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 对165例孤独症儿童和3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 采用自编的孤独症危险因素调查表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家庭一般情况等资料, 用χ2检验分析两组儿童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母亲高生育年龄(≥35岁)、有人工流产史、母孕期抑郁情绪史、母孕期被动吸烟史及父亲内向所占比例较正常组高(P<0.05), 进一步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母高育龄、孕期抑郁情绪、孕期被动吸烟、有人工流产史以及父亲性格内向为孤独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母亲高龄生育、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抑郁情绪、孕期被动吸烟以及父亲性格内向均可使儿童孤独症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在儿童孤独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符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80名儿童孤独症者为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160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儿童比较,病例组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层次较高,家庭的亲密度、娱乐性得分较低,而矛盾性得分较高(P<0.05);单亲或重组家庭,主要由(外)祖父母照顾、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让孩子独自玩耍、家长不予理睬是儿童孤独症的促进因素,而经常与孩子玩耍、带孩子看书、讲故事,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是儿童孤独症的抑制因素。结论: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儿童抚养人孤独症防治知识的普及,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减少儿童孤独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儿童孤独症脑磁共振波谱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脑部神经代谢产物的改变及其与行为表现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无创性磁共振波谱,分别测量24名孤独症患儿和10名同龄健康儿童额叶、小脑蚓部内的N-乙酰天冬氨酸(NAA)、含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的比值,进行对照研究,并分析病例组代谢产物与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得分的关系。【结果】孤独症组额叶、小脑蚓部NAA/Cr比值、小脑蚓部Cho/Cr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孤独症组额叶NAA/Cr比值与ATEC说话/语言评分负相关(r=-0.494,P=0.023),额叶Cho/Cr比值与健康/行为评分负相关(r=-0.405,P=0.049);孤独症组小脑蚓部NAA/Cr比值女童低于男童(P<0.05);孤独症组小脑蚓部NAA/Cr、Cho/Cr比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额叶皮质、小脑蚓部存在神经元丢失或功能下降,其严重程度与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临床表现相关;小脑蚓部存在细胞膜的代谢异常、髓鞘发育不良;孤独症儿童小脑蚓部神经功能存在性别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儿童孤独症是儿童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患病后会严重影响其一生,已引起了发育行为儿科界的广泛重视。本文重点就目前国际研究的现状,病因学研究、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生命早期的叶酸营养状况对孤独症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 表现为孕期叶酸摄入量不足后代孤独症发病风险增加, 围孕期叶酸补充可以降低那些叶酸代谢效率低下的孕妇生育孤独症患儿的风险, 表观遗传改变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这为早期防治孤独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即检测与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以及与叶酸甲基化有关的蛋氨酸循环酶作为新生儿筛查的一部分, 可以确定哪些新生儿需要监测和补充叶酸, 以确保在生后神经发育关键时期的叶酸水平, 降低孤独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梁涛 《中国妇幼保健》2020,(8):1554-155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交障碍、交流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高,病因尚不明确,无特效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ASD症状于生命早期开始出现,但由于少数幼儿期孤独症患儿表现不完全符合诊断标准,部分医务人员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多数家长忽略孤独症幼儿的早期表现等多种因素,导致就诊时间延迟,延误就诊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三级网络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管理模式研究,探讨ASD早期发现的网络筛查程序及管理流程,为ASD儿童获得早期干预提供有利的条件。方法成立市级ASD早期诊断管理中心,建立基层社区筛查一级网络及管理流程,进行社区筛查管理技术的指导及培训,再结合二、三级的筛查与诊断给予确诊。结果 1)社区一级网络ASD初筛率由2013年的20.19%上升到2014年的33.68%,呈逐年提高趋势,阳性率维持在4‰~6.0‰;确诊率由0.41‰上升到0.95‰。2)ASD早期诊断中心2年干预疑似患儿38例。结论三级网络ASD早期筛查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儿保医生对ASD的初筛率,有利于ASD儿童的早期发现,为ASD儿童早期干预提供了最佳时期,是切实可行的ASD早期筛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儿童孤独症21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213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庭史,抽搐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情况),病历主诉和辅助检查(脑CT/MRI,EEG,BAEP、SPECT)的研究分析。结果:孤独症病例在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上的异常情况十分普遍,病历主诉以语言发育障碍为主,脑部的CT/MRI,EEG,BAEP,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左侧大脑血流灌注降低,血流异常的部位主要是颞叶、额叶和边缘系统(海马回,扣带回等)。结论: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的异常和孤独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的儿童病例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脑SPECT呈血流灌注降低,对诊断孤独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由于它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严重,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开展了广泛研究。从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耍幼儿时期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逐渐上升,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该文着重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两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孤独症的诊断和干预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强调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以提高医务人员和家长对孤独症的认识水平,从而有效地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减少病残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2例儿童孤独症患儿进行评估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训练中应用结构化教育模式,将视觉线索应用到各个活动场所,强调作息时间和教学环境的结构化,强调工作组织的结构化。每周5 d,每天6 h,共训练6个月。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utism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ATEC)及C-PEP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儿孤独症儿童量表平均总分由训练前的(96.09±18.95)分下降到(54.91±14.10)分(P<0.001),量表中言语、社交、感知觉、行为四个分项目得分显著下降(P<0.001)。