。其共同特点为:均有一定程度的间质内细胞浸润和/或胶原沉积,且临床、影像学和病理上同其它弥漫性肺病有所不同。ⅡP病因虽不明,但与之有关的因素很多,包括病毒、支原体、免疫介导的相关疾病(如SLE、硬皮病,多发性皮肌炎等)、吸烟、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抑制药或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肺部间质性疾病。组织病理学分类在区别不同亚类的IIP及指导IIP的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组疾病在组织学上的诊断要点包括:炎症、纤维母细胞增殖、胶原沉积和肺组织结构重建等几方面。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是最常见的IIP类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IIP的其他亚型包括: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细支气管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和急性间质性肺炎等,这类疾病形态学表现相互重叠,并与其他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难以区别,虽然纤支镜支气管肺活检、胸腔镜肺活检是IIP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在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治疗变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朱元珏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157-160
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s),也称为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特异性的肺部非肿瘤性疾病,起源于各种类型的炎症和纤维化导致的肺实质损伤。肺间质是指肺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之间的腔隙,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ⅡPs)损伤的主要部位。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正式认可的ⅡPs包括至少200多种疾病。2000年、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病学会(ERS)对特发性问质性肺炎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并形成了一个国际共识报告。中国呼吸病学分会在国际共识的基础上于2002年制定了我国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治指南”,规范了诊断与治疗程序,有力地促进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内外在ⅡPs的病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为加强对本病研究工作的开展,本刊编缉部特邀请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有关专家和国内本领域的著名专家,撰写了有关DPLDs诊断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的文章,以饷各位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弥漫性问质性肺疾病(DLD)是由近200种病因引起并最终导致肺纤维化的疾病谱,其发病机制复杂、诊治困难,因此,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本病从基础到临床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特发性问质性肺炎(ⅡPs)最受关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最常见的一种,预后极差。它以进展性肺实质纤维化和通气受限为特征。研究提示炎症在病理生理过程中并不占主要作用,而以肺泡上皮的损伤直接导致肺的纤维化占主导地位,可以说明近30年来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使用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对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进行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高分辨CT显示双肺对称性毛玻璃样阴影。镜下肺组织呈均匀一致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慢性炎症和纤维化,肺泡间隔增宽。免疫组化示增生的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CK、EMA(+)。结论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重要的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类型,应注意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及过敏性肺炎等进行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女性,58岁,因"咳嗽、咳痰、发热13天,气喘3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9.3℃,脉搏106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03/57 mmHg,血氧饱和度(SaO2)91%(储氧面罩10 L/min吸入)。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气管居中,颈静脉无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胸廓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应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28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各140例。参照组单独应用泼尼松进行治疗,试验组以参照组给药方案为前提,联合使用环磷酰胺,两组均经3个月的治疗。对患者的炎症因子、肺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症状评分进行检验。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与ADL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参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中,以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为方案,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患者炎症水平作用显著,并且还可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是皮肌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46%。呼吸困难或膈肌肋间肌病变或间质性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原因之一。恰当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7例皮肌炎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Ⅱ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 主要累及肺间质。随着对ⅡP研究的不断深入, ⅡP相关分类和治疗方案也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本文系统回顾ⅡP分类变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急性加重概念演变以及不同时期IPF治疗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最新进展, 并对今后ⅡP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方法将入选的6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配合乙酰半胱氨酸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肺活量(VC)、肺总量(TLC)]、动脉血气分析(PO2、PCO2)、血清Ⅲ型胶原、六分钟步行试验和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改变。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Velcro音自评分数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评分差异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VC%pred、FVC%pred、DLCO/VA%pred、FEV1%pred、TLC%pred)明显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C%pred、FVC%pred、DLCO/VA%pre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胸部HRCT出现磨玻璃影、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明显少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的胸部HRCT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Ⅲ型胶原水平、六分钟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Ⅲ型胶原水平、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和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改善肺纤维化,提升患者运动能力,短期内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引言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指以损伤肺实质和肺泡间质为主要特点的一组疾病,炎性浸润主要分布在肺泡间或间质,肺泡腔内无渗出或渗出极少,常导致肺纤维化。IIP病因很多,包括病毒性、支原体、免疫介导的相关疾病(如SLE、硬皮病,多发性皮肌炎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肿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抑制药或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等。30%患者血液中有抗核抗体,多数病例循环免疫复合物阳性,肺组织有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说明本病是免疫复合物肺疾病的一种类型。2病理I… 相似文献
13.
15.
探讨10例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由于药物的毒性出现间质性肺炎的护理。首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对于不同症状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在用药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了患者因自行停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对于环境加强了消毒,减少探视人员,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白细胞低的患者进行了保护性隔离,同时对于医护人员也做了更高的要求,避免由于医护人员因素促成其他部位感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本组10例患者经治疗后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纤维化为特征的间质性肺病。II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患者多无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2002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总结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病人护理经验,同时观察其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对18例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病人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上积极防止呼吸衰竭、预防感染、密切观察病情、给予营养支持、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通过辅以全面细致的护理及积极治疗,13例病情好转出院,5例死亡。[结论]根据病人病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的防治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是指将他人骨髓移植至患者体内 ,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这是目前治疗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allo BMT后虽然患者造血功能已基本恢复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免疫功能尚未重建 ,T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和T细胞亚群均异常 ,易发生移植抗宿主病。allo BMT后中期感染 ,其中主要是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 ,CMV是一种DNA疱疹病毒 ,在所有病毒感染中引起的死亡率最高 ,由CMV感染引起的间质性肺炎 (IP) ,占CMV感染的 6 1%,死亡率高达 85 %。我院从 1999~ 2 0 0 0年开展了 10例allo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高分辨断层摄影术(HRCT)、X线胸片检查对老年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疑诊为间质性肺炎的老年患者,进行胸部HRCT与胸部平片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胸部CT在诊断方面比常规胸片有较大的优越性,HRCT则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HRCT表现出磨玻璃影、网状、线条、小结节、蜂窝影,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和血管壁增厚及不规则等征象,12例临床疑诊为间质性肺炎的患者,经胸部HRCT诊断的12例,而胸部平片诊断的仅有2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RCT疑诊的IIP患者,经临床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均得到控制或缓解。结论HRCT表现老年间质性肺炎的特点明显高于胸部平片,且HRCT可以反映间质性肺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