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中国首例Silara?-Valve(原Direct Flow)瓣膜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情况。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16日阜外医院首次开展的1例经导管Silara?-Valve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过程与患者围术期情况。1例外科手术中危的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局部麻醉和镇静下成功接受了Silara?-Valve瓣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瓣膜位置、功能良好,无反流,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经导管Silara?-Valve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可行,后续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有望评估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使用国产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按瓣叶形态分为BAV组与三叶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3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实验室检查、影像辅助检查等全部临床资料,对手术过程、成功率、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2.42±6.14)岁,瓣膜置入成功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的脑钠肽、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主动脉瓣跨瓣流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6个月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都有显著改善(均P<0.01)。并发症方面,住院期间1例(2.8%)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1周有2例(5.6%)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2mm),术后6个月随访时只有1例(2.8%)患者存在轻度瓣周漏;术后6个月随访时1例(2.8%)患者缺血性卒中。结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TAVR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效改善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中国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AS患者132例,其中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手术患者8例(SAVR组);行TAVR手术患者124例(TAVR组).观察两组围术期临床结果.结果 围术期内出现1例(0.76%)死亡及1例(0.7...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价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的单组观察性研究,入选2021年3至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外科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评估后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人工瓣膜植入后立即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计算即刻器械成功率。即刻器械成功定义为:(1)器械成功进入血管入路、被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2)植入瓣膜达到预期的疗效,即手术结束时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最大流速<3 m/s,且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术后30 d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致残性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8.1±6.3)岁,其中男性8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10例。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器械的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术后即刻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7.55±4.08)mmHg,峰值流速为(1.78±0.44)m/s,与术前相比平均跨瓣压差以及峰值流速均下降(P均<0.05)。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11例(11/11)患者均达到即刻器械成功。术后30 d,11例患者中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为(9.45±5.07)mmHg,峰值流速为(2.05±0.42)m/s,均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于中国人群中传统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且为传统内科治疗无法逆转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Prizvalve?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方法,可进一步开展第2阶段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前后围术期内心功能及主动脉瓣压差、跨瓣流速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的27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对经TAVR治疗前、术后1d、7 d、1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BNP、LVEF、最大跨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进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患者BNP、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最大跨瓣流速下降明显,在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术后LVEF值明显上升,术后7 d可显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功能<50%的患者中,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临床疗效确切,在围术期即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BNP值、提高LVEF。合并LVEF下降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接受TAVR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享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经验。方法分析已完成TAVI患者的基线特征、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临床结果。结果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共36例患者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TAVI,平均年龄(73.9±7.2)岁,其中男24例(66.7%),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回归评分为(20.6±9.9)%。25例(69.4%)患者主动脉瓣叶形态呈二叶式畸形。TAVI成功35例(97.2%),4例(11.1%)需植入第2枚瓣膜。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下降至(10.5±5.7)mmHg(1 mmHg=0.133 kPa),2例残余瓣周漏接近中度。术后30 d内死亡1例(2.8%),脑卒中2例(5.6%)。10例(27.8%)患者因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了永久起搏器。中位随访时间323 d,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74 d和680 d死于恶性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保持无症状生存。结论对于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二叶式和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TAVI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王建铭  杨剑  易定华 《心脏杂志》2012,24(1):127-13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过最近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取得巨大进步。迄今为止全球接受TAVR的患者数已近3万例,已成为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患者的标准备选治疗措施。从目前已临床应用的介入瓣膜到正在实验研究的新型介入瓣膜可以看出,未来介入瓣膜的发展目标是尺寸更小、长期有效、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及定位精准。随着TAVR的推广,新型介入瓣的研发,操作者经验的积累,以及长期随访的开展,将给TAVR提供更科学的病例选择标准,减少介入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提高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未来此项技术还会逐渐扩大适用人群的范围,成为代替传统的主动脉瓣置换术举足轻重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前及术后室性心律失常(VAs)发生率。方法:连续收集自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症状性重度AS患者81例,排除TAVR术前存在永久起搏器植入病史、术后因并发症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30 d内死亡、术前无24 h Holter检查结果及失访的患者共14例,最终67例患者纳入分析。TAVR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24 h Holter观察VAs的发生情况。VAs分类依据改良的Lown分级系统。结果:TAVR术前VAs Lown分级为1~2级40例(59. 7%),3~4级23例(34. 3%)。