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84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6例健康人的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结果表明,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GMP-140比健康人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变化更显著。提示血小板在肝病患者体内处于活化状态,并且与病情有关。这可能是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翟云  丁惠国 《肝脏》2012,17(4):271-274
肝硬化患者存在多种止血异常,包括初期止血缺陷、促凝和抗凝因子合成功能受损造成的血液凝固系统异常、低活化凝血和纤溶亢进.肝硬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一些反映初期止血能力的指标如出血时间(BT)、血小板凝集以及血小板数量存在异常.对肝硬化患者行血小板功能检查的结果显示,由于血小板功能减低伴有(或不伴有)血小板数量减少造成了初期止血异常.这些异常一直被认为与肝硬化并发出血密切相关,以至于那些能够提高血小板功能或数量药物的临床作用一直在被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肝病血瘀证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和聚集功能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血瘀证组患者血小板异常形态,大型血小板和伪足变形血小板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α颗粒和致密颗粒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血小板的异常变化,是造成血瘀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学忠  潘虎  黄秀琴  李午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2,18(2):128-128,F003
探讨血小板参数检测在慢性肝病中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对28例慢性肝病患病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肝纤指标(HA、LN和IV-C)进行对比分析。单纯血小板降低组的肝纤维标增高幅度和增高频率与血小板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次MPV和PDW同时升作为血小板参数异常分组时,则极为显著。血小板三项参数检测作为一种筛查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补充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血小板减少症是肝硬化特征之一,多数学者认为血小板的数量与肝硬化的严重度相关。血小板功能缺陷在慢性肝病也颇常见。慢性肝病、肝硬化血小板数量、功能的变化意义重大。现今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通常发生血小板减少,但其减少与免疫机制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慢性肝病患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PA-IgA)及血小板计数进行了测定,同时观察了11例肝硬化患脾栓塞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6,(9):121-123
慢性肝病血小板生成减少的机制探讨——叶军等(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225300);《海南医学》,2006,17(2):126.127【目的: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生成减少的机制。方法: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正常人群及慢性肝病患者的血小板生成素水平(Tpo)水平。结果:(1)肝病患者Tpo〉143组与Tpo〉143组总胆固醇(CHOL)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肝病患者血小板正常组(38例)与减少组(37例)Tpo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44.76&;#177;108.93)vs(100.19&;#177;66.43)pg/ml。P〈0.05]。但Tpo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不相关,(r印.175,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下降导致Tpo水平的降低,而Tpo水平降低是血小板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各型乙肝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检测353例各型乙肝患者血小板功能的五个项目:血小板总数、血块退缩、粘附试验、聚集试验、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和对照组比较,各型乙肝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急性型、慢性型、肝硬化和慢性重型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乙肝患者除有血小板数量的改变外,还有质量的改变,因此,全面的血小板功能检测可作为估计乙肝患者肝损害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陈丽明  齐栋  初晓霞 《山东医药》2008,48(25):44-45
测定尿毒症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PE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数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P<0.01),PLT、MPV及PDW减少(P均<0.05).提示尿毒症患者存在血小板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参数异常,可为其病情监测、疗效判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免疫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其中的免疫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对慢性肝病患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PA-IgA)及血小板数进行了测定,同时观察了11例肝硬化患脾栓塞后血小板数及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5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结果发现重肝患者PAN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随病情加重,PAN明显降低,二者呈平行关系,PAR降低程度意严重,患者出血和病死率愈高。提示PAR对重肝病情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对重肝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机理和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对50例肝硬化及19例原发性肝癌患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扳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进行测定,同时检测其聚集功能(PAg),以进一步分析肝硬化、肝癌患血小板数量及功能的变化,为肝硬化肝癌患血小板功能和出凝血机制的初步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玉 《内科》2008,3(1):117-118
糖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微血管病变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和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等。许多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在未出现微血管病变时已经存在,且血小板异常活化程度以有微血管病变者更为显著。血小板异常活化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始动因素。笔者就糖尿病血小板功能异常与微血管病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肝硬化患者出凝血系统的变化及导致出血的原因,采用K45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PLT、PCT、MPV亦有显著差异(P<0.01)。血小板四项参数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出凝血异常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衡量肝硬化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 (PAIg S) (PAIg G、A、M)和血小板 (PLT)在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循环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 57例健康老年人和 52例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例老年肝硬变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及血小板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 (P<0 .0 0 1 ) ;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循环血中 PLT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病情加重降低更为明显 (P<0 .0 0 1 )。结论 老年慢性肝病患者循环血中 PAIg S及 PLT的变化与疾病预后有一定关系 ,动态监测其 PAIg S和 PLT的变化 ,可以从血液学改变这一角度来判定肝病发展的程度 ,此对其治疗及预后均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测定了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发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粘附与聚集功能均显著低于正常,且下降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一致,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有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且肝功能损害可能为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与血小板体积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10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G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并与50例健康人比较,发现Ⅱ型糖尿病平均MPL、PLT、PDW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Ⅱ型糖尿病存在血小板功能异常.比较有视网膜病变与无视网膜病变且与对照组之间关系,示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以有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更为显著(P<0.01),说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小板抗原(HPA)基因多态性对肝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估价值及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治疗的98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TR发生情况分为PTR组(25例)及对照组(73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是否合并感染、是否存在发热症状等临床资料。应用德国QIAGEN公司血液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DNA,行HPA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本研究纳入肝病患者的HPA-2、HPA-3、HPA-15基因多态性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PTR组HPA-2、HPA-3、HPA-15基因ab、bb型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PA-2、HPA-3、HPA-15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评估肝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5;PTR组在存在发热症状、合并感染、血小板体外保存时间>3 d、输注次数≥3次、脾脏厚度≥40 mm的人数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均为影响肝病患者出现PT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PA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试验能检测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第4因子、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血小板活化因子和P-选择素水平可反映血小板是否处于活化状态。检测各种血小板功能标志物,有助于了解血小板的功能状态,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活化和内皮细胞损伤存在于临床许多疾病.肝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作为凝血活动中心环节的血管内皮及血小板可能起关键作用.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是目前具有特异性的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记物[1],内皮素-1(ET-1)可作为反映肝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2],通过对肝硬变患者血浆GMP-140,ET-1的检测,探讨其在肝硬变病理生理及临床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