C-PEP评估功能发展平均分值由训练前(28.00±11.08)提高到(48.00±11.27),年龄当量提高(9.00±5.32)个月,扣除生理增长6个月,实际年龄当量增长(3.00±5.32)个月。【结论】结构化教育治疗对孤独症是一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自闭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自闭症儿童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10年6月-2011 年12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就诊的儿童, 经3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业医师共同确诊,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IV, DSM-IV)诊断标准的自闭症儿童101例, 同时收集正常对照儿童101例, 性别和年龄分别与自闭症组匹配, 由监护人填写儿童家庭社会环境调查问卷。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应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变量中, 性别(OR=10.640, P<0.01)、6个月前非母乳喂养(OR=2.952, P<0.01)、孕期患感染性疾病(OR=2.042, P<0.01)、出生时有高危因素(OR=1.189, P<0.01)及父母每天陪宝宝说话或者游戏的时间(OR=0.179, P<0.05)5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性别为男性、6个月前非母乳喂养、母孕期患感染性疾病、出生时有高危因素是儿童患自闭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父母每天陪宝宝说话或者游戏的时间>1 h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孤独症儿童的气质特征,为孤独症早期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采1∶2病例对照研究,对40例孤独症患儿及80例正常儿童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自制的家庭与环境因素调查表、《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进行评估。 【结果】 40例孤独症组儿童的气质维度中适应性、反应强度、坚持性、反应阈分值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孤独症组ATEC量表中语言交流、社会能力、感知认知意识三个分量表分值与气质维度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孤独症组儿童气质维度与正常儿童组存在差异;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语言和认知等障碍影响气质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以降低脑瘫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病例组脑瘫患儿与40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两组进行比较,经多因素分析得出,单胎、家庭月收入≥3 000元、孕前健康、在医疗保健单位产前检查等为保护因素。胎龄<37周、新生儿患有疾病、夫妻经常发生口角、非城镇户口、在新装修房子结婚怀孕、不良孕产史、孕期失眠、感到有压力为危险因素。 结论 通过对脑瘫高危因素研究,关注脑瘫高危因素,进一步预防高危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以家庭为基地的短期结构化教育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为改善孤独症儿童预后,对孤独症儿童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以家庭为基地的短期结构化教育。[方法]将60例孤独症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儿童在接受评估后制定训练计划,同时培训家长,之后家长根据计划在家庭进行训练,特别强调根据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环境布置和视觉安排,按照预定的常规、程序时间表以及由上述训练要素构成的个人工作系统开展训练。要求每周7d,每天训练6h,于训练开始前以及6月后采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孤独症儿童量表的总分由训练前的76.2分下降至54.9分(P<0.01),量表的语言、社会交往、感知觉和行为四个分项目的分数也均有显著下降(P<0.05),表明通过训练在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异常感知觉状态和异常行为得到减少。[结论]以家庭为基地的结构化教育能够有效地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与儿童5类残疾(视力、听力、智力、肢体和精神残疾)相关的生物和环境方而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1:2配比的原则选择北京市2004年“0~6岁儿童残疾抽样调查”中的残疾儿章和部分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涮雀形式进行病例对照的研究。【结果】选取312名病例.624名对照进行研究。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儿童残疾发生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索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出生窒息、残疾家族史、母亲饮酒、早产、儿童期患病、出生时哭声不响亮、母亲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结论】预防儿童残疾发生的重点仍应足产前和产时因素,比如孕前做好遗传咨询、母亲避免孕期前后饮酒、预防早产的发生、减少出生窒息的发生等。应对不良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儿童的家长(特别是母亲)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及时发现发育巾的问题,及早进行干预性训练.从而减少残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阳县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的麻阳县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现况调查结果,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HBsAg阳性的小学生为病例,同性别、同自然村或街道和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2岁的HBsAg阴性的小学生为对照。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的数据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肌注或点滴、拔牙、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一人一针一管、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等因素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12个因素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后有6个因素:肌注或点滴、拔牙、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一次性注射器具与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注或点滴、拔牙和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其中的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一次性注射器具是主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T1DM)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沈阳市某医院106例确诊为T1DM的患儿为病例组,同期按照年龄、性别、居住地区1:1匹配的原则,选取10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生命早期可能影响T1DM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6例T1DM...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近视眼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文献报道[1] ,近年来学生视力低下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并且随年级增高而增高。既往所见研究报告 ,多为一般性的描述性资料 ,有学者建议对近视危险因素设计研究时应遵循对照、重复、随机的原则 ,分析方法宜采用多元分析[2 ] 。为进一步了解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 ,对南京市小学生中的部分近视病例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①病例选择 选择近期经省级医院眼科确诊为近视眼的小学生 10 0名。②对照选择 按 1∶1比例选择与病例组基本情况相匹配的、经省级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为非近视眼的同学 10 0名。匹配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