TAVR术后1个月,VAs 1~2级人群占比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4级人群比例显著降低(P 0. 05)。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的发生率从11. 9%下降至7. 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VAs常见于AS人群中,TAVR术后1个月严重VAs(改良Lown分级3~4级)的患者比例显著降低,可能与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转归情况,以及影响FMR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42例接受TAVR治疗的重度AS合并FMR患者,分析基线信息,比较手术前后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的临床安全和有效性。方法:总结2012年9月至2018年1月间,单中心实施的TAVR手术麻醉方式及临床结果。Kaplan-Meier曲线描述总生存时间,Cox回归校正影响综合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TAVR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1.4%(170/186)。手术相关死亡为3.2%,二次置入率8.8%,中位手术时长118 min,中位麻醉时长161 min,术后64.1%清醒直接回病房,35.9%回重症加强监护病房(ICU),中位ICU停留时间为3 d,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8 d。中位随访时间为2年。术后30 d和1年综合病死率分别为2.9%和7.6%,新发永久性起搏器置入率为12.4%和14.7%,新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为12.9%和14.1%,主要血管并发症为4.7%和5.3%,30 d和1年的卒中率均为4.7%,新发心房颤动率均为6.5%。术后1年随访显示,主动脉峰值射流速度平均下降(2.5±0.73) m/s;收缩期最大压差下降(71.89±25.12)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有效瓣口面积提高(1.068±0.458) cm~2(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总体生存时间为(4.28±0.13)年。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30 d内卒中影响综合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实施TAVR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干预治疗面临多种选择,包括瓣膜类型选择(机械心脏瓣膜或生物心脏瓣膜)及治疗方式选择(外科治疗或TAVR)。基于终生管理的角度,为每一例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了解每一种治疗策略的优劣及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进展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42例.其中年龄≥80岁患者22例为高龄老年组,65≤年龄<80岁患者120例为老年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结果.采用SPSS 20.0软...  相似文献   

14.
二叶式主动脉瓣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常伴发主动脉瓣狭窄,老年患者通常需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手术风险极高。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治疗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二叶式主动脉瓣由于解剖结构复杂,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在早期被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禁忌证,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验的积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现将近期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3...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危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颈动脉途径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2月于北京阜外医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医院经颈动脉途径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疾病患者21例,男性13例,年龄58~91(72.8±8.5)岁。对入选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12例接受全麻手术,9例在局麻下完成手术。20例患者经右颈动脉途径TAVR,1例经左颈动脉行TAVR治疗。置入Venus A瓣膜20例,VitaFlowⅡ瓣膜1例。其中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血肿,经局部处理后,血肿吸收好转,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21例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其中2例患者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患者术后随访(30±7)d,均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瓣周漏等不良事件。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未见中量及以上反流;且术后1个月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61.44±6.48)%vs (51.90±13.17)%,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平均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4.90±8.03)mm Hg(1mm Hg=0.133kPa)vs (59.48±22.43)mm Hg,P0.01;(13.11±8.45)mm Hg vs (59.48±22.43)mm Hg,P0.01]。结论对不适合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以及主动脉瓣病变复杂,尤其是严重钙化、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既往曾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颈动脉途径TAV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家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行TAVR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35例。根据入路分为2组,经腋动脉入路组11例(11/135,8.1%),经股动脉入路组124例(124/135,92%)。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围手术期内共有1例(1/135,0.74%)患者术后需行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循环,发生于经腋动脉入路组,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左室破裂1例(1/135,0.74%),中转外科手术1例(1/135,0.74%),术后致残性脑卒中1例(1/135,0.74%),均发生于经股动脉入路组,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3例(3/135,2.2%),经腋动脉入路1例(1/11,9.1%),经股动脉入路2例(2/124,1.6%),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起搏器植入10例(10/135,7.4%),均发生于经股动脉组,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经腋动脉入路行经皮主动脉瓣置入术与经股动脉入路有相似的临床结果,是有效及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行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6例(1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对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了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共成功置入了6枚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手术顺利,术后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且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6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分级Ⅰ~Ⅱ级,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膜功能正常,无或少量瓣周反流,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至66.8%。结论 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安全、有效,是解决高龄、高危、外科手术禁忌患者主动脉瓣膜问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一线治疗方案,也适用于AS合并不同严重程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但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中却不做常规推荐,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仍然是治疗PAR的金标准。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PAR患者,常放弃外科手术治疗,选择保守治疗,而后者的死亡率更高。经股动脉TAVR(TF-TAVR)为其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案,尽管仍面临手术技术要求高、缺乏针对PAR的瓣膜系统和术后长期随访数据等挑战,但随着TAVR技术经验积累、新一代瓣膜系统的发展及长期随访数据的反馈,TF-TAVR治疗PAR逐渐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外科手术替代治疗方式,本文对TF-TAVR治疗PAR实施要点、临床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作为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重要的治疗方式目前已获得诸多研究证据支持,而冠心病是TAVR患者常见的合并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