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最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途径。本文综述近几年关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病理学意义,分子机制及治疗干预的研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betal(TGF—β1)是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重要的诱导荆,完整的TGF-β1/Smad信号传导途径介导EMT。整合索连接酶ILK是诱导EMT的关键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2.
肾纤维化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于肾间质、肾脏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为特征,是大多数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及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和共同通路.目前研究表明,肾纤维化机制涉及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促/抑细胞纤维化的因子失衡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建立、肾脏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凋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等多个环节,这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关键发病机制,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共同通路。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有一定的作用,但其能否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继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体外TGF-β1诱导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观察氯沙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体外使用TGF-β1诱导HK-2细胞表型改变并给予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干预。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获取。HK-2细胞行E-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和ZEB1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化为间充质细胞,细胞形态由卵圆形变为长梭形,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间充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上调,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相关分子β-catenin在胞浆、胞核的积聚增多以及ZEB1表达增强;氯沙坦大鼠含药血清能够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HK-2转化为间充质表型,并维持HK-2细胞的上皮表型,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同时抑制β-catenin在胞浆、胞核的积聚以及ZEB1的表达。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氯沙坦可抑制体外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氯沙坦抑制β-catenin/ZEB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肾纤维化,尤其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IF)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致肾衰竭的共同途径[1],其病变的程度与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涉及到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炎症细胞的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的凋亡、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及降解失衡等因素。近年来,随着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深入研究,发现ALR在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P311表达于肾脏组织中,并具有调控组织纤维化的重要作用。P311在促使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同时,对TGF-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TGF-β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中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因此我们推论P311可能通过促进细胞表型转化和对TGF-β这一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从而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过程的共同途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7.
正肾纤维化是大多数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及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和共同通路。肾纤维化在病理上包括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和小管萎缩、毛细血管减少和足细胞丢失等。肾纤维化机制至今未能完全阐明,涉及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促/抑细胞纤维化的因子失衡和信号传导通路的建立、肾脏固有细胞及免疫细胞凋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等多个环节[1]。目前肾纤维化尚无有效的治疗,因此寻找有效治疗肾纤维化的方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肾间质纤维化是导致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机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mad蛋白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内信号转导重要的分子,其中Smad7能够抑制TGF-β的信号转导,介导细胞内负反馈,从而阻断TGF-β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肾间质纤维化是导致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机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mad蛋白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内信号转导重要的分子,其中Smad7能够抑制TGF-β的信号转导,介导细胞内负反馈,从而阻断TGF-β介导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在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细胞因子和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调节EMT,其中TGF-B1/Smad信号通路发挥核心作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骨形成蛋白-7(BMP-7)可抑制EMT,减轻肾间质纤维化。激活素可能参与了EMT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TGF-β1/Smad与肾脏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脏间质纤维化促进肾脏功能恶化,其程度是预测肾脏病情的重要指标。其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起主要作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TGF-β1/Smad与肾脏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脏间质纤维化促进肾脏功能恶化,其程度是预测肾脏病情的重要指标.其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起主要作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上皮间充质转变及其逆转的细胞分子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通路,上皮间充质转变(epithelial-mesene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关键事件,小管上皮细胞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EMT的机制主要由于小管上皮细胞所处周围环境改变,多种因素参与调节,积极寻找逆转EMT(即MET)已成为当今肾脏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其中药防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ribrosis)是指由多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和肾间质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的增生.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小管-间质纤维化组织学分级与肾小球硬化的组织学分级相比更能反映肾功能的丧失程度[1].  相似文献   

15.
Smad与肾纤维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介导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关键的细胞因子,其作用包括趋化和活化炎性细胞,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以及刺激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合成及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和俄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由于TGF-β在肾纤维化中的核心作用,TGF-β信号传导机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具有较强的促EMT作用[2].整合素莲接激酶(ILK) 是TGF-β1诱导EMT过程中的一个关健的调节因子[3],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间的作用;也是与PINCH-1(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dine rich protein-1)有相互作用的锚定蛋白[4].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对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变作用的干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疾病(CKD)肾功能的恶化趋势主要决定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的程度和范围;同时业已证实,TIF过程中,肾小管基底膜被破坏的同时常伴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转分化,此种现象被称为"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继之出现间质区细胞外基质(ECM)大量产生和沉积,导致间质区扩展加宽,肾小管萎缩,形成RIF[1].  相似文献   

18.
<正>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最终共同途径,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肾间质中异常沉积为特征。RIF是多种信号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TGF-β1/Smad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自噬等作用,是RIF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有赖于瞬时信号通路的激活,但持续的信号激活会刺激纤维瘢痕增生并替代正常的肾单位,损伤肾功能[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Erbin在肾脏间质纤维化中表达量的变化及上调Erbi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转分化的影响。 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SD大鼠5/6肾切除法建立肾纤维化动物模型,收集并检测各组血清中Scr、BUN水平;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检测Erbin的分布与表达。 体外实验采用TGF-β1(10 μg/L)刺激NRK52E细胞72 h建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细胞模型;免疫荧光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变化;RT-PCR及Western 印迹法检测Erbin的表达变化。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 Prk5-myc-Erbin瞬时转染至NRK52E细胞,Western印迹法观察上调Erbin表达后对上述各种指标的影响。 结果 (1)假手术组大鼠肾功能正常[Scr(33.96±7.28) μmol/L、BUN(8.11±2.55) mmol/L],Masson染色未见肾间质纤维化,Erbin在肾小管表达较少;模型组大鼠Scr [(140.52±61.11) μmol/L]、BUN[(34.23±7.66) mmol/L] 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 < 0.05),肾间质可见明显纤维化,Erbin 在肾小管表达也明显增加,是假手术组的2.9倍(P < 0.01)。(2)正常NRK52E 细胞表达E-cadherin,少量表达Erbin和α-SMA。TGF-β1刺激后,NRK52E细胞E-cadherin表达显著减少,Erbin和α-SMA则表达增加(均P < 0.05);而转染质粒Prk5-myc-Erbin可逆转TGF-β1诱导的NRK52E细胞E-cadherin表达下调,并可抑制α-SMA表达上调(均P < 0.05)。 结论 Erbi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表达增加,上调Erbin表达可抑制TGF-β1诱导NRK52E发生EMT, 提示Erbin在肾脏纤维化中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研究表明 ,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 ,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其主要机制有 :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分化作用 ;主要效应细胞的激活 ;局部缺血、缺氧。本文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