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一线治疗方案,也适用于AS合并不同严重程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但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中却不做常规推荐,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仍然是治疗PAR的金标准。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PAR患者,常放弃外科手术治疗,选择保守治疗,而后者的死亡率更高。经股动脉TAVR(TF-TAVR)为其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案,尽管仍面临手术技术要求高、缺乏针对PAR的瓣膜系统和术后长期随访数据等挑战,但随着TAVR技术经验积累、新一代瓣膜系统的发展及长期随访数据的反馈,TF-TAVR治疗PAR逐渐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外科手术替代治疗方式,本文对TF-TAVR治疗PAR实施要点、临床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是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式,较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但由于TAVR术中使用对比剂、低灌注、输血、麻醉及胆固醇栓塞等因素,导致急性肾损伤(AKI)风险增加,影响患者预后。本文就TAVR围术期AKI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国内外相关报道进行综述,旨在降低TAVR围术期AKI的发生率以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围术期内的心功能、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流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接受TAVR术的40例患者及SAVR术的40例患者。对其围术期内临床表现、LVEF、主动脉瓣过瓣流速、LVEDD、LVESD、瓣周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及SAVR治疗后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TAVR组对比SAVR组,死亡,LVESD,LVE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过瓣流速、瓣周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AS的患者,虽然TAVR相对于SAVR瓣周漏的发生率高,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编者建议对于不能接受SAVR的高危AS患者且TAVR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TAVR。对于能接受SAVR的高中低危AS患者,编者建议选择SAVR,因其较TAVR瓣周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4.
<正>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2.5%~7%[1],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日益成为代替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治疗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TAVR在中危或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6891例患者,TAVR组与SAV...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分级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S合并MR患者156例。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6、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有无MACCE患者性别、年龄、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合并症发生情况、既往手术史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术后MRA分级对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56例患者均经股动脉路径TAVR,其中6例患者术中或术后24 h内死亡,最终纳入150例患者。术后患者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MRA小于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7.
摘要 最新欧美瓣膜病管理指南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推荐越发积极,心脏团队的关注点逐渐从危险分层转移到患者年龄、人工瓣膜耐久性、解剖适应程度和技术成熟度。不难看出,TAVR的未知和挑战主要集中在瓣膜耐久性、TAVR的解剖适应证、冠脉通路和单纯主动脉瓣返流等方面。这正是我们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是瓣膜置换术后特有的并发症。早期对瓣周漏的认识局限于外科主动脉瓣换瓣术(SAVR)后瓣周漏的评估和治疗;近年来,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开展, TAVR术后瓣周漏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 其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不同于SAVR术后。该文结合文献报道和作者的临床实践, 重新认识主动脉瓣瓣周漏, 并提出应对方案, 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经彻底改变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然而,单纯自体主动脉瓣返流(native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NAVR)一度被认为是TAVR的禁忌证,这是由于大部分患者主动脉瓣无钙化以及随之造成的锚定人工瓣膜困难。与主动脉瓣狭窄相比,TAVR的第一代瓣膜治疗NAVR,器械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需要“瓣中瓣”比率以及术后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复发几率较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可回收、有裙边且有特殊固定机制瓣膜的研发与应用,此类患者的手术预后得到改善。本文对TAVR在单纯NAVR患者中的应用及两代瓣膜的临床预后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2002年用于临床以来,经历了诸多技术创新,已由罹患主动脉瓣狭窄且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禁忌或高危患者,推进至SAVR中危患者,并开始向SAVR低危患者过渡。多项大型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不断推动相关指南更新,其中PARTNER系列研究备受关注,该系列4项重磅研究(PARTNER 1B、PARTNER 1A、PARTNER 2A、PARTNER 3)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重度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AS/AR)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河南省胸科医院全麻下行TAVR+PCI治疗重度AS/AR合并CAD的患者27例,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分为AS组19例(包含重度AS合并重度AR患者3例)、AR组8例,收集患者资料,根据VARC-2标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月行超声心动图和纽约心功能分级,评估死亡、心血管再住院、冠状动脉事件等事件发生率,记录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血管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7例(100%)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关闭不全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均经股动脉行TAVR+PCI术。AS组与AR组患者均为外科手术中高危风险。所有患者均于瓣膜置入前行PCI术,除AS组1例患者术中死亡,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无术中转外科手术,无冠状动脉阻塞、瓣膜损坏、瓣中瓣置入、中/重度瓣周漏等事件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治疗;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左心室舒末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对于外科低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比较TAVR和SAVR治疗外科低危主动脉狭窄患者的文章,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非RCT。主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次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RCT 5篇,队列研究5篇,共7 232例患者。汇总分析表明,TAVR较SAVR短期(30 d)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RR=0.67,95%CI:0.46~0.97,P=0.03;卒中发生率:RR=0.67,95%CI:0.46~0.96,P=0.03];TAVR与SAVR长期(1年)全因死亡率和卒中率无统计学差异[全因死亡率:RR=0.97,95%CI:0.76~1.23,P=0.77;卒中发生率:RR=0.73,95%CI:0.53~1.01,P=0.06];TAVR术后并发症(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较SAVR低,而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较SAVR高。结论:TAVR短期(30 d)死亡和卒中风险较SAVR低,在长期(1年)死亡和卒中风险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TAVR较SAVR术后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更低,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同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预后,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023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治疗的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9例,其中行TAVR+PCI 11例,行SAVR+CABG 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相关临床数据。结果:TAVR+PCI组较SAVR+CABG组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54.55%vs 5.56%,P<0.05)、术前胸腔积液(27.27%vs 0%,P<0.05)患者占比更高。TAVR+PCI组均只进行了1支冠脉血管的血运重建,SAVR+C...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我国通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崭新而关键的阶段。我国首部TAVR临床路径《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问世3年来,对我国TAVR的开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随着TAVR领域在循证证据、应用经验、指南更新、器械研发、术式改良等方面陆续取得重要进展,为进一步紧贴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特更新旧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新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对TAVR患者术前临床评估、围术期影像学评估、规范化手术流程、围术期综合管理及术后康复随访等方面的标准流程进行了阐述,以助力我国TAVR技术健康、规范开展,开拓中国TAVR特色创新之路,保障我国广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5.
自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进入临床,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过去,无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AVR)机会的患者只能选择药物治疗或球囊扩张术,现在TAVR已经成为无传统外科手术机会或高危手术风险的严重AS患者的一种选择。欧美国家开展了TAVR的注册研究,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反映了既往TAVR的发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相继报道了最终或阶段性结果,进一步肯定了TAVR的效果。然而TAVR的并发症影响了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我国的TAVR尚处起步阶段,需要符合国人特点的自主设计瓣膜,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TAVR定能成为医师和患者治疗AS更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根据国际最新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TAVR手术应用于更多人群、瓣膜研究学术联盟共识-3(VARC-3)对临床事件的重新定义,TAVR术后的并发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就血管并发症、冠脉阻塞、新发传导阻滞、脑卒中和脑保护装置、瓣叶血栓和瓣叶衰败等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增加临床工作者对TAVR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BAV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但BAV复杂的解剖结构对TAVR治疗提出巨大挑战。通过术前充分了解瓣膜解剖形态和制定手术策略,BAV狭窄患者在我国行TAVR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在远期预后、新一代瓣膜的应用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本文就TAVR治疗BAV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19.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膜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的争辩是近年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TAVR从最开始的“无法手术或手术高风险”人群不断向手术低危患者和相对年轻的人群拓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65岁以上人群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1])。过去对于晚期或症状性AS的治疗选择仅限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valve replacement,SAVR);近十年来,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